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第二章第一节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2
本张思维导图是考研政治第二章第一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后半部分的内容,具体包括了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有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
本张思维导图讲的是马哲辩证唯物论--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具体内容包括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物质运动和时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意识与人工智能、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本张思维导图是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第一章辩证唯物论第一节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的内容,具体内容有哲学基本问题及不同哲学流派,和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原理导论的知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等。后面的知识会陆续更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第一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2
唯物辩证法两大总特征
联系(普遍联系)
发展(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质变量变规律
质、量、度、关节点、质变、量变的概念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认识质是认识和实践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认识质,才能区别事物。
质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认识量的意义
认识事物的量是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
只有正确认识事物的量,才能正确估计事物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任何事情,既要有质的要求,又要有量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
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
量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范围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度
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超出度的范围,此物就转化为他物
关节点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量变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质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
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
量变质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方法论意义
事物发展过程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
事物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或者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也是曲折的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概念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的概念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表现,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掌握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
本质是一般的、普遍的
现象是多变易逝的
本质是相对稳定的
现象是生动的、丰富的
本质是深刻的、单纯的
现象
真象
假象
虚假的现象,客观的,海市蜃楼
假象与错觉不同
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现象和本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
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
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
方法论
透过现象看本质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原因和结果
事物是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
原因和结果的概念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复杂多样
方法论意义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雨绸缪 提前准备 早做准备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必然和偶然
必然和偶然的概念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必然和偶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必然和偶然既有区别又是统一的
可能和现实
可能和现实的概念
现实和可能相互区别 现实和可能相互转化
掌握现实和可能的辩证关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