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像叙事语言(中国传媒大学课程内容整理)
影像语言既是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语言工具,又是具有戏剧性、故事性功能的导演语言。剧情类作品的导演要学习能用影像作为语言讲述跌宕起伏的故事,要具有基本的对人物、对戏剧空间的视觉创作能力,具有对戏剧性内容的影像化呈现的实现能力。
编辑于2021-04-21 16:25:13影像叙事语言
影像叙事的作品
分类
剧情/虚拟(Fiction)
电影剧情长片Feature
电影剧情短片Short Series
电视剧集TV Drama Serise
网络剧集TV Serise For Streaming Media
纪实(Nonfiction)
记录长片 Feature Documentary
记录短片 Short Documentary
短视频记录Micro Video Documentary
影像叙事发生的心理基础
人类的内在习性与本能
人类的认知偏好与认知技能
人类的生活常识与正常共情能力
影像叙事的元素
人物People
场景Places
情节Plot
时间Endurance&Timing
叙事化视觉基础
视觉元素
分类
人物People
场景Set
物体Object
幻想性错觉
集成性思维幻想Clustering illusion
确定性思维偏见Confirmation bias
赌徒幻觉 Grambler's fallacy
空想性错觉Pareidolia
产生心理趋势
对影像叙事的影响
人物面孔是最能抢夺观众注意力的视觉元素
人的面孔是讲故事的媒介
人物成为引发观众共情的媒介
编导对人物视觉化的正确操作
重要人物出场要基于更多的单人镜头
拍摄人物的眼睛
可以表现人物情感,性格,欲望,意图和目的
人物造型设计
含义
符合角色的戏剧定位,性格特点,职业特点,整体视觉风格的美感
目的
化妆造型:将演员打造成角色
人物造型:好的人物造型让故事的发生更加可信,增加观众对人物的认同感
基本要求
人物出场时带着社会身份信息,性格,年龄,职业信息
人物服装有整体性,就像一个人的性格有稳定性
与周围的环境造型产生关系,协调或反差
场景空间
一切景语皆情语
含义
影视作品中戏剧故事发生的地点
人物的生存环境
空间场景本身和其中包含的信息都能承担剧作功能
分类
现实实景
演播室
摄影棚搭景
数字虚拟场景
戏剧功能
场景的真实性
主导故事类型
折射人物性格
视觉化人物的处境和命运,社会身份,生活处境
塑造影片风格,视觉风格的一部分
物体细节
作用
情感,精神的象征之物,可以视觉化不可见之物(引导,暗示)
情感关系的视觉符号,人物关系
推动剧情发展(追求客体)
景别的认知
景别
人物景别
特写,大特写,近景
对观众俱有视觉强制性和强烈的情感卷入性,适合 表现人物
景物景别
远景,全景,大远景
有开阔丰富的场景信息,能让场景信息讲故事,想象空间产生画面的戏剧张力
选取规则
取决于你认为场景中什么更重要
取决于故事
特写镜头表现人物感情,呈现亲密关系
全景镜头有很多空间信息,这些信息与人物在一起
全景充满神秘感
景别成组
影像的构成单位
段落——场戏——镜头
构成
主镜头和备选镜头
镜头成组的技巧
交代式景别组合
同主体,不同景别,不同角度
描述式景别组合
不同主体,不同景别,不同角度
强调式景别组合
同/不同主体,同景别,不同角度
角度
导演语言
分类
按照角度
水平
垂直
按照方位
正,侧,背
低,高
仰拍
增加被摄物体的高度
增加垂直物体的效果
人物显得高大
动作的速度感加强
俯拍
景物或人物的垂直线条被压缩
景物垂直方向的特点被忽略
无力被动
越趋向顶拍越成为平面的一点
适合复杂的运动轨迹,空间布局全貌的角度
平拍
画面俱有平衡感
形成透视感比较正常
客观不带有评价
作用
帮助观众建立空间感认知
引导观众建立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引导观众理解场景的隐喻
仰拍:围困
俯拍:上帝视角
倾斜角度
水平线是斜的,镜头内人物看上去要跌倒,重心不稳
主观镜头中使用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让观众产生焦虑不安
镜位
分类
正面角度
强烈的交流和诉说感,邀请观众参与一切
