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_龚健雅
这是一篇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_龚健雅的思维导图。《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的输入与编辑、空间数据库、空间查询与分析、GIS应用技术及应用型GIS的设计,另外还介绍了ArcGIS、MapGIS软件应用基础知识。
编辑于2021-04-23 10:14:38建筑学建筑材料全面知识思维导图分享!建筑材料包括天然石材、烧土制品、水泥、混凝土与砂浆、金属材料等,下图对每一类材料都进行了详细的知识要点梳理,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关注我,能够持续获得优质导图哦!
这是一篇关于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_崔铁军的思维导图。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这是一篇关于综合自然地理学_伍光和的思维导图。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学建筑材料全面知识思维导图分享!建筑材料包括天然石材、烧土制品、水泥、混凝土与砂浆、金属材料等,下图对每一类材料都进行了详细的知识要点梳理,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关注我,能够持续获得优质导图哦!
这是一篇关于地理信息科学基础理论_崔铁军的思维导图。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这是一篇关于综合自然地理学_伍光和的思维导图。地理环境空间广大,地理事物多种多样,地理关系错综复杂。学习地理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化难为易,学得扎实而灵活。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1 绪论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起因与发展
1.2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1.2.1 信息和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指与所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它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
1.2.2 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概念: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1.3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内容
1 有关的计算机软、硬件2 空间数据的读取3 空间数据的表达及数据结构4 空间数据的处理5 空间数据的管理6 空间数据分析7 空间数据的显示与可视化8 GIS的应用9 GIS的项目管理、开发、质量保证与标准化10 GIS机构设置与人员培训等
1.4 地理信息系统的特性
2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2.1 概述
地理信息系统由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4大要素组成。
2.2 地理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
2.2.1 单机模式
2.2.2 局域网模式
2.2.3 广域网模式
2.3 计算机及网络设备
2.4 存储设备
2.5 输入设备
1 数字化仪
2 扫描仪
3 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仪器
4 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
5 其他仪器
2.6 输出设备
1 矢量绘图仪
2 栅格式绘图设备
3 图形终端
2.7 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构成
1 GIS程序集的软件层次
操作系统系统库标准软件GIS基本功能软件包GIS应用软件包GIS与用户的接口、通讯软件
2 GIS基础软件的五大子系统
1 数据输入子系统
2 图形及属性编辑子系统
图形变换图形编辑图形整饰拓扑关系属性输入
3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4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子系统
空间查询
位置查询属性查询拓扑查询
空间分析
地形分析网络分析叠置分析缓冲分析决策分析
5 制图与输出子系统
2.8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数据结构
矢量栅格三维TIN其他
地理坐标
地理经纬度、平面坐标、UTM、用户定义、坐标变换、地图投影、投影变换、其他
3 空间数据获取
3.1 概述
1 空间数据的内容
数字线划数据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地物的属性数据
