导图社区 6、NSD辅助检查
神经病学,NSD辅助检查章节的知识框架,一图全覆盖。包含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NS影像学检查等。
编辑于2023-11-12 17:22:52NSD辅助检查
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CSF)
产生于各脑室脉络丛,主要是侧脑室脉络丛
室间孔
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
第四脑室正中孔 两个侧孔
蛛网膜下腔和脑池
经脑穹窿面的蛛网膜颗粒吸收
腰椎穿刺
(一)适应证
1. 收集CSF做各种检查,辅助诊断以下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免疫炎性疾病和脱髓鞘疾病、脑膜癌病等
2. 怀疑颅内压异常
3. 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
4. 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5. 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
(二)禁忌证
1. 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
2. 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
3. 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
4. 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
(三)并发症及其防治
1. 低颅压综合征(侧卧位脑脊液压力<60~80H2O)
故应使用较细的无创针穿刺,术后至少去枕平卧4~6小时。 一旦出现低颅压症状,宜多饮水和卧床休息,严重者可每日滴注生理盐水1000 ~ 1500ml。
2. 脑疝形成(如何预防?)
须严格掌握腰椎穿刺指征.怀疑后颅窝占位病变者应先做影像学检查明确,有颅内高压征兆者可先使用脱水剂后再做腰穿。 如腰穿证实压力升高,应不放或少放脑脊液,并即刻给予脱水、利尿剂治疗以降低颅内压。
3. 神经根痛
4. 其他:感染、出血、脊髓损伤等
充分评估、必要影像检查、外科处理
(四)操作和测压
操作
体位
通常取弯腰侧卧位(多左侧卧位),患者屈颈抱膝,脊背尽量靠近床面。背部要与检查床垂直,脊柱与床平行。
穿刺部位
沿双侧髂棘最高点做-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为第四腰椎棘突,然后选择第4~5或第3 ~4椎间隙进针。
麻醉
局部常规消毒铺巾后,用2%的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局部做皮内和皮下麻醉,然后将针头刺人韧带后,回抽无血液,边退针,边注入麻醉剂。
穿刺
麻醉生效后,一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手持穿刺针沿棘突方向缓慢刺入。进针过程中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成人进针约4~6cm时,即可穿破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流出脑脊液,
收尾
测压和留取脑脊液后,再放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敷以消毒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术后平卧4~6小时。
测压
脑脊液在压力管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不再继续上升,此时的压力即为初压。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后再测的压力为终压
压力值范围
成人正常压力为:80~180mmH2O;
颅内压过高:>200mmH2O;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颅内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压过低:<80mmH2O。
低颅压、脱水、休克、蛛网膜下腔梗阻
脑脊液检查
性状
三管试验法
连续用3个试管接取CSF
均匀一致的血色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前后各管的颜色依次变淡为穿刺损伤出血;
血性CSF离心后如变为无色,可能为新鲜出血或损伤;
离心后为黄色提示为陈旧性出血
云雾状:
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
严重者呈现米汤样
细胞数
白细胞:
增多
见于脑脊髓膜和脑实质的炎性病变。
胞明显增多
以多个核为主,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
轻或中度增加
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见于病毒性脑炎
大量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加为主
多为亚急性或慢性感染
脑寄生虫感染: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蛋白质明显增高
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管梗阻等。
糖含量明显降低
化脓性脑膜炎。
有完整细胞结构就会耗糖,不回明显下降的病毒性脑膜炎
多发性硬化
蛋白电泳
γ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
CSF-Ig增高
寡克隆区带 OB
OB是指在γ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
最常见
CSF墨汁染色法
阳性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
特异性高,敏感性不足
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EEG)
癫痫样放电
(1)棘波:突发一过性顶端为尖的波形
(2)尖波:与棘波相似,仅时限宽于棘波
(3)3Hz棘慢波综合:一个棘波继之以一个慢波
常见于 典型失神发作。
(4)多棘波:
常见于肌阵挛及强直阵挛发作
(5)尖慢复合波:由一个尖波及其后的慢波组成
(6)多棘慢复合波:一个以上棘波随之一个慢波
肌阵挛癫痫
(7)高幅失律:高波幅尖波、棘波发放,然后有一电活动静止期
婴儿痉挛、苯丙酮酸尿症等。
诱发电位(EP)
目前能对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等感觉通路以及运动通路、认知功能进行检测。
肌电图EMG
记录的肌肉安静状态下和不同程度随意收缩状态下各种电活动
重复神经电刺激 RNES)
是检测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重要手段
用于重症肌无力
颈动脉超声检查
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颅外段、颈外动脉(ECA)、椎动脉(VA)颅外段、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
观察斑块的部位、形态、表面纤维帽的完整性及斑块内声学特征,测量斑块大小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检测颅内动脉血流的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无创、方便、可床边、可实时监测血管再通情况。
第二节 NS影像学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造影剂会对肝肾功能造成负担,且回增加一定的颅内压
适应证
血管性病变
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观察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
血管性病变DSA表现
1. 颅内动脉瘤
2. 脑动静脉畸形
3. 颅内外动脉狭窄
4. 静脉窦血栓形成
5. DSA对动脉夹层的诊断
DSA是诊断颈动脉夹层的可靠手段,最常见的表现是线样征
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动脉壁的厚度及外形不可见,不能显影管壁内的血肿形态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脑血管病变的首选
用于区别脑出血和脑梗死
脑出血为高密度病灶
脑梗死为低密度病灶
CT血管成像 CTA
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可以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
CTA不需要动脉插管,简便快捷,但不能显示小血管分支的病变
可以同时显示血管及骨性结构,可清晰显示三维的头颈部血管系统,能多角度观察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
最精确诊断急性脑梗死病灶的技术
弥散加权成像(DWI)
出血首选CT
优势
对骨骼软组织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