人物场景清晰可见,定场镜头,主镜头的角度
侧面角度
拍摄双人镜头时,对峙感较强
呈现人物身边的空间
四分之一侧面角度
参与感不如正面,较为疏离,人物不知道正在被观察
在对话中使用(正打,反打)
四分之三侧面角度
更加疏离,拒绝交流与不友善的态度
背面角度
神秘感和拒绝感
建立悬念和留白的诗学意味
想象空间更大
功能
根据叙事需要建立交流感和距离感
2D画面构建3D空间
作分镜,积累镜头数量,增加时长
焦距
短焦距镜头
成像表现
极大的景深
近大远小
水平视角更广阔,边缘趋向弧形
使用优点
擅长拍景物,呈现更广阔的,更大的景深
在纵深的空间轴上安排人物位置
主观色彩,表现主义色彩
中焦距镜头
长焦距镜头
成像表现
极浅的景深,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深度关系被压缩,三维空间透视关系弱化
水平视角窄
使用优点
从环境中突出和美化人物主体形象
被压缩的透视关系,暗示压抑或单调氛围
在关系镜头中,塑造人物之间紧密联系的感觉
压缩人物运动速度和距离
变焦与移焦
分类
推Zoom in
拉Zoom out
移动焦点 Racking Focus
特点
在镜头的纵深关系内呈现戏剧关系
在镜头内模拟视点变化,引导观众的眼睛
在焦点实虚转化中塑造人物形象
光线影调叙事
光源
基础
光是影像的一种书写工具,我们看到的影像都是一种光折射到为体上的反射结果
光线让影像呈现出创作者想要的整体影像风格,为建立影像的情绪风格服务
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让你的人物在光源的作用下,成为故事中的角色,成为艺术形象
光源性质
自然光
太阳光,直射光,亮度强,范围广,均匀
人工光
打光灯,拍摄时间长,可调节,可控制
光源方向
水平
顺光
层次平淡,缺少空间深度,物体缺少立体感
提供基本高度,主光源拍摄物体,成像清晰,抚平褶皱
空间纵深感减弱
侧顺光
既能看清全貌,但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有由明到暗的影调层次,物体表面的凹凸层次能够得以体现
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质感色彩,也能表现人物的毛发,皮肤
侧面光
由明到暗的反差,能区分出亮面,次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
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作为修饰光是能够突出对象局部细节和形态
侧逆光
勾勒对象的轮廓,画面具有一定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具有侧光和逆光的表现特长,勾勒轮廓刻画人物基本面貌
拍出诗意的现象
逆光
视觉恐慌,神秘感
垂直
顶光
造型效果反常
脚光
丑化人物形象
光源质感
散射光
光源以直线形式直接照射物体,中途没有其他介质干扰,形成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影子的光线,刻画物体结构,轮廓,线条立体感和质地。
直射光
直射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反射和透射之后产生的光线,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散射光下的画面影调柔和细腻。
反射光
射回光源照射在物体上,一部分被物体吸收转化为能量,另一部分被物体表面反 空间,照亮其他景物,行程里环境反射的光线。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光线
光线塑造空间
塑造空间的立体感
塑造场景的戏剧氛围
用阴影讲故事,制造画外空间和建立悬念
附着阴影
投射阴影
特殊效果光营造氛围
光线塑造人物
光线如何塑造人物
光线美化人物
光线勾勒、提取人物线条
戏剧化人物形象
视觉隐喻
视觉化人物情感状态
影调
含义
电影画面由不同明暗的光线,不同深浅的色彩组成,是的整体画面形成一种光线明暗和反差的趋势,这种趋势叫做影调。
分类
高调
场景、人物得到光线照射的范围大而均匀,画面元素总体趋于明亮
以浅色和白色,色彩亮度等级偏高的色彩为主,影调层次明亮细致,反差较小
