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中幼儿发展相关问题。幼儿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展、生理发展、幼儿游戏、言语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北师大版《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的思维导图,内容全面,适合复习和背诵。
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婴儿心理发展的相关问题。满满的知识点!心理学学习笔记分享!这份思维导图整理了发展心理学中较为重要的章节。主要讲了婴儿心理发展的婴儿生理及动作的发展、婴儿言语的发展、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气质和婴儿的情绪社会发展的内容。能让你们更方便快速的去学习!建议收藏学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幼儿的心理发展
生理发展
神经系统
大脑结构
脑重增加
大脑皮质复杂化
脑电波变化
皮质抑制技能发展
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前提
幼儿游戏
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游戏理论
早期的游戏理论
霍尔:复演说
席勒和斯宾塞:精力过剩说
彪勒夫妇:机能快乐说
格罗斯:生活准备说
拉扎勒斯和帕特里克:娱乐放松说
博伊千介克:成熟说
当代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说
弗洛伊德:游戏有无意识成分,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可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
埃里克森: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
认知动力说
皮亚杰: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学习理论说
桑代克:游戏是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到社会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响
中国的理论
社会性
社会活动的初级模拟形式,体现社会生活
解决与成人交往中由于自身发展水平较低而产生的矛盾
获得和表达社会交往能力,提供社会性发展
“去自我中心化”,是同情心、合作等社会能力产生的基础
想象与现实的独特结合
心理体验:儿童主动参与,伴有愉悦感没有强制性与功利性
游戏种类
按目的分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
认知发展阶段: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有规则游戏
社会性发展: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体现了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拟、想象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
言语发展
关键期
词汇
词汇数量增加
最快的时期
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内容广泛;抽象性、概括性增强
词汇范围扩大
词性由实词(名—>动—>形)到虚词
积极词汇增加
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
语法
单句—>复句;陈述句—>多种形式;无修饰句—>有修饰句
口语
对话言语—>独白语言;情境语言—>连贯语言;外部语言—>内部语言
意义
促进认知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概念的加深与巩固
指导并参与认知加工过程
促进创造性思维产生
提高社交能力,促进道德发展
认识世界;表达自身想法
接受教育;控制自身行为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社会化的过程
自我意识发展
自我概念:描述外显特征—>描述心理特征
自我评价:轻信成人—>自我独立;外部—>内部;笼统—>细致;道德准则
自我情绪体验:生理情绪体验—>社会情绪体验;自尊心形成
自我控制能力:延迟满足
道德认知发展
儿童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皮亚杰: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
中国道德研究: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折早于皮亚杰理论
攻击与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亲社会行为
性别角色认同与性别化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标准
性别角色认同
性别角色偏爱
同伴关系与社会技能的训练
同伴关系不良导致入学适应困难
认知发展
中心任务
记忆
记忆容量增加(短时记忆)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发展
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发展
自传式记忆发展
记忆策略发展
复述与组织化/系统化
元记忆发展
信息储量增加;信息接受与编码效率提升
思维
特点
具体形象性
抽象逻辑性萌芽
言语表征作用增强
皮亚杰经典研究
三山实验
守恒
类包含
前运算阶段:思维的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
最初概念的掌握
词的概括和概念:实物概念;数概念;类概念的掌握
概括特点:内容贫乏;外部的、非本质的;不精确
抽象思维逻辑萌芽
由于第二信号系统发展,儿童对事物的性质、内容或关系的理解,和儿童判断能力、推理能力逐渐形成与发展。
感觉
视觉、听觉感受器,运动觉(精确性与灵活性)得到很大提高
知觉
有意性、目的性发展;选择性、持续性增强
综合分析水平明显提高
注意
有意注意、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开始发展
注意带有情绪色彩
集中性、稳定性、分配与转移能力进一步改善,注意范围扩大
想象
有意性增强;创造性、现实性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