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关于教育学-德育过程基本规律思维导图,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能对感兴趣的小伙伴学习提供帮助。
编辑于2023-11-21 17:19:55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道德认识(前提基础核心):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
道德情感(催化剂、动力):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精神力量、维持作用):为实现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努力的过程
道德行为(关键、衡量个体品德高低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
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发展
具有全面性(统一性)
多端性(一般顺序为提高品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
不脱离学习这一主导活动,主要交往对象是教师和同学
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活动和交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形成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促使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两化”即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思想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要实现德育过程的两化,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思想矛盾和斗争
认识性质的矛盾(例:有错不知错)
思想性质的矛盾(例:知错还犯错)
能力性质的矛盾(例:犯错不自觉)
教育者应利用矛盾运动的规律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向社会需要方向发展。 教育者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道德发展的直接动力:矛盾和冲突 教师引导和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德育活动的关键是:激 发学生道德冲突
德育过程是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性提高的过程
长期的具体表现
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道德也会发生变化
行为的形成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固定下来
品德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
反复的主要原因
学生意志薄弱性
在个体品德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个体品德结构是一种动力定型,只有对有机体不止一次的重复一种系统影响才能形成
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