低调
画面倾向于阴影、背光面为主,色彩倾向于低亮度色彩
光线只对局部区域形成局部照明,影调层次浓重细致,反差大
硬调
追求很大的明暗反差 ,缺少由明到暗的中间过渡
适合强情节、冲突强烈、情感激烈的故事
软调
追求很弱的反差,画面的光影趋势比较平均
适合温暖的人情,更生活化的故事
戏剧价值
建立戏剧氛围和情绪基调的导演语言
故事主题的视觉隐喻
导演的光影工作基本流程
明确你的故事需要的光影调子
和摄影师,灯光师,美术师工作选择与光线有关的拍摄场景、拍摄时间、灯光设备
创造你要的光影调子,精确到每个场景和镜头的布光方案
剪辑叙事的观念与技巧
剪辑
剪辑师的工作
选择、取舍镜头
安排镜头顺序
安排镜头长短
选择剪切点
心理机制
格式塔心理学的机制
相似性原则
封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
遗憾心理
交叉剪辑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相互交叉剪辑
场景建立戏剧张力
什么样的交叉剪辑有戏剧张力
封闭任务
终极任务
时间优先
场景之间的交叉剪辑
从多个场景之间的交叉到镜头之间的交叉
悬置事件的结果,延长时间
越靠近事件的交汇点,剪辑镜头越来越短,频率越快
平行剪辑
平行叙事结构的原理
平行结构是一种世界观——人们生活在彼此平行的世界
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微笑的变化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像——蝴蝶效应
平行剪辑的使用
平行剪辑是交叉剪辑的子类型,不强调同时,不强调因果
在因果关系不明显的场景、镜头之间建立平行剪辑
平行场景和镜头之间,即使不是强烈的因果关系,也要有意义上的相关性
镜头间的平行剪辑
画面影像构成
连贯性
声音元素
并置剪辑
同一关系
画面内容有相似接近
重复剪辑
反差关系
重复并置与反差并置剪辑
切入切出的剪辑技法
切入镜头强调必要的细节,引导观众注意力
切出镜头增加场景的趣味性
切入
物体的大特写镜头
任务动作细节镜头
和情节主线有因果关系密切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强调重要的情节推进作用的细节
切出
将画面切到主要对白或境界所附带的次要人物、物体、景物的镜头
切除镜头常常是场景中的次要人物反应镜头、或者是表达意境的空镜头
附带内容是场景调味品,切出镜头是导演的增加场景趣味的方法
延时剪辑
影像时间魔术
绝对时间长度,事件的物理时间
影像放映时间长度,被剪辑的时间长度
观众的心理时间长度,被控制的弹性的,感受上的时间长度
延长观众的心理时间
建构悬念的剪辑
悬念技巧
悬置期待:保留重要信息,建立观众期待
悬置结果:事件再发生过程中,延迟观众知道时间的结果
悬置原因:呈现时间的后果,迟迟不告诉观众原因
建立悬念
建构悬念镜头不是主事件和主动作镜头
大量的氛围镜头、干扰信息镜头
人物视点进入的主观视点和反应镜头
镜头语言叙事
固定镜头
含义
摄影机不改变机身位置和没有任何运动时所拍的镜头,只有人物调度的变化
是电影诞生的样子,,冲淡戏剧性
沃霍拍摄了两部慢电影,是一种欣赏性极低的电影,长达八小时的帝都和321分钟的睡觉镜头
类型
长固定镜头
短固定镜头
美学特点
镜头存在感低到最低,使观众关注人物的表演和调度
镜头的构图形成稳定,场景空间稳定,导演控制度很高
长固定镜头保留最真实的时间,能够传达出生活的质感
功能分类
观察式
隐喻式
短固定镜头
叙事价值
稳定空间和构图形式
人物塑造
呈现人物的肢体语言
呈现人物之间的戏剧关系
人与场景的关系
长固定镜头的叙事价值
保留真实生活的时间感
呈现生活本身的动作节奏
刻画出真实生活的韵味
运动镜头
含义
移动,推,拉,摇
美学价值
让镜头获得了超越人眼睛的自由,带来飞翔的视点
让观赏时观众的肾上腺素加速分泌,带来愉悦感
导演能够用影像的运动引导观众的注意,将观众带入故事情景中
拍摄要点
空间的选择和转换
连续空间场景之间的镜头运动
小场景内部的镜头运动
运动依据设计,人物、视点、空间、故事
跟随人物的运动镜头
跟随空间变化的运动镜头
跟随故事情节走向变化的运动镜头
跟随人物视线变化的运动镜头
镜头内部容纳戏剧性内容
参观式的运动镜头,用人物运动带出空间关系,人物关系
