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音乐史
该导图是根据考纲整理的西方音乐史考点,内容全面,知识点之间的逻辑性强。旨在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理清学习脉络、减轻复习压力,欢迎大家点赞加收藏~祝大家都能考上理想中的学校~
编辑于2021-04-15 23:29:49西方音乐史
1.古希腊
乐器:里拉/阿弗洛斯管/水压风琴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悲剧之父”
索福克勒斯 戏剧艺术的荷马
欧里庇德斯EUR 心里戏剧的鼻祖
音乐特点
诗、舞、乐三位一体
单声织体
悲喜剧、抒情诗、史诗
出现四音音列
2.古罗马
3.中世纪
复调音乐的发展
奥尔加农
平行、反向、华丽
第斯康特
对位
克劳苏拉
经文歌的前身
经文歌
加了歌词的克劳苏拉
世俗音乐
法国吟游诗人
宗教音乐
格里高利圣咏
形成于8、9世纪,无伴奏纯人声单声部音乐形式,歌词为拉丁语,无明显节拍,肃穆节制。
运用:日课、弥撒宗教礼拜活动
类型:纽姆式、音节式、花唱式
音乐理论
记谱法的发展
9世纪,纽姆谱:其为简单的符号,表示上升、下降。
10世纪,产生“线”
11世纪,圭多总结出四线谱
13世纪,弗朗克在《有量音乐艺术》提到了对音符时值做长短标记的“有量记谱法”。
15世纪,确立符干
17世纪,低音音符定型,接近现代记谱法
圭多 六声音阶
法国“新艺术”
法国马肖:西方音乐史上作品唯一被完整保存的音乐家
意大利兰迪尼:兰迪尼终止式
音乐特点
新的记谱法
对位音响
等节奏
4.文艺复兴
音乐流派
勃艮第乐派
法-佛兰德乐派
罗马乐派
威尼斯乐派
器乐
管风琴
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
击弦古钢琴/楔捶键琴
琉特琴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众赞歌
5.巴洛克时期
音乐特点
由声乐转向器乐,旋律长短不一、节奏规整或自由、调式和声十二平均律大小调、织体主调复调并存、阶梯式力度 无渐强渐弱、通奏低音。
歌剧
早期歌剧概括
来源于中世纪田园剧、牧歌剧,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
第一部歌剧 佩里创作 《达芙尼》
佩里与卡契尼创作的《尤丽迪茜》是第一部完整保留下来的歌剧。
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早期歌剧最高成就。
意大利早期歌剧
威尼斯乐派:蒙特威尔第《奥菲欧》
那不勒斯乐派:A·斯卡拉蒂 意大利歌剧序曲 快-慢-快
法国早期歌剧
吕利 法国歌剧序曲慢-快-慢
其他大型声乐题材
清唱剧:只唱不演的戏剧
亨德尔
康塔塔:小型声乐体裁
斯卡拉蒂
守难乐是《圣经》书中有关耶稣受难故事的声乐题材
素歌守难乐
应答守难乐
受难清唱乐
巴洛克时期代表人物
亨德尔
生平
亨德尔,英籍德国音乐家,巴洛克时期重要音乐家之一。被誉为“清唱剧之父”。他与巴赫共同代表了巴洛克音乐最辉煌的终结。
创作领域
歌剧《乞丐歌剧》
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以斯帖》《弥赛亚》《犹大·马加比》
器乐创作《皇家焰火音乐》《水上音乐》
创作特点
1旋律优美、节奏动感 2以主调风格为主,辅之以复调织体 3善于用简单的手法来创作波澜壮阔的效果 4首创英文清唱剧/突出合唱地位
历史影响
他的音乐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的音乐风格,预示了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趋势为后世作曲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有影响。
巴赫
生平
巴赫,德国作曲家,巴洛克时期重要音乐家之一。被誉为“西方近代音乐家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
创作领域
声乐体裁:《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
器乐体裁:《德国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其中《平均律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
创作特点
1作品具有领域的宗教色彩。 2以复调风格为主,使得和声和复调这两种对立因素在作品中取得的完美平衡。 3善于用复杂的手法创作简单清晰的织体。 4除了歌剧体裁,其余体裁均有创作。
历史影响
欧洲音乐殿堂中的一根重要支柱,为巴洛克音乐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键盘音乐画上圆满的句号。对未来的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为后人提供乐真正的影响力,对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音乐特征、风格
