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
这篇思维导图主要讲述八步骤三种禅修下。八步骤是一种方法论,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从言教到生活,从观念到心行的系统工程。前面三步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对它了然于胸,让佛法智慧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获得正见,第四步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认识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步第六步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转变。第七步第八步重复正向心态、并强化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
编辑于2021-05-06 09:17:55本期法义从佛法角度为我们提出了健康的生活理念,五大方面的观点是从心的角度出发,从根源上为我们指明了造成环保问题的根源,而对照法义,真是让自己汗颜惭愧。1.克服欲望和贪婪 2.纠正幸福的观念 3.改变生活的方式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5.培养良好的心态
这篇思维导图主要讲述八步骤三种禅修下。八步骤是一种方法论,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从言教到生活,从观念到心行的系统工程。前面三步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对它了然于胸,让佛法智慧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获得正见,第四步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认识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步第六步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转变。第七步第八步重复正向心态、并强化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
这篇思维导图是从佛法的角度是如何看待世界观的。身处大时代,需要有对“世界”的大见识、大胸怀和大智慧。所以,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在当今时代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期法义从佛法角度为我们提出了健康的生活理念,五大方面的观点是从心的角度出发,从根源上为我们指明了造成环保问题的根源,而对照法义,真是让自己汗颜惭愧。1.克服欲望和贪婪 2.纠正幸福的观念 3.改变生活的方式 4.正确认识人与自然 5.培养良好的心态
这篇思维导图主要讲述八步骤三种禅修下。八步骤是一种方法论,就是把书本道理变成生命品质的方法。从言教到生活,从观念到心行的系统工程。前面三步就是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透彻的理解法义,对它了然于胸,让佛法智慧进入我们的心相续中,获得正见,第四步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认识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第五步第六步运用观念,建立正向心态,完成心态转变。第七步第八步重复正向心态、并强化正向心态,改变生命品质。
这篇思维导图是从佛法的角度是如何看待世界观的。身处大时代,需要有对“世界”的大见识、大胸怀和大智慧。所以,佛法对世界的认识,在当今时代具有现实和指导意义。
八步骤三种禅修(下)
发心: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观察修与安住修
禅修的源起
误区:只有闭上眼睛、盘腿坐在那里才是禅修
实质:禅修是心地功夫,关键是改变我们的心,打坐只是辅助手段。 只要保持正念,随时随地都是修行。
禅修的方法
止观:是通过培养定力来获得观智
内观:是通过培养觉知来获得观照力
观想:则是通过想象来调整心行
三级修学:比较重视观察修,这也是《道次第》倡导的修学方式。 通过听闻法义,运用理性思维,建立对世界的正确认识。
观察修的心理基础
人有理性
人类要离苦得乐,就会不断探索生命。在探索过程中,去认识生命是怎么回事,世界是怎么回事。同时,通过思考对已有认识进行审视,看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变,转染成净,转识成智。
理性形成的有关因素
生活方式的文明与否
接受的文化教育有关
幸运的是,我们今天接受到觉醒的文化,智慧的文化。
探索人生时发现,这是一条迷雾重重、崎岖坎坷的道路,需要勇猛精进,更需要智慧抉择。
佛陀不但找到了这条道路,还为我们施设种种教法,苦口婆心地引领我们。
我们根据现代人的特点,安立三级修学模式,只要“真诚、认真、老实”地遵循这一次第,下多少工夫,就能有多少受益。
观察修的教理依据
闻思修
其中的思,就是如理思维。
凡夫:是虚妄分别,是胡思乱想,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想出种种烦恼。
理性本身是双刃剑,必须合理运用,才能令我们破迷开悟。否则,只会迷上加迷。
佛法修学的基本次第。
四法行&八正道
四法行
亲近善知识
听闻正法
如理作意
是关键所在
法随法行
从亲近善知识到听闻正法,是在接受智慧的传承。在此基础上,通过如理作意,知道佛法究竟告诉我们些什么,才能法随法行,走向觉醒。
八正道
首先是正见,其次是正思维。
接受了佛法正见,就要落实到心行,以此观察世界,思考人生,而不是一味随着妄念跑。
唯识讲到的四种寻思
名寻思
事寻思
自性假立寻思
差别假立寻思
能引发四种如实智
如理思维对学佛非常重要。《道次第》倡导观察修,正是基于这些常规修行路线提出的,并非独辟蹊径。忽略这个关键,就会走上歧途而不自知。
过患:忽略这个关键,就会走上歧途而不自知。
有人谈玄说妙,徒逞口舌之利
有人盲修瞎炼,只做表面功夫