用运动强调,刻画人物戏剧关系
用运动镜头起幅落幅间呈现因果关系
一镜到底
叙事价值
时间连续性
空间连续性
反戏剧性,反高潮
影像叙事
含义
基于人类的共情机制
唤醒观众的人生经验、感受
影像与观众之间发生的情感共鸣
情感层次划分
通约性高的普遍情感,亲情、爱情、友情
人在某种生活处境下的情绪
对社会问题某种生活情景的思考
分镜头的基本视点类型
主观视点镜头
从人物的角度观看POV镜头
将人物视点和观众视点缝合,从而让观众认同人物,介入剧情
建立一个人物的视点权力需要三组以上的ABC镜头
结合要点
视线运动方向匹配
剪切点的准确
镜头成组,多组镜头
客观视点镜头
摄影机不介入,不评价,仅仅是巨鹿一个动作和场景的视点镜头
常用的景别是全景,小全景,或者中景
导演视点镜头
含义
导演作为镜头视点的出发者
反常的角度、构图的镜头常常携带着导演的意图
导演引导观众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来看的镜头视点
叙事功能
镜头实现对场景、故事的诗意性、隐喻性的表达
导演用镜头语言对场景或人物的一种评价,暗示
间接主观视点镜头
补充场景细节的信息,丰富观众的视点。使观众的视觉能否贴近动作,将观众引入剧情。不代表任何具体的人物出发的视点镜头。
与主观视点镜头的区别
主观镜头让观众成为角色,观看间接主观镜头,观众不会成为角色。
主观视点镜头不能完全呈现场景的细节
像一个在场的围观者发出的观点,不是任何人发出的
功能
细节镜头,面部特写镜头
强调了戏剧价值的细节,调动观众的情感参与到场景中
现场人物的反应镜头,这些镜头积累出场景的氛围
分镜头的方法
物理构成
场景
段落
组镜头
单镜头
分镜头
基本逻辑
将场景拆分为多个镜头单元ABCD
以场景的戏剧内容为重点划分镜头单元
以视点的依据设计镜头单元
定场镜头
记录和呈现场景全貌的全景镜头,和被摄场景较远的距离,客观呈现的态度
观众明确故事发生的场地空间,他们就会想象地进入故事情景
两种空间认知模式
路径地图
俯瞰地图
功能
常常在一场戏的开始出现,建立在观众对场景的空间认知
交代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物和人物的关系
呈现场景的戏剧氛围,场景暗示故事的情绪基调
最终任务
完成场景的拆分肢解
引导观众理解故事戏剧性的重点
构建足够多的镜头数量积累时间
构图语言叙事
动态影像构图
在二维平面创造具有动感,深度感的影像,运用光影,角度,景别,对比,平时先,黄金分割,视线,画框等装置,在画面中安排主体位置,完成导演对情绪,主体的表达
基本任务
将重要的视觉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
构图让影像充满动力
构图基础
视觉中心位置
将重要的视觉内容放在画面几何中心
将重要的视觉内容放在画面黄金分割区域
建立视觉优势
利用注意力的偏好,建立主体和陪体的视觉优势
利用视觉装置
视线所指
空间透视所指
画框中内容
如何建立视觉优势
光影优势引导
色彩优势引导
面积优势引导
虚与实关系引导
动与静优势引导
运动方向优势引导
视线优势引导
框中框优势引导
透视关系优势引导
色彩叙事
基础认知
色相
三原色:红绿蓝
三间色:黄,品红,青
八个基础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和品红
互补色之间对比强烈,一种色彩和它的互补色放在一起,会显得更加生动
色值
色彩的亮度
色饱和度
色彩的浓度或强度,纯度;色彩中掺杂补色的程度,色彩越不饱和,越趋向于灰色
色彩关系
对比关系
色相,色值,色饱和度的对比
近似关系
平衡感和协调感
色彩基调
一部影片的总体色彩倾向或者趋势;建立故事的基本视觉风格、情感基调
分类
饱和
不饱和
整体画面趋势偏灰,在视觉上平和
亮调
暗调
柔和
讲述人的情感故事
凌厉
色彩叙事
演化性
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颂莲穿衣色彩的变化;《末代皇帝》中整体色彩的变化
对比性
平行时空,平行并置的关系
相关性
与人物情景产生相关性
《妖猫传》
《投名状》《春光乍泄》
《老无所依》《黑色大丽花》《蓝》
《大河之恋》
《末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