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传播学教程1-2
传播学教程1-2章部分考点归类总结。传播学教程思维导图笔记,下图分支内容包括: 1、创博学的对象和基础问题; 2、人类创博的历史与发展。
编辑于2021-05-02 19:28:50传播学教程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名词解释/简答)
传播的定义(名解:定义+特点)
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是~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4.从~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5.~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补充 ) ~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双重偶然性(名解:定义+个人理解)
定义:指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的选择有收到拒绝的可能。
(理解)人类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极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学定义(名解:定义+拓展)
定义: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拓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传播学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的美国,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它的发展从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多个学科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传播隔阂(名解:定义)
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隔阂,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一一个人、群体、组织都是具有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易的主体,这里的传播隔阂既包括无意的误解,也包括有意的曲解。
传播的特点(简答:定义+特点+个人理解)
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1.~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即社会传播具有交流、交换扩散的性质。
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体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3.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是~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
4.从~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任何一种传播都必然是一种通过信息的传受和反馈而展开的社会互动行为。
5.~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当传播看作行为时,我们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以为主体的活动,看作是过程时,着眼于传播的动态和运动机制,看作系统时,我们是在更加综合的层面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把社会传播看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简答:定义+分别解释)
定义:
指社会传播同时具有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
(分别解释这几个传播)
人内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
组织传插: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
群体传播:
大众传播
社会信息系统性的特(特点+自己的理解)
特点+理解:1.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它必须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由此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
2.它是与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大众传播中存在着人际传播的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必须通过人际传播才能实现。这可以说是社会亻言息系统交织性的一个例证。
3.它具有双重偶然性+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因此,影响社会信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会更多。
4.它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有了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人类就能不断发现和克服其中的障碍因素和传播隔阂,使之不断走向完善。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名词解释:
古登堡印刷术: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1.这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2.印刷媒介的发展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3.它本身也日益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
简答:
人类语言的特点
1.人类语言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它不仅能表述现在,而且能够表述过去和未来;不仅能表达眼前的事物,而且能表述在遥远空间的事物。
2.人类语言具有无限的灵活性+它可以表达任何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事物,在表达内容上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3.人类语言具有发音的经济性+人类能够以最小的体能消耗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音色传播能力。
4.人类语言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人类不断创造出新词语、概念、新含义和新的表达方法,并且能够将声音语言转换成文字或其它符号体系加以记录和保存。
口语传播的局限性(概念+局限)
概念: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的阶段
1.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传播。
2.它的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因此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
补充万一考到(优点):1.提高抽象能力,成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2.促进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文字传播的意义:(概念+意义+理解)
概念: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一个比之前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将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个人理解(例便签)
2.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例书信)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正是有了文字,现代人才能知晓过去联系未来。
电子传播的意义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1.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随着摄影、录音和录像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
2.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
3.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大融合时代,它把分散发展的文字、声音、画面、影像媒介都整合到一个有机互联的传播系统中,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
哈特对媒介系统的分类:
1.示现的媒介系统:主要指人类的口语也包括表情、动作、眼神等,它们是由人体的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
2.再现的媒介系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和摄影等,在该系统中,对信息生产和传播者来说需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接收者来说则不需要
3.机器媒介系统:包括唱片、电影、广播、电视等,该媒介系统传播方和接收方都需要使用机器。
信息社会特点
信息社会尽管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在经济结构上与前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交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经过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发展,到了21世纪这些特点已经逐渐变成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
论述(知识点的堆叠组织)
人类传播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传播过程有
口语传播
概念: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的阶段
1.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传播。
2.它的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人脑的记忆力。
因此只能适用于较小规模的近距离社会群体或部落。
补充万一考到(优点):1.提高抽象能力,成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2.促进人类思维能力的发展,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
文字传播
概念: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第二座重大里程碑,它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一个比之前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它能将信息长久保存下来。+个人理解(例便签)
2.文字打破了音声语言的距离限制,扩展了人类的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例书信)
3.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而有了确切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正是有了文字,现代人才能知晓过去联系未来。
印刷传播
1.这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2.印刷媒介的发展在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3它本身也日益成为一种规模宏大的产业。
电子传播
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
1.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随着摄影、录音和录像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声音和影像信息的大量复制和大量传播,而且实现了它们的历史保存。
2.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的诞生。+电脑的出现,意味着人的大脑这一信息处理中枢也开始了体外化的进程。
3.电子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开创了人类传播大融合时代,它把分散发展的文字、声音、画面、影像媒介都整合到一个有机互联的传播系统中,迎来了多媒体传播的新时代。
不过这个历史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叠加的进程。这个过程,是人类使用的传播媒介不断丰富的历史,也是社会信息系统不断发达、不断趋于复杂化的进程。+个人的展望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