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注册会计师审计:第八章 风险应对
本图为2021年注册会计师审计第八章:风险应对 框架,以框架形式展现本节内容,简洁、明了。本节内容包括: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
编辑于2021-04-21 10:56:132021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第六章完整脉络图!内容包含公司法律制度概述、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五个部分。清晰直观地带你了解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知识点,快来一起学习探讨吧!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五章内容以框架形式展示本章,更加清晰、明了,为注册会计师重要考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参考以下笔记。
备考时间紧张,没时间归纳今年CPA考试的重点?本思维导图总结了2021年注册会计师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复习重点,必考点已列优先级序号,每一个考点都清清楚楚,给今年的考生参考。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2021年注册会计师经济法考试,第六章完整脉络图!内容包含公司法律制度概述、有限责任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五个部分。清晰直观地带你了解公司法律制度的重要知识点,快来一起学习探讨吧!
202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第五章内容以框架形式展示本章,更加清晰、明了,为注册会计师重要考点,有需要的小伙伴可参考以下笔记。
备考时间紧张,没时间归纳今年CPA考试的重点?本思维导图总结了2021年注册会计师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复习重点,必考点已列优先级序号,每一个考点都清清楚楚,给今年的考生参考。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风险应对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
总体应对措施
向审计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
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工作
提供更多的督导
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
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或范围作出总体修改,包括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更广泛的审计证据;在期末而非其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增加拟纳入审计范围的经营地点的数量
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的方法
思路
对某些以前未测试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
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对CPA的要求
事先与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沟通,要求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但不能告知其具体内容
CPA可以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明确提出这一要求
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程序总体方案的影响
总体审计方案的类别
实质性方案
CPA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综合性方案
CPA宰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决策
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要求
含义
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进一步审计程序指CPA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CPA无论选用实质性方案还是综合性方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设计进一步程序时的考虑因素
风险的重要性,即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
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
含义
在应对评估的风险时,合理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最重要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对CPA的其他要求
如果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拟利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生产的信息,CPA应当就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获取审计证据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含义
指CPA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考虑因素
控制环境
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
错报风险的性质
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编制财务报表的时间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
含义
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含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所涉及的数量多少,包括抽取的样本量、选取的监盘地点数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
考虑因素
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反向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同向
计划获取的保证程度
同向
运用审计抽样时的考虑
运用审计抽样方法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CPA还应当考虑可容忍错报或可容忍偏差率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的含义与要求
区别了解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的辨析。了解内部控制旨在评价控制的设计,及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控制测试旨在评价控制运行是否有效。穿行测试是运用于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重新执行是运用于控制测试的程序。
含义
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
内容
控制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CPA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有关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
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
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控制由谁或以何种方式执行
要求
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实施控制测试
预期有效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运行有效
预期有效指控制设计合理且得到执行
仅实质性程序不足
仅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无法获取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高度自动化处理时,审计证据依赖信息系统的相关控制
控制测试的性质
含义
指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考虑因素
计划从控制测试获取的保证水平是CPA决定控制测试的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当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控制测试为主时,应当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更高的保证水平
程序的类型
询问
询问本身并不足以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需要将询问与其他审计程序结合使用
