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旧民主主义革命详细时间线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详细时间线,考点全面且详细,考研必备!
编辑于2021-04-22 11:05:29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6月-1919年5月)
1840年6月-1842年8月,鸦片战争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让香港岛;2.赔偿军费两千一百万银元;3.广夏福宁上,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5.允许英国在华贸易。
1841年,林则徐翻译《地理大全》,编成《四洲志》
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
广州北郊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3年,洪秀全,拜上帝会
1843年1月,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含《筹海篇》、《夷情备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创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864年7月,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1851年1月,于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3年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最能体现其社会理想和本次起义特色的革命纲领,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北伐、西征、天京城外破围战
1856年上半年,军事全盛
1856年9月,天京事变,由盛转衰的标志
1859年,洪仁玕《资政新篇》(社会发展方案)
内容: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法律;经济上,提倡雇佣劳动制;思想上,破除陈规陋习;外交上,平等交往,对外通商
1864年6月,洪秀全病故
1864年7月,湘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5月,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6月,英法俄美《天津条约》
1860年10月,英法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1860S-1890S,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目标:自强、求富(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巩固统治)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最早提出的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3.主要活动:(1)兴办近代企业①军用工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天津机器局。②民用工业:官督商办的形式(资本主义性质)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2)建立新式海军:福建水师、北洋水师(1888年建立)、广东水师、南洋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翻译学堂、工艺学堂、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4.失败原因:(1)封建性;(2)对外国有依赖性;(3)管理的腐朽性。
1870S,出现早期的维新思想
王韬,《循环日报》,中国第一家以政论为主的报刊
薛福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
马建忠,烟草税的提出者
郑观应,《盛世危言》,主张“商战”“君民共主”,设立议院,发展民族工商业
1870S-1880S,边疆危机
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法战争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85年3月,冯子材,镇南关大捷&谅山大捷1885年4月,签订《中法新约》
1894年7月-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95年4月17日,签订《马关条约》,北洋水师覆灭,洋务运动失败。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4年11月,孙中山,日本檀香山,革命团体兴中会
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最强音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民国“今方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1895年,严复《救亡决论》,喊出“救亡”口号
1895年4月22日,康有为“上今上皇帝书”
1895年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1895年5月2日,公车上书,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1897年12月,严复出版《天演论》,社会进化论思想
1898年4月,康有为,保国会,发表演讲
'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1898年,《时局图》,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戊戌维新运动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谕旨,宣布开始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训政”,软禁光绪帝,康梁逃跑,戊戌六君子殉法,变法失败。1.维新派的活动:①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②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天演论》③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④办学会:强学会、保国会、南学会⑤设学堂:广州万木草堂、长沙时务学堂⑥办报纸:上海《时务报》、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2.维修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主要问题:①要不要变法;②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③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3.意义:①爱国救亡运动;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③思想启蒙运动——>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4.失败的原因: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②维新派本身的局限: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1899年10月-1901年9月,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
1900年5月-1901年9月,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1903年,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
1904年,革命团体涌现:华兴会、光复会、岳王会、科学补习所
1904年,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
1905年-1907年,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以《民报》《新民丛报》为阵地1.焦点: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日本东京,同盟会
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全国性政党,以《民报》为机关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民族歧视和压迫;②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政治革命)3.民主主义:平均地权(社会革命),核定全国地价——>“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6年12月,萍浏醴起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文学社&共进会,武昌首义胜利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2.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3.推动了思想解放;4.推动了社会变革;5.打击帝国主义,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于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为民国元年,成立临时政府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于北京就职大总统,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开始(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卸任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5月,袁世凯基本接受日本“二十一条”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新文化运动1.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2.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民主: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科学:科学思想、精神和方法,具体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3.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4.五四之前,该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之后,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1915年12月25日,蔡锷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护国运动
1916年1月1日-3月23日,袁世凯复辟中华帝国(83天)
1917年1月,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任陈独秀,《新青年》迁至北京
1917年9月-1918年5月,“护法运动”失败,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
1918年1月,《新青年》成为同人刊物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8年7月,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1918年11月,李大钊《庶民的胜利》
1918年12月,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苏维埃俄国宣布放弃沙俄在华特权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
认清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