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管理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这是一篇关于管理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的思维导图,包含经济学的10大基本原理、营理经济学的定义和内容等。
编辑于2023-11-20 23:06:40管理经济学
第一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总收益 - 总成本 =产品价格×产量 - 要素价格×投入量
影响:经济景气状况、宏观经济政策;限制:内部约束(投入要素、技术水平等),外部约束(法律、法规、制度等)
总收益决定因素:1.需求,2.定价;总成本决定因素:1.生产,2.成本
管理经济学的教学内容:1.导论,2.需求与供给分析,3.需求估计和需求预测,4.生产分析,5.成本分析,6.竞争市场分析,7.垄断经营与政府管制,8.寡头对抗与竞争博弈,9.定价决策与投资决策
短期内,管理者一定要估计需求关系和成本关系,才能制定产品价格和生产数量的合理决策,
长期内,企业要制定涉及到增加或减少生产和分销设施,开发和营销新产品,以及是否并购其他厂商的决策
一、导论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人类欲望的无限性(马斯洛将欲望分为5个层次),资源的稀缺性(1.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2.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绝对性:存在于一切时间和空间)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需求的一门学科。关键词:资源,稀缺,欲望,配置,利用;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资源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生产技术进步,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外移
生产可能性与机会成本: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任何一点组合点(如A点)都是现有资源可以支撑的产量组合;处于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如B点)都表现出了资源闲置;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任何一点(如D点)的产量组合都是既定资源无法支撑
资源配置: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解释就是应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来进行生产(借助于某种力量:行政,市场,道德,自我力量等);三个相关的问题: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 2.如何生产(How); 3. 为谁生产(Who)
资源利用:资源利用用生产可能线来解释,是把生产可能性曲线 的生产组合点推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研究三个相关问题:1.资源为什么得不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问题);2.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问题);3.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问题)
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基本经济制度:1.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价格来调节);2.中央计划经济体制(中央政府的计划及相应的行政命令);3.混合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调控的混合)
1.2 经济学的10大基本原理
1.人们面临取舍:消费与储蓄,大炮与黄油,效率与平等,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放弃的若干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人才会采取这种行为---经济学的边际革命。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奖励或惩罚的预期)
5、贸易会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贸易能使每个贸易者的状况发生改变,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事,并用自己的产出交换其他有效率生产者的产出,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产品与服务。
绝对优势:用比另外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外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产品的行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拥有比较优势,因为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时另外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的倒数,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 比较优势理论: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权衡两利取其重,权衡两弊取其轻;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经济中, 生产什么产品与服务、生产多少 ,以及谁来消费这些产品与服务的决策是由千百万个企业和家庭作出的。由利己指引的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交易量正是在市场上决定的。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政府首先必须保护产权(property rights),使个人和企业可以占有和控制稀缺资源,以便市场运行。
8、一国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别主要是由生产率的差别引起的。生产率(productivity)是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数量
9、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在短期 内,货币量增加会刺激消费,使得价格和产量提高。产量的增加要求雇用更多工人,从而会减少失业,但通货膨胀会上升。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权衡取舍。 在短期中,政府可以改变政府支出 、税收和 货币量来影响 通货膨胀和失业 的组合。 一个经济周期要依次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10、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价格上升(通货膨胀是经济中价格总水平的上升,严重而持久的通货膨胀是货币量的迅速增长引起的。) CPI:房价不计入CPI统计口径;CPI统计中对各项生活成本的权重和每个人各自的生活支出权重差异比较大
1.3 管理经济学的定义和内容
定义:管理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和决策分析工具(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研究组织如何配置有限资源最有效率的实现目标和应用经济学,它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职能领域(会计财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和生产管理)的管理决策水平。
内容:1、经济理论(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2、优化方法(数学和统计学等);3.经营决策(定价决策、风险决策、投资决策等)
决策制定过程的基本步骤:建立或确定目标---界定问题---制定可能的解决方案---评估不同方案并选择最优(边际分析、净现值分析、风险分析)---进行敏感性分析---实施决策并监测结果
管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使用经济理论与决策方法来解决管理决策问题):1、经济理论(需求理论、弹性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2、管理决策问题(产品价格与产量、制造还是购买、劳动雇佣与培训、风险决策、投资与融资)3、决策方法(最优化、统计估计、预测方法、博弈论)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1、管理经济学吸收了微观经济学对企业、经理而言最重要的部分,如:需求、生产、成本、定价、市场结构;2、管理经济学在分析起点上把厂商视为一个经验的实体;3、管理经济学涉及风险与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投资以及需求、生产与成本函数的测定;4、分析工具包括:统计决策理论、线性规划、博弈论、计量经济学;5、管理经济学主要是规范性的;6、管理经济学研究重点是企业
1.4 管理经济学中的基本优化方法
边际分析:制定各种经济政策的基础,分析由某一特定决策而产生的 增量(边际)效益 ,并与发生的 增量(边际)成本 比较。边际均衡是得到最优解而必须满足的条件。
净现值分析:
1. 现值(present value):一笔未来的货币或一系列未来的支付额用 适当的贴现率估算后在今天的价值。
2. 投资的净现值NPV=未来收益的现值-初始支出
3.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项目在投资寿命期内的 盈利能力的动态指标,是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贴现率)r,分别把整个投资寿命期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 项目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净现值是未来资金流入现值与未来资金流出现值的差额,而净年值则是将净现值按年进行等值换算后的结果)
如果投资风险过大,就需要提高收益率要求,来补偿投资风险。经理人面对的主要难题是评估与投资相关的风险,然后把这个风险转换成反映足够风险补偿的贴现率。 风险要求的收益=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
风险分析
风险:指一项决策方案结果的潜在变化程度,决策者可以设定这些结果出现的概率;概率:指某一特定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以百分比表示。概率的决定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
期望值r:是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数 ,就是决策被重复多次后预期出现的平均值。
标准差( δ)衡量的是一个变量对其平均数的 ,是每个结果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经加权平均之后的平方根。标准差越大,可能的结果变动越大,决策方案的风险越高,标准差为0,说明不存在变化,因而没有风险。
连续概率分布:为了表明所有可能的 结果的概率,就要构建一个连续的概率分布。理论上,需要对每一种可能结果设置概率,所有可能结果的概率之和等于1 。投资1具有一个较窄的概率分布和 较小的标准差,说明收益的变化程度低 ,风险也小 。
正态分布:许多战略、决策或实验的概率分布遵循 正态分布。正态概率分布的特点表现为一条对称的钟形曲线,可以使用 标准正态概率函数表(附录中的表A-1)来计算任何具体结果出现的概率。 标准正态分布下的总面积等于1,或100%。决策的某个特定结果出现的概率 ,就由落在特定范围内的标准正态分布下的面积决定。
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变异系数(ʋ)更适合于比较不同规模的决策方案
度量风险价值的方法:摩根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可以比较风险的普遍测量标准,成为银行、公司和机构投资者测量风险的一个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