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
毛概知识点干货分享!下图包括了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方面对毛概第十三章的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快收藏加关注不迷路哦,后续还会更新更多!
编辑于2021-05-05 23:44:26毛概
前言
马克思主义(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
党史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的
毛泽东思想
中特理论的思想渊源
革命理论
改造理论
建设时期初步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确立为党指导思想(党七大—1945)
时代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逐步形成和发展
是在我国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实践过程
总结经验(基础)
标志
初步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阐述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走向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
《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论联合政府》
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
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群众路线
: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独立自主
科学涵义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一个重要理论成果
运用和发展
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实践证明)
结晶
指导思想
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作风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章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最基本国情)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
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对象
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 官僚资本主义(官…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工人资产阶级(中国革命最基本动力)
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
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同范畴)的根本标志
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性质前途(性质与历史任务决定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在何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世界的一部分
领导力量
指导思想
前途
革命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统一战线
一个主要是工农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
定义
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三种基本阶级力量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相联系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矛盾
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造”,“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步骤
农业/个体农业(具有中国特点)
道路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原则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阶级政策
正确分析农村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方针、步骤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手工业
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完成标志着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
①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②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
不发达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较前需更长时间)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党的八大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即敌我矛盾(专政)和人民内部矛盾(民主)。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其他思想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陈云)
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毛泽东)
“两参一改三结合”(企业管理方面—毛泽东)
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思想(邓小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这一论断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适应新时代历史使命的实践要求。 第一,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决定的; 第二,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向新征程的实践逻辑所决定的。
……是……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制度的最大优势
1.基本原则: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2.形成发展:开创者和引领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3.践行社会主义本质:核心力量
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
4.历史任务:根本保证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根本保障
5.自身特质:有资格有能力
载入宪法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载入宪法总纲,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核心地位。
历史使命(决定性作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四个意识
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时代主题(这个时期)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
外交政策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 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全球治理观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外交工作布局
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根本标准
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
四坚持
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
党与军队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
军委主席负责制
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战略安排(决胜)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安排。 从现在(十九大)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三大攻坚战
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如何处理当中的关系
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改革、发展、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强大动力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关键
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前提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
法治建设
依法治国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立法+司法+守法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立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
党的建设
包涵
党的建设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怎么
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
鲜明品格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创新
①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 坚持创新发展,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 ③ 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 ④ 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⑤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协调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开放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共享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五大理念的关系
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如何³)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工作领导权
要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众化)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硬道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牢牢团结一起 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要建设好网络空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主义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地址各种观点
培育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 (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融入社会各方面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立足本国文化
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发扬伟大精神
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
文化强国是指一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 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让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素养国民
文化产业
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继承与发展
要努力弘扬中华文化,推进中华文化创新发展,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塑造国家形象
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国际话语权
推动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① 要加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提炼与阐释, ② 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 ③ 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 ④ 提高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知晓率和认同度,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于中”、“发于外”。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其他方面发展
国家安全观
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 要求: 统筹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 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生态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的核心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科学发展观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形成与发展
国情+阶段性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总结实践经验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分析+顺应+借鉴国际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思想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一要义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根本方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如何形成
形成背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成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提出基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核心观点
三代表
中国共产党 ①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 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提出
贯彻要求
江泽民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关键
核心
本质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江泽民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邓小平理论
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国内外)
现实依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意义
形成标志着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
十四大报告高度评价
党的十四大报告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明确指出:“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十五大确立指导思想+列入党章+加入99宪法
党的十五大还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开篇之作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点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方针政策
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政策
意义
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
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依据
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
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经济手段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
市场经济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
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科学判断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科学内涵
必然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坚定社会主义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实际出发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基本路线(1987党十三大)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 一个中心是经济建设,两个基本点是四项基本原则(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③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④必须坚持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论断指出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五位
五位一体
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特殊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把这一思想载入宪法。
取得历史性成就需要注意: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新基本路线(①07党十七大②17党十九大)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2017年,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