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理化学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在这一章中的电池指的是原电池,使电解质和电极自发的反应向外放电,如果是在等温、等压时,该体系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减少等于体系对外作的最大非体积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九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可逆电池
定义 电极反应以可逆方式进行
如何把化学反应转变成电能
1.该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或包含有氧化还原的过程
2.有适当的装置,使化学反应分别通过在电极上的反应来完成
3.有两个电极和与电极建立电化学平衡的相应电解质
4.有其他附属设备,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路
常见电池的类型
单液电池
双液电池
用素烧瓷分开
用盐桥分开
组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
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必须是可逆
可逆电池在工作时,不论是充电或放电所通过的电流,必须十分微小电池是在接近平衡状态下工作的
可逆电极和电极反应
第一类电极 由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
金属与其阳离子组成的电极
氢电极
氧电极
卤素电极
汞齐电极
第二类电极 由金属及其表面覆盖一薄层,该金属的难溶盐,然后进入含有该难溶盐的复离子的溶液中所构成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薄层,该金属的氧化物,然后浸在含有氢离子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溶液中,构成电极
金属-难溶盐及其阴离子组成的电极
金属-氧化物电极
第三类电极 由惰性金属(如铂片)插入含有该种离子的不同氧化钛的溶液中构成电极
氧化-还原电极
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电动势
标准电池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
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
左边为负极,起氧化作用,是阳极 右边为正极,起还原作用,是阴极
|表示向界面,有电势差存在 ┊表示半透膜
││ 表示盐桥,使液接电势降到忽略不计
要注明温度,不注明就是298.15K。 要注明物态 气体要注明压力和依附的惰性金属 溶液要注明浓度或活度
电池的电动势等于右边正极的还原电极电势,减去左边负极的还原电极电势
可逆电池电动势的取号
ΔrGm=-zEF
自发电池 ΔrGm>0 E>0
非自发电池 ΔrGm<0 E<0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求热力学的一些相关量及判断反应方向
计算ΔrGm、ΔrGmθ、ΔrSm、ΔrHm、QR、Kaθ
子主题
求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因子
求难溶盐的活度积
Ph的测定
氢电极测PH值范围0~14,不稳定不常用
用氢电极与甘汞电极组成电池,以待测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组成电池
醌氢醌电极测PH值,针对酸性溶液比较简单,但范围太小
玻璃电极测PH值,ph 1~9,改变组成可测1~14,最常用,使用广泛
电极电势和电池的电动势
标准电极电势-标准氢电极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电极电势的大小反映了电极上可能发生反应的次序
电极电势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越容易氧化,是较强的还原剂 电机电视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越容易还原,是较强的氧化剂
在原电池中,电势小者氧化为负极 在电解池中,阳极上小者先氧化,阴极上大者先还原
一、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都必须物量和电荷量平衡,二、电极电势都必须用还原电极电势,电动势等于正极的还原电极电势减去负极的还原电极电势 三、要注明反应温度,要注明电极的物态,气体要注明压力,溶液要注明浓度
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界面间电势差的形成
金属与溶剂之间作用形成电势差
金属插在含有这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同样产生电势差
若电极上金属离子的化学势大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势,(一般浓度较低)则电极上的离子溢出
若电极上金属离子的化学势小于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化学势则溶液中的金属离子进入到金属中,使金属荷正电
接触电势
电子溢出功,电子从金属表面溢出时,为了克服表面势垒必须做的功
逸出功的大小既与金属材料有关,又与金属的表面状态有关
不同金属相互接触时,由于电子的逸出功不同,相互渗入的电子不同,在界面上电子分布不均匀,由此产生的电势差称为接触电势。一般接触电视很小
液体接界电势
在两个含不同溶质的溶液的界面上,或溶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界面上,由于离子迁移的速率不同,而产生的电势差
离子扩散是不可逆的,所以有液接电势存在的电池也是不可逆的,且液接电势的值很不稳定
用盐桥可以使液接电势强到可以忽略不计
电池电动势的产生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
能斯特方程
E=Eθ-RTlnaBvB/zF
从标准电动势Eθ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ΔrGmθ=-zEθF ΔrGmθ=-RTlnKaθ
Eθ=RTlnKaθ/zF
Eθ与Kθ所处的状态不同,Eθ处于标准态,Kθ处于平衡态,只是ΔeGmθ将两者从数值上联系在一起
由电动势E及其温度系数求反应的ΔrHm和ΔrSm
E,Kθ和ΔrGm
ΔrGm=-zEF
从E,温度系数求ΔrHm,ΔrSm
ΔrSm=ZF温度系数
QR=TΔrSm
ΔrHm=-zEF+zFT温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