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医学基础-2. 藏象学说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中医学基础-2. 藏象学说思维导图,中医学基础,中药学专业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1-17 15:55:23藏象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定义
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相互关系及其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是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以见外而知内的方法,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推测内部情况。
藏象定义
藏:做动词是藏匿之意;做名词则通臟,演变为脏(不可见);象:形象(可见) 藏象就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及所通应的自然界事物和现象。
藏象学说的基础
脏腑 (所谓五脏者,藏而不泄,满而不实;六腑者,传而不藏,实而不满。)
藏象学说特点
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表现为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和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五脏
心
总括
心为君主之官,生命之本。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有心包护卫于外。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喜通明 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明;心的系统联系是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在液为汗,在志为喜 与小肠相表里,通于夏气。
生理特性
心为阳脏而喜通明
主要功能
主血脉
包括主血脉和主血液,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血液的濡养作用 为全身脏腑组织及其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保障。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主神明
又称心藏神,指心具有主宰人体生理活动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可分为两个层次 (1)主宰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2)主宰人体的心理活动:其一,心主管人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可以接受外界信息,作出思考、反应,即“任物”。其二,心还能主宰情感活动
心主神明功能正常,则精神振奋、神识清晰、情志调和、寤寐正常、思维敏捷、语言流畅 反之,则可出现心烦、失眠、多梦,甚至谵狂等神志兴奋病象;也可出现神疲、嗜睡、 反应迟钝、恍惚、健忘甚至昏迷等神志抑制病象。
主神明和主血液关系
心主神明和心主血脉功能息息相关。应为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充足则能够养神化神, 心神才能发挥正常功用;心主血脉也受到心神的影响,心神清明则能调控心血运行,以濡养脏腑形体官窍。
系统联系
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窍为舌
在液为汗
血汗同源:生理上,津液和血液不但同源互化,还可互渗,当有所需要时,血液中的水液渗出脉外 即为津液,津液也可渗入血脉以补充血中之液。所以,心阳气虚会自汗,心阴亏虚会盗汗
在志为喜
通于夏气
肺
总括
肺为相傅之官,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五脏六腑中居位最高,故称“华盖”生理特性是为华盖,为娇脏,主宣降,喜润恶燥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系统联系是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与大肠相表里,为阳中之少阴,通于秋气。
生理特性
肺为华盖
肺为娇脏:生理上,肺脏清虚而娇嫩,合皮毛,开窍于鼻。病理上,易被外邪侵犯
肺气宣降: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运动
宣发:宣发、布散之意,指肺气向上和向外的宣升和发散 功用:1.排浊气2.将脾转化来的水谷精气和津液向上向外布散,起充养和濡润作用3.通过肺气向外运动,将汇聚于肺的血液经清浊之气交换之后布散全身4.宣发卫气,布散全身,外达肌表,以护卫肌表,温养肌腠皮毛,调节控制腠理开阖、汗液排泄
肃降:清肃、下降之意,指肺气向下向内通降。 功用:1.吸清气2.将脾转运来的水谷精气和津液向下、向内通降,起充养和濡润作用,并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至肾、膀胱、大肠,使得腑气通畅3.通过肺气向内运动,是一身之血流经肺以去浊更清4.清肃肺和呼吸道异物,保持其洁净的环境
主要功能
主气、司呼吸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管呼吸运动的功能(1)主呼吸之气:是指肺为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2)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主一身之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成方面,其中宗气的生成与肺尤为密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合而生成宗气。宗气上出喉咙,能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穿心脉,能促进气血运行,以温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他们正常的功能活动;还可沿三焦下行丹田以资元气。二是对全身气机的调节作用
通调水道
是指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能够维持水液代谢平衡。
肺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就是全身血液汇聚于肺,通过肺的吸清呼浊进行气体交换,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输送至全身。实质是助心行血。治结是对肺各项功能的特征性概括
系统联系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通于秋气
脾
总括
是仓廪之官,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位于中焦,腹腔上部,横膈之下。生理特性是以升为健,喜燥恶湿;主要功能是主运化、主升、主统血;系统联系是在体合肌肉,其华在唇,开窍于口,在液为涎,在志为思,与胃相表里,为阴中之阴,通于长夏之气。
生理特性
以升为健,喜燥恶湿
主要功能
主运化
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进行消化、吸收,变化为水谷精微及津液,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部分(1)运化水谷:是指脾具有把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精微物质的转输方式有二,一是脾气散精,将精微物质布散至脏腑组织发挥其营养作用;二是上输于心肺,化生为气血,再运达全身以起营养作用。(2)运化水液:是指脾能够将水饮化为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水液在脾气的推动下,经胃的腐熟、小肠主液、大肠主津等作用化生成津液后或通过脾直接转输、布散至脏腑组织;或将津液上输于肺,经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布散全身。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在脾的运化作用下,经过三焦,下输肾和膀胱,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是同时进行的。
主升
包括升清和升举两个方面。升清是指脾主运化,将吸收的水谷精微从中焦上输至心肺,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升举是指脾气升托内脏,具有维系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防止内脏下垂的作用。
主统血
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的功能。实质是脾气对血液的固摄作用。
系统联系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其华在唇,开窍于口
口腔有进饮食、辩五味、泌涎液、助消化、磨食物和助发音等功能
在液为涎
涎是由脾精化生而成,具有润泽口腔,保护口腔,润软食物,便于吞咽和助消化功能。
在志为思
通于长夏
肝
总括