观察
观察用于测试不留下书面记录的控制(如职责分离、自动化控制)的运行情况的有效方法
观察提供的证据仅限于观察发生的时点,CPA需要考虑不在场时可能未被执行的情况
检查
检查适用于留有书面证据的控制
检查对象包括复核时留下的记号、签字、标志,以及是否按规定完整实施了该控制
重新执行
如果需要进行大量的重新执行,CPA就要考虑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是否有效率
确定控制测试性质时的考虑因素
考虑特定控制的性质
考虑测试与认定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控制,不仅应考虑与认定直接相关的控制,还应考虑与认定间接相关的控制
考虑自动化应用控制:对于一项自动化的应用控制,CPA可以利用该项控制得以执行的审计证据和信息技术一般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该项控制在相关期间运行有效性的重要审计证据
实施控制测试时双重目的的实现
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两者的目的不同,但CPA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
实质性程序结果对控制测试结果的影响
如实施实质性程序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不能说明相关的控制运行有效
如实质性程序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应当考虑对相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影响,如降低对相关控制的信赖程序、调整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如果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被审计单位没有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值得关注的缺陷,CPA应当就这些缺陷与管理层和治理层进行沟通
控制测试的时间
含义
何时实施控制测试
测试所针对的控制适用的时点或期间
考虑期中实施的控制测试
基本要求
在期中实施控制测试具有更积极的作用。如果已获取有关控制在期中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并拟利用该证据,CPA应实施下列审计程序:
获取这些控制在剩余期间发生重大变化的审计证据
确定针对剩余期间还需获取的补充审计证据
考虑控制在剩余期间发生的重大变化。
如果这些控制在剩余期间没有发生变化,CPA可能决定信赖期中获取的审计证据
如果这些控制在剩余期间发生了变化(如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或人事管理等方面发生变动),CPA需要了解并测试控制的变化对期中审计证据的影响
考虑剩余期间的补充证据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与补充证据数量同向变动
在期中测试的特定控制,以及自期中测试后发生的重大变动
无关
期中获取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证据的充分程度
反向变动
剩余期间的长度
同向变动
在信赖控制的基础上拟缩小实质性程序的范围(信赖程度)
同向变动
控制环境强弱
反向变动
对自动化控制的考虑
对自动化运行的控制,CPA更可能测试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运行有效性,以获取控制在剩余期间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考虑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
基本思路
考虑拟信赖的以前审计中测试的控制在本期是否发生变化,如果拟信赖以前审计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CPA应当实施询问并结合观察和检查程序,获取这些控制是否已经发生变化的审计证据
具体要求
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对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如果CPA拟信赖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无论本期是否发生变化,都不应依赖以前审计获取的证据,应在本期测试这些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不属于与特别风险相关的控制
如拟信赖的控制自上次测试后未发生变化,且不属于旨在减轻特别风险的控制,应运用职业判断确定是否在本期审计中测试其运行有效性,以及本次测试与上次测试的间隔期间,但每三年至少对控制测试一次
应在每次审计时选取足够数量的控制,测试其运行有效性;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
对测试间隔期间的考虑因素
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有效性
控制特征(人工控制还是自动化控制)产生的风险
信息技术一般控制的有效性
影响内部控制的重大人事变动
环境变化而特定控制缺乏相应变化导致的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和对控制的拟信赖程度
控制测试的范围
含义
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
考虑因素
对控制的信赖程度
同向
控制执行的频率
同向
拟信赖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时间长度
同向
控制的预期偏差
同向/无效
测试与认定相关的其他控制获取的证据的范围
反向
拟获取的有关认定层次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同向
实质性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含义和要求
只做控制测试而不做实质性程序;仅做实质性程序时不包括细节测试。以上两种情况不可行
含义
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一般要求
由于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CPA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
针对特别风险的要求
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CPA 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如果针对特别风险仅实施实质性程序,CPA应当使用细节测试,或将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结合使用,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换而言之,不能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
含义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指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
类型
含义
细节测试
对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
实质性分析
研究数据间关系,识别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程序
细节测试
检查、询问、观察、函证、重新计算
实质性分析
分析程序
适用性
细节测试
认定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准确性、计价和分摊认定的测试
实质性分析
一段时间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
细节测试的方向
顺查
凭证→账簿;实物→账簿
低估风险
完整性认定
逆查
账簿→凭证;账簿→实物
高估风险
存在或发生认定
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考虑在期中实施实质性程序
应当权衡审计资源的耗费和审计效率,考虑因素
控制环境和其他相关的控制
实施审计程序所需信息在期中之后的可获得性
实质性程序的目的
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特定类别交易或账户余额及相关认定的性质
在剩余期间,能否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或将其与控制测试结合,降低期末存在错报而未被发现的风险
将其中审计证据合理延伸至期末
方法
针对剩余期间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序
将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结合使用
特别风险的考虑
将其中结论延伸至期末而实施的审计程序通常是无效的,应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考虑以前审计获取的审计证据
对本期只有很弱的证据效力或没有证据效力,不足以应对本期的重大错报风险
只有以前获取的审计证据及相关事项未发生重大变动时(例如,以前审计通过实质性程序测试过的某项诉讼在本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以前的证据才可用作本期的有效证据
即便如此,如拟利用以前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在本期实施审计程序,以确定证据是否具有持续相关性
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考虑因素
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