2 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1 空间特征
空间地物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邻地物的空间关系。
2 专题特征
3 时间特征
3.2 野外数据采集
1 平板测量
2 全站仪(电子平板)测量
3 GPS测量
3.3 地图数字化
1 手扶跟踪数字化
2 扫描数字化
3.4 摄影测量
航向重叠度55~65%傍向重叠度30%
解析摄影测量
数字摄影测量
3.5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与GIS的结合
最低层次:栅格影像与矢量GIS的线划图叠加,遥感影像或正射影像作为GIS的一个基础层。
第二层次:GIS数据作为辅助信息,进行多光谱遥感的地物分类。
第三层次:GIS辅助遥感或航空影像目标识别。
第四层次:利用遥感和数字摄影策略2技术对GIS进行数字采集,以及GIS数据库更新。
最高层次:遥感和GIS联合空间分析与制图。
3.6 属性数据获取
3.7 空间数据转换
1 空间定位信息2 空间关系3 属性数据
外部数据交换文件
空间数据交换标准
3.8 空间数据质量
1 基本特点:准确度、精读、不确定性、相容性、一致性、完整性、可得性、现势性。
2 误差来源:数据搜集、数据输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输出、数据使用。
3 误差类型:几何误差、属性误差、时间误差、逻辑误差。
4 几何误差
点误差
线误差
5 属性误差
4 空间数据的表达
4.1 地理系统与地理现象
地理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环境系统。
地理现象
点状分布线状分布面状分布体状分布
4.2 空间对象及其定义
概念:将空间现象进行抽象得到空间对象。
1 零维空间对象
1 实体点 NE2 标号点 NL3 面点标识 NA4 节点 NO,NN
2 一维空间对象
1 线段2 弦列 LS3 弧 AC,AE,AR,AN,AU,AB4 拓扑连线5 链6 全链7 面链8 网链9 环
3 二维空间对象
1 内面2 G-多边形 PG3 GT-多边形 PR,PC4 广义多边形 PU,PW5 虚多边形 PV,PX6 像元7 网络单元
4 三维空间对象
1 体元2 标识体元3 三维组合空间目标4 体空间
5 聚合空间对象
1 图像 GI,GJ,GK,GM2 层3 栅格4 图形5 平面图形6 二维拓扑面7 网络
4.3 空间对象关系
1 点与点:相离,重合。
2 线与线:邻接,相交,相离,包含,重合。
3 面与面:邻接,相交,相离,包含,重合。
4 点与线:邻接,相交,相离,包含。
5 点与面:邻接,相交,相离,包含。
6 线与面:邻接,相交,相离,包含。
4.4 空间对象的矢量表达
4.5 空间对象的栅格表达
4 矢量与栅格数据结构的详细比较
矢量数据结构
优点
1 表示地理数据的精度较高2 严密的数据结构,数据量小3 用网络连接法能完整地描述拓扑关系4 图形输出精确美观5 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恢复、更新、综合都能实现6 面向目标的,不仅能表达属性编码,还能记录每个目标的具体的属性描述信息。
缺点
1 数据结构复杂2 矢量多边形叠置算法较为复杂3 数学模拟比较困难4 技术复杂,特别是更加复杂的软硬件
栅格数据结构
优点
1 数据结构简单2 空间数据叠置和组合十分容易3 各类空间分析都易于运行4 数学模拟方便
缺点
1 图形数据量大2 用大像元减少数据量时,精读和信息量受损失3 地图输出不精美4 难以建立网络连接关系5 投影变换费时多
4.6 混合数据结构与一体化数据结构
1 矢量栅格混合数据结构
2 矢量栅格一体化结构
多级格网方法
粗格网、基本格网,细分格网。
三个基本约定
点状地物仅有位置,没有形状和面积。线状地图有形状,没有面积。面状地物有形状和面积。
线性四叉树编码
4.7 镶嵌数据结构
1 规则镶嵌数据结构
2 不规则镶嵌数据结构
4.8 四叉树数据结构
1 线性四叉树
基于四进制的Morton码
基于十进制的Morton码
2 二维行程编码
3 典型四叉树数据结构
QUILT系统
Mark等人的二维行程编码
杨红光的边界四叉树
Molenaar与Fritsch的混合数据结构
4 八叉树数据结构
4.9 超图数据结构
1977年由法国数学家布耶提出。
基本单元
类别类别的属性物体物体的属性类别间联系物体间联系
5 空间数据处理
5.1 基本算法
5.2 图形编辑
5.3 拓扑关系的自动建立
5.4 图形的裁剪与合并
5.5 图幅接边
5.6 坐标变换
5.7 地图投影与投影变换
5.8 矢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
5.9 三维空间数据处理
6 空间数据管理
6.1 数据与数据文件
6.2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
6.3 数据库模型
6.4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6.5 空间数据的组织
6.6 空间索引
7 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7.1 空间查询
7.2 叠置分析
7.3 缓冲区分析
7.4 网络分析
7.5 三维空间分析
7.6 空间统计分析
8 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与地图制图
8.1 普通地图制图
8.2 专题地图制图
8.3 三维空间数据的可视化
8.4 地图注记
8.5 地图排版
8.6 地图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