1.音乐世俗化、大众化 2.主调风格为主,出现“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主题间产生鲜明对比,通奏低音被乐器记谱取代 4.力度出现渐强渐弱 5.体裁多样化:奏鸣曲、协奏曲、四重奏
前古典主义时期风格
洛可可风格、华丽风格、激情风格
喜歌剧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佩格莱茜的《女仆作夫人》是意大利第一部喜歌剧,也是《高傲的囚徒》中的幕间剧。
格鲁克歌剧改革
古典主义时期德国总渠家,对正在衰败的意大利歌剧进行了改革。代表作有:《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伊菲姬尼在奥利德》、《阿塔塞尔斯》 改革措施: 1.提高宣叙调地位,加强旋律。 2.删去炫技部分,追求真实情感。 3.废弃数字低音,使用具有明确声部的近代写法。 历史影响:格鲁克的歌剧改革赋予了意大利歌剧新的生命,这对后来的瓦格纳、莫扎特的歌剧创作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
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地利作家“,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代表作《创世纪》《四季》;108部交响曲;弦乐四重奏《云雀五重唱》《皇帝》
音乐风格: 1.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单清晰,有明确的终止式。 2.主调风格为主,形式结构匀称。 3.力度出现细腻的渐强渐弱
莫扎特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奥地利作家,5岁学习钢琴,6岁宫廷演出,被视为旷世奇才。代表作:歌剧《后宫诱逃》《魔笛》;意大利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
音乐风格: 1.不同于格鲁克,莫扎特强调诗词要顺从于歌唱。 2.音乐在歌剧中占有主导地位。 3.旋律和剧情完美结合
意义:莫扎特的作评被称为永恒的阳光,他使得音乐于戏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继格鲁克之后有进一步提高了歌剧音乐性和艺术价值。
贝多芬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德国杰出音乐家,被誉为为“乐圣”、“交响乐之王”。早期在波恩度过,中期在维也纳,受到上层社会的欢迎,不断走向成熟创作时期,晚期耳聋,但他从未放弃过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代表作品:《第九交响曲》《悲怆》《月光》《致远方的爱人》
创作领域: 9部交响曲,其中3英雄、5命运、6田园、9合唱交响曲; 钢琴曲 悲怆 月光 黎明 热情 田园 暴风雨 ,32首钢琴曲被誉为“新约全书”; 室内乐 费德里奥(拯救歌剧模式); 庄严弥撒《D大调庄严弥撒》; 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音乐风格: 1.旋律简单,节奏鲜明,动机短小精悍 2.和声调行频繁转换,终止式的延长、扩张,形成强大的动力特征。 3.将人声加入交响曲中,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4.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动机开展,吸收莫扎特的细腻,形成时而粗犷时而质朴的特征。用音乐宣告:自由、平等、博爱。
历史影响: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他将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理想注入音乐,造就了英雄性、革命性、不屈不挠的而贝多芬。对未来音乐家的影响。
7.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整体音乐特点
19世纪以后的这100年,此时人们追求自由与解放,力图彻底摆脱传统的轨道,强烈的反叛一切的“理性”的束缚,突出“个人”是感觉的中心。 1.旋律趋向于不对称、自由化。 2.和声结构扩展,大胆使用不协和音程。 3.曲式结构自由多变,打破古典主义时期的逻辑性结构。 4.力度、速度变化强烈,强调抒情性、幻想性、神秘性。
19世纪法国、意大利、德国歌剧
法国
比才《卡门》《阿莱城的姑娘》
古诺《罗密欧与朱丽叶》
意大利
贝里尼:《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
罗西尼:《梦游女》、《诺尔玛》、《圣洁女神》
唐尼采蒂:《爱之甘醇》(《偷撒一滴泪》)、《爱情的灵丹》
威尔第(歌剧大师):《弄臣》《茶花女》《利哥莱托》《游吟诗人》《阿依达》《法尔斯塔夫》《奥赛罗》
真实主义歌剧
普契尼:《图兰朵》《艺术家的生涯》《蝴蝶夫人》《托斯卡》《西部女郎》
马斯卡尼:《乡村骑士》
德国
韦伯《自由射手》,又名《魔弹射手》、钢琴曲《邀舞》
瓦格纳
《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罗恩格林》、《纽伦堡的名歌手》