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位于腹腔,右胁内,其色紫赤。生理特性是生升,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要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系统联系是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液为泪,在志为怒,与胆相表里,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生理特性
肝性生升,为刚脏
喜条达而恶抑郁
体阴而用阳
肝之本体内藏阴血,故肝体为阴;但肝主输泄,主升主动,其用为阳
主要功能
主疏泄
是指肝对人体之气具有疏通宣泄、通达调畅的作用,具体表现为(1)调畅气机:肝对人体之气的疏通宣泄,可促使气的运行,通而不滞,散而不郁。(2)维持津血运行:气行则血行(3)调畅情志【心藏神,肝藏魂】(4)促进脾胃运化:脾胃运化功的正常取决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而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脾升胃降正常发挥的前提。除此之外,肝的输泄功能还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5)促进男子排精和女子排卵行经“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主藏血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肝藏血是以肝的疏泄作为其贮藏和调节的动力。(1)贮藏血液:肝具有贮藏血液于肝及其所辖血脉之中,以供给肝本身及机体各部生理活动之所需的作用。(2)调节血量:对人体各部分血量的按需合理分配。正常情况下人体各部分所需血量是相对恒定的,但随着机体活动量的增减,情绪的变化,以及外界气候的变化等,所需血量也随之变化。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3)防止出血:肝具有收摄血液,防止出血的功能。生理状态下,藏血是疏泄的物质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动力。
系统联系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依赖于肝之阴血的濡养
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在志为怒
通于春气
肾
总括
肾是作强之官,封藏之本,先天之本。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左右各一。生理特性是主蛰守位;主要功能是主藏精,主水液,主纳气;系统联系是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液为唾,在志为恐,与膀胱相表里,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生理特性
主蛰守位
主要功能
主藏精
指肾具有封藏和贮存人体精气的作用。后天之精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来源于出生后,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水谷之精转输至脏腑则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可化生脏腑气血以为用,其余部分输送至肾,以养先天之精。肾藏精的作用(1)主生长、发育和生殖(2)推动和调节脏腑气化
主水液
肾中阳气的气化作用对人体津液代谢起着主持和调节作用。人体中水液代谢,包括水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是有多个脏腑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肾阳的功能最为重要,主要体现在1.能温煦和推动水液代谢的肺、脾、三焦、膀胱等内脏,以使各自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2.蒸腾气化,被脏腑组织利用后归于肾的水液,升清降浊,浊中之清蒸腾气化,复归于肺,重新利用,而代谢后的废液生成尿液,注入膀胱3.控制膀胱的开合,调节尿液的排泄,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
主纳气
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以保持呼吸深度,协助肺完成呼吸的功能。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系统联合
在体合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在液为唾,在志为恐,通于冬气
六腑
重点是生理功能
总括
包括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生理功能:受盛和传水谷
生理特性:泄而不藏,实而不满。“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饮食物在人体的输布
简答题
饮食物入口,通过食管入胃,经过胃的受纳腐熟下传至小肠,经小肠的泌别清浊,其营养物质及津液在脾主运化的作用下输布至全身,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其糟粕下达至大肠,经大肠的传导作用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水液则经肾之气形成的尿液经膀胱排出体外。
胆
总括
中正之官,清净之府,中精之府,中清之府。位于右胁下,附于肝与肝直接相连,互为表里。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生理功能
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精气化生后,汇集于胆,由胆贮存。胆汁在肝气的疏泄作用下,适时适量的注入小肠,促进水谷的消化和吸收。
主决断
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具有判断事物做出决定的作用。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所致的不良影响,维持精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和代谢,确保脏腑功能的协调具有一定作用。
胃
总括
太仓,水谷之海,水谷气血之海。居于膈下,上连食管,下通小肠。胃体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
生理特性
主通降
喜润恶燥
生理功能
受纳水谷:具有接收和容纳水谷的作用。既是主腐熟的前提,也是饮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础。
腐熟水谷:胃气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并形成食糜的功能
小肠
总括
受盛之官。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连阑门与大肠连接。
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
泌别清浊
主液
大肠
总括
传道之官。居腹中上接小肠,下连肛门
生理功能
传化糟粕
主津
膀胱
总括
州都之官,位于小腹部,上有输尿管和肾相连,下有尿道。
生理功能
储存尿液和排泄尿液
三焦
总括
决渎之官,孤腑。
生理功能
通行诸气:元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所化生,通过三焦而布散全身,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即:三焦有通行、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
运行水液,水液代谢以三焦为通道。
三焦通行诸气和运行水液两功能密切相关。水行有赖气行,水化有赖气化且气的运行又以水液为载体
三焦的划分
上焦: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和头面部。主要功能是开发、宣化。“上焦如雾”
中焦:横膈至脐之间的部位,包括脾胃、肝胆、小肠等。 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及化生气血。“中焦如沤”
下焦:脐以下的部位,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下焦如渎”
中医对三焦的运用
脏腑三焦:六腑之一,有特定功能
部位三焦:将躯干分为三部分
辩证三焦:是中医温病辩证方法之一
功能三焦:概括五脏
奇恒之腑
总括
奇恒之腑是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总称。由于形态多中空有腔而似腑,而功能则主要贮藏精气而类脏,除胆以外和五脏无表里关系,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故称奇恒之腑。
脑
脑居颅内与脊髓相通“脑为髓之海”
主要功能
主宰生命活动“脑为元神之府”
主司精神活动“头者,精明之府”
主持感觉运动
与五脏的关系
神分为神、魂、魄、意、志五种不同表现,而分别由心、肝、肺、脾、肾五脏主司,即所谓“五脏神”
髓
髓是肾精所化
主要功能
充养脑髓
滋养骨骼
化生血液
骨
主要功能
支撑形体
保护内脏
脉
主要功能
壅竭营血,防止出血
传递信息
女子胞
又称胞宫,子宫,位于小腹部,在膀胱之后,直肠之前,下口与阴道相连,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
生理功能
主持月经
孕育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