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基础》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这是一篇关于《经济基础》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的思维导图,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本书是读者认真阅读后,摘取了本书重点部分,并自己分析总结出重点内容,对于正在学习的你,或者时间紧迷茫的你定有帮助,且看且珍惜!
这是一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第14章:劳动合同管理与特殊用工的思维导图,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这是一篇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第13章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的思维导图,干货满满,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经济基础》第七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 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GDP
地理性的,地界内不分国内外企业或人
含义
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是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衡量 经济活动总量的 基本指标。
三大形态
价值形态(价值:全部货物或服务价值)
收入形态(收入:参与生产的主体)
产品形态(交换:最终使用货物和服务价值的买方)
助记口诀:产价有收入
国民总收入(CNI)
不同于GDP的是CNI也称国民生产总值,国民只能国内人民或企业不能有外部的
国民总收入是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
国民总收入CNI=C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负数的)
GDP的计算方法
助记口诀:支出产生收入
生产法
通过核算各个产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来核算, 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来计算GDP。
支出法
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支付总和来核算GDP
GDP=C+G+I+(X-M) 最终消费(居民消费C和政府购买消费G)+资本形成总额(企业投资I)+净出口(X-M外国人花钱)
个人、政府、企业、国外部门的四大部门构成宏观经济
收入法
所有常住单位收入增加之和
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包括工资总额、福利费和企业实物形式 农民和个体劳动者生产经营所获得纯收益也属于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 不包括所得税
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两个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I=S
就买方与卖方,最简单的经济交易
个人与企业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GDP=Y=C(消费)+I(投资)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GDP=Y=C(消费)+S(储蓄)
因此公式推导:C+I=C+S
结论:企业投资需求(I投资)=消费者未来的支出能力(S储蓄)
储蓄多少钱未来就有多少钱投资
三个部门
I=S+(T-G)
消费者(居民) 政府部门 企业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GDP=Y=C+G+I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GDP=Y=C+T(政府财政收入)+S
因此公式推导:C+G+I=C+T+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
企业投资等于个人储蓄与国家财政纯收入之和
四个部门
I=S+(T-G)+(M-X)
消费者(居民) 政府部门 企业 国外部门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GDP=C+G+I+(X-M)
从收入角度来看:GDP=C+T+S
因此公式推导:C+G+I+(X-M)=C+T+S
储蓄-投资恒等式:I=S+(T-G)+(M-X)
第三节:消费、储蓄与投资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辆马车: 消费、投资、净出口
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三个假设
边际消费倾向 递减规律
0<MPC<1
随着人们收入增加,人们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占比不断减少
收入是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因素
C=α+βy
α: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 β:边际消费倾向(以上) βY:右收入引致的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会随收入增加而减少
APC>1 / =1/<1
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
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一个国家的消费趋势也是看人口结构
结论
人口构成没有发生实际重大变化情况下,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如果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社会年轻人和老人的比例增加,消费倾向提高,中年人口比例增加,消费倾向降低
佛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将人们收入而分为
暂时性收入
持久性收入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由持久收入决定
在长期中,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储蓄函数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增加会越来越少,而储蓄增加会越来越多。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MPS>平均储蓄倾向APS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投资函数
投资含义
是购置的物质资本(如厂房、设备和存货,以及住房建筑物)的活动,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虚拟资产如股票、债券、基金等)
决定投资因素
实际利率
预期收益率
投资风险
投资 I=自主投资(e)+引致投资(-dr)
自主投:是由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与利率无关,利率为零也会存在,也得生产经营。
引致投资:随利率变化呈反方向变化(负数),有钱才引起投资,国家降利率降准降息目的让更多人贷款投资
投资乘数(倍数)
经济循环
投资倍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反比)
初投——收入——加投(倍数)……=总收入
增加一笔投资,在国民经济重新达到均衡状态的时候,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不仅限于这笔初始投资量,而是初始投资量的若干倍,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Y(国家收入)=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
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
总需求
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根据: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辆马车分析影响因素
总需求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直线或曲线)
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的影响
对消费:价格总水平与需求反方向
财富效应:实际购买力
对投资: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货币交易变动与投资成本和利率同向变动,需求反向变动
利率效应
对出口:?
总供给
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是价格和成本(反向变动)
其他因素
技术进步
工资水平
能源及原材料变动
预期
总供给曲线
长期:是一条垂直于横轴(产出量)的直线
无弹性,对价格不敏感 与价格总水平无关,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总供求模型
长期来看,影响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短期: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短期来看,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影响价格总水平, 总需求曲线和短期供给曲线相交点的总产出是均衡总产出, 价格是均衡价格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