1.“主导动机”象征剧中人物、思想、感情(把韦伯的主导动机、李斯特的主题变形、柏辽兹的固定乐思结合在一起) 2.“无终旋律”贯穿作品之中 3.使用半音化和声,将欧洲大小调体系和声推到崩溃边缘。
民族乐派
捷克
斯美塔娜:《我的祖国》
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水仙女》
挪威
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索尔维格之歌)》
俄罗斯
格林卡:俄罗斯音乐之父《伊万·苏萨宁》《卡玛林斯卡亚》《鲁斯兰与柳德米拉》
强力集团(五人团):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丁《在中亚西亚草原上》、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荒山之夜》、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天方夜谭)》《萨旦王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第六交响曲(悲怆)》《1812序曲》《四季》
芬兰
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
早期浪漫主义
韦伯【德】
舒伯特“歌曲之王”【奥】
艺术歌曲:《鳟鱼》《小夜曲》、《魔王》、《野玫瑰》 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 交响乐:《第九伟大交响乐》、《第八交响乐》(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中期浪漫主义
门德尔松【德】
管弦乐序曲:《仲夏夜之梦》(标题兴序曲)、《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 钢琴曲:《无言歌》 复兴巴赫音乐—《马太受难曲》
舒曼【德】
《童年情景》《a小调钢琴协奏曲》《狂欢节》《蝴蝶》《桃金娘》
柏辽兹【法】
标题音乐创立者:《幻想交响曲(共5乐章)》、《哈罗德在意大利》、《罗密欧与朱丽叶》 歌剧:《特洛伊人》 固定乐思
肖邦【波兰】
“钢琴诗人”/舒曼说他的音乐像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黑键练习曲》《第一谐谑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波罗奈兹舞曲》《玛祖卡舞曲》
晚期浪漫主义
李斯特【匈】
“钢琴之王” 炫技性、民族性、改编性
交响诗:首创单乐章交响乐体裁。《塔索》《玛捷帕》 主题变形:对音乐主题进行展开与变形
瓦格纳【德】
详见浪漫主义19世纪德国歌剧
勃拉姆斯【德】
在浪漫主义时期,有古典主义倾向的作曲家
《德意志安魂曲》、《女中音狂想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学院节日》、《悲剧》
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奥】
“圆舞曲父子”小的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茨基进行曲》 小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春之声》《波尔卡》
8.19世纪—20世纪音乐
德彪西【法】
印象主义 ①常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透明的配器 ②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奇幻境界,突出主观感受和直觉印象 ③具有新颖朦胧飘逸的特征缺乏动力感。
《牧神午后》《月光》 钢琴曲《月光》选自《贝加马斯克渡组曲》 管弦乐组曲《印象》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大地之歌》马勒【捷】
理查德·施特劳斯【德】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死与净化》《莎乐美》《玫瑰骑士》
9.20世纪音乐
表现主义
音乐特点:表现主义音乐具有反传统性,主要表现在旋律不连贯、节拍无规律、和弦刺耳尖锐、结构不明确、运用无调性的十二音体系,在表现主义中找不到古典主义的逻辑性、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印象主义的美感,显得怪诞离奇。
(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及作品
勋伯格【奥】:《五首管弦乐曲》《期待》《月迷彼埃罗》《一个华沙的幸存者(十二音音乐)》 十二音体系,彻底瓦解西方大小调式体系
韦伯恩【奥】(勋伯格弟子)
贝尔格【奥】
新古典主义音乐
斯特拉文斯基:舞剧《火鸟》《春之祭》、歌剧《浪子生涯》、乐队合唱《诗篇交响曲》 六人团 音乐特点: 1.力图复兴古典主义时期以前的音乐风格、体裁、形式 2.追求有控制的、理智的情感 3.提倡复调音乐/明确调性/配器清晰、透明
歌剧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