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建设和通用网络平台
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
文物档案数据库
要求:博物馆信息化必须把文物所蕴含的各个层次的信息尽可能地发掘出来并进行数值化
专业数据库
为了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与分期分步实施,需要结合博物馆各专业研究工作的各自内容和特点建立
藏品数值化技术
关键: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数值化精度
标准化和文物知识工程
文物知识工程
以模糊数学和思维科学为基础、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继承和模拟前辈专家积累的实践经验、研制文物工作专家系统的总称
博物馆建筑智能化
必要性:由于认识和条件的制约,我们难以在目前阶段全面完成文物信息的全方面发掘和研究。
作用:智能化系统加强了对环境、人员的控制能力,保证博物馆处于最佳的文物保护环境和节能运行状态,有效地防止了文物的认为侵害,延缓了文物的自然老化,极大地保证了文物存放和陈列的安全。
建筑智能化先行
要求各学科之间交叉协作,把相关的科学技术结合成为统一、完整的体系
数值化博物馆
数值化博物馆
着眼点:按照数字信息流重组工作机构和工作模式,获得更快速、连续的响应和合作,达到藏品信息的高效率流转、处理和管理
数值化图书馆与数值化博物馆
共同点:信息化系统都要及时响应公众的多点访问要求,都要充分保证多媒体信息流畅地传输
异(特定要求)
每一个博物馆在信息化的时候都有各自无法替代的、繁重的数值化工作
博物馆信息化系统工程观念
先进性
立足数值化博物馆的新高度,以信息流的合理、高效率运作来组织全馆的信息化系统
全方位应用:指的是信息化的覆盖面和信息系统的使用深度
生存周期
数据库的完善,需要科学地表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并有一定的规模
拥有超大规模数据量的博物馆,在建立信息化系统是需要的数据采集建库工作量和工作周期远远大于系统硬件软件的开发时间
博物馆信息化:是指现行的博物馆工作的各个部门和一切职能都能够利用电脑成为日常工具,并构成一个以藏品信息数据库为核心的网络平台
文物数值化:在本质上对文物最终的保管和保存。(前提:文物作为特殊的信息载体。优点:最终解决文物保存与利用的矛盾。)
虚拟博物馆:利用物质博物馆的藏品的数值化的信息,同样实现文物信息的搜集、保存、组织、发掘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