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级会计实务(最新版)第二章
这是有关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内容的总结,这个思维导图是根据马小新老师讲的课程进行总结的,是今年最新版的课程,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帮助大家加深记忆、提高复习效率。
编辑于2021-04-11 18:09:41第二章 资产
第一节 货币资金
一、库存现金
1、现金的范围:6“人”+零星支出+其他 2、现金的限额:3、5、15(天数) 3、现金的清查:先“待处理财产损溢”,批准后:短缺——有人赔(其他应收款)、无法查明原因(管理费用),溢余——应付费谁(其他应付款)、无法查明原因(营业外收入)
二、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
三、其他货币资金
1、银行汇票存款:付款期限为自出票日起一个月 2、银行本票存款: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最长不得超过两个月 3、信用卡存款:不得用于10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等 4、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证只限于转账结算,不可以支取现金 5、存储投资款 6、外埠存款(无商业汇票):转账结算
第二节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票据
1、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 2、商业汇票的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3、应收票据贴现手续费计入“财务费用” 4、手续费按票面金额的“万分之五”交纳。
二、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价+费(杂费)+税(价外税)
三、预付账款
1、预付款项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预付账款”科目,通过“应付账款”科目核算 2、分布账务处理(一站到底,全额)、合并版账务处理(实付)
四、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
1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实际收到:借:(上市公司)其他货币资金——存储投资款/(其他公司)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3、应收利息:借: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五、其他应收款
罚包垫保+差旅费
六、应收款项减值
(总结) ①计提坏账准备,当期还要提的=当期应有的-已提的 ②发生坏账,冲减坏账准备 ③坏账又回来了,反冲2,正常收
第三节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一、内容
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
二、账务处理
1、取得成本:扣除取得时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收股利/利息) 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 2、股利或利息:宣告发放(投资收益),实际发放(其他货币资金) 3、公允价值变动:虚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就近原则(少了借,多了贷) 4、处置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少了借,多了贷) 5、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影响投资收益 总结: 1、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二当前公允价值一账面余额 >0,赚了,公允价值变动货方 <0,赔了,公允价值借方 2、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扩充) 持有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⑴计算整个持有期间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交易费用(负数)+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售时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差额确认的投资收益 ⑵计算处置时点对当期利润的影响 出售时收到的价款一出售时交易性金融资产账而价值
第四节 存货
一、存货概述
成本
1、外购存货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2、仓储费用:入库前计入存货成本;入库后一般计入管理费用 3、自制的存货:成本=料+工+费 4、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成本=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加工费+往返运杂费+税费(不可扣) 注意:设计费、仓储费、合理损耗、税费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个别计价法 2、先进先出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总成本/总数量=(月初成本+本期进货总成本)/(月初数量+本月进货总数量) 4、移动加权平均 存货单位成本=(成本1+成本2)/(数量1+数量2)
二、原材料
实际成本法
收入、发出、结存均为实际成本;在途物资
计划成本法
1、核心思路:材料的收入、发出及结存,按照计划成本计价 2、材料采购:计划成本法下,材料采购作为中转站. 分步:借实、发虚;合并实 3.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节约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借方超支,贷方节约,发出相反。 4.材料成本差异计算. 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总差异÷总计划成本 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计划成本
三、周转材料
包装物
1、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销售费用) 2、单独计价的包装物; (其他业务成本)
四、委托加工物资
内容和成本
计入成本的税都是不可抵扣的税
消费税
1、收回后直接对外出售:收回后直接对外出售 2、收回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五、库存商品
毛利率法
1、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上期实际或本期计划) 2、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销售额×(1-毛利率) 3、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售价金额核算法
1、商品进销差价率=总进销差价/总售价×100% 2、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3、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4、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六、存货清查
盘盈:管理费用 盘亏:有人赔(其他应收款), 收到赔款仍不足的部分、属于管理责任的(管理费用), 非常损失(营业外支出)
七、存货减值
1、期末,存货以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2、总结:当期应提=应该有的-已经提的
第五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成本
1、外购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2、需安装“在建工程”,进项税额一次抵扣 3、自营建造: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应计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每次提一次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后续期间都应按最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重新计算折旧。 3、计提折旧的范围:提完不提,土地不提,改建不提 4、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掐头不去尾 ②提足不再提、报废不补提 ③决算前按估计提,决算后按实际提,已提不改 5、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原值-已提折旧)×2÷使用年限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还能用几年÷年数总和×100%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加进减出,替换部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改扩建期间不提折旧 2.修理费: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管理费用),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销售费用) 3、替换掉部件账务处理 新增的加进来,被替换的减出去,避免重复计算 上述固定资产金额=改造前账面价值+新增的-剔除的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1、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花钱借,收钱贷 2、主动处置:资产处置损益 3、被动处置:营业外收/支
五、固定资产清查
1、盘盈(充值成本) 2、盘亏(待处理财产损溢——营业外支出)
六、固定资产减值
1.计提减值金额=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 可收回金额应当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孰高原则确认 3.减值已经计提,不得转回
第六节 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
一、无形资产取得成本
1、外购的无形资产成本=价费税(不可扣) 2、自行研究开发的无形资产入账成本=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无形资产的、必要支出总和。 3、研究阶段:费用化,开发阶段满足资本化条件的资本化 总结: 1.满足资本化的计入成本。 2.研发支出:资对资,费对费! (资本化支出——无形资产,费用化支出——管理费用) 自行研究开发无形资产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记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二、摊销无形资产成本
1. 使用寿命有限——摊销,不确定——不摊销。 2. 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成本-预计残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3. 有头无尾 4.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选择:无法确定实现方式——直线法
三、出售和报废无形资产
1、主动处置:资产处置损益 2、被动报废:营业外支出
四、无形资产的减值:已经计提,不得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