参禅也好,念佛也好,都是在众多经论基础上浓缩的修行手段,而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现形式。
佛教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正见。正是因为知见不同,对这些概念的剖析和解读不同,由此发展的修行原理也不同。这才是佛法真正的不共所在。
理性是不能直接抵达真理的,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方向,接近真理。只有最后进入空性的禅修时,才要放下分别,开启无分别的智慧。在此之前,如理思维都是不可或缺的。
凡夫心是依观察修而建立
凡夫心也是通过观察修和安住修建立起来的,可以说,我们无始以来一直在做观察修和安住修。
观察修就是针对某个问题,通过各种角度的反复思考,形成相应心念,并使这种心念增长广大。
无始以来,凡夫在无明和我法二执的认知基础上,思维种种问题,形成现有的凡夫人格。
改变心行
一方面是摆脱导向轮回的负面心理
一方面是建立与解脱相应的正向心理
只要“真诚、认真、老实”地按照八步骤,尤其是第三、第四步,从理解法义到建立观念,再以这些观念思考人生,心态必然会发生改变。
观察修很适合凡夫,依照心行运作规律,调整正确方向,通过对佛法的思维获得正见,以此认识问题,改变心行,这样就能解除烦恼,出离生死。
观察修在《道次第》中的运用
整个《道次第》所说的,就是这样一个修心次第。 这个过程围绕“舍凡夫心,发菩提心”展开。
道前基础
依止善知识
暇满义大
下士道
念死无常
念三恶趣苦
皈依三宝
深信业果
中士道
出离心
上士道
菩提心
菩萨行
每个环节都在帮助我们消除错误观念,建立正确认识,即观念的修行。 再通过对这种认识的观修,摆脱凡夫心,建立走向觉醒的心,即心态的修行。
道次第的落实过程要一步步进行
听闻轨则
如果不能离三种过,具六种想,就不能成为法器,不能让纯净的佛法进入心相续中,完成生命品质的改变。
修学态度
没有“真诚、认真、老实”的修学态度,就谈不上“理解、接受、运用”,更谈不上“观念、心态、品质”的改善。
道次第的修学重点
下士道的修学重点:重点是建立对三宝的信心,生起皈依之心,并深信业果
中士道的修学重点:深刻意识到轮回的痛苦本质,生起出离心
上士道的修学重点:通过修习七因果和自他相换,认识到菩提心的功德,发菩提心,修空性见
其中的每个过程和环节,都贯穿着相应的观察修和安住修。
举例修习皈依仪轨
我们对每一法都可以进行这样的观察修和安住修。依止善知识如此,发出离心、菩提心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观察修和安住修,我们对这些法的学习,往往会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落实到心行,和人生发生连接。那样的话,我们所学到的法,就只是人生的包装,不会成为人生的内容。
八步骤三种禅修
禅修的重点
不在于是坐着,还是站着或走着,而在于心行的建立和改变。
明确这个重心,才能完成观念、心态到生命品质的改变。
三级修学的禅修
方式
包括自己的阅读和观听
包括小组共修和班级共修
与世间读书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运用八步骤
没用八步骤:如果没有运用八步骤,就是在学文化,学知识,学理论。即使所学的是佛法,但因为没有经过八步骤进行转化,也算不上修行。
用了八步骤:不管是自己思维法义,还是在参加共修,都属于禅修的范畴。
因为禅修要做的,就是如何把佛法智慧转化成你的认识和观念。 一旦把佛法智慧真正变成自身的观念和心态,随时随地都能洒脱自在,了无牵挂。 正如禅宗所说的那样:“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观念的禅修
第一步到第四步,是观念的禅修。
通过阅读、观听、使用辅助教材,准确理解法义。
我们对每一课、每本书的学习,都是在传承一种智慧的认识,这就必须准确、完整、透彻地理解其中内容。
观察修
学会用这种法义认识世界,思考人生,并通过现实中的对照和检验,知道佛陀告诉我们的一切真实不虚。从而摆脱错误,建立正见。
建立正确认识后,还要持久、稳定地安住其中,以此替代原有的错误观念。
安住修
具备正见之后,以此断除烦恼,导向解脱。
一旦正确观念淡化了,就要重新认识,重新思考,让正见再次清晰起来,成为内心的主导力量
轮番修
通过对法义的理解,建立正确观念
心态的禅修
第五步到第六步,是心态的禅修。
建立正见后,我们要以此处理问题,指导人生。
从运用正确观念到建立良性心态,这个过程离不开观察修。
观察修
当我们真正能以智慧观察世间和人生时,烦恼就不起现行了。
然后就要安住在智慧观照中,保有内在的清净和慈悲,并使这一状态不断延长。
安住修
当这个状态模糊了,难以为继了,就要继续观察
针对当前存在的困扰,对相关法义进行思考,将心重新调整到位。
轮番修
但是需要注意:当心能够安住在正见和正向心态中,就持续、稳定地保持这一状态,不再观察。否则,反而会使心趋于掉举。
观察修和安住修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十次、百次,甚至千万次的重复。这个过程需要轮番修。
一方面是用正见对治妄念
一方面是用正向心态对治负面心态
通过运用正确观念,建立正向心态
生命品质的禅修
第七和第八步,是生命品质的禅修。
无明迷惑造就了凡夫的生命品质,我们希望成就佛菩萨那样的生命品质,就要不断发展与觉性相应的心理,强化与解脱相应的心理,并使这些心理稳定下来,占据主导,最终才能转变现有的生命品质。
观察修
在此过程中,需要让心长时间地安住于正向心态。一旦偏离,就要通过观修把它调动起来,进而安住其中。
安住修
安住的这个过程也需要轮番进行,通过重复正确,造就全新的生命品质。
轮番修
通过重复正向心态,造就高尚的生命品质
座上修与座下修
座上修
我们将座上修行贯穿到自修和共修中。也就是说,只要运用八步骤来修学,不论自修还是共修,都属于座上修的范畴。
禅修的重点是改变观念、心态和生命品质,形式只是辅助。
如果我们真正运用八步骤去自修共修,修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座下修
当观念有了改变,进一步,就是把这些观念带到生活中,使心态得到调整。
这种座下的修行,既是对座上修的落实,也是对它的检验和巩固。假以时日,必然会导向生命品质的改变。
总结
只要对八步骤三种禅修运用到位,严格按照这套模式来学,观念和心态肯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有智慧。与人的相处,对事的处理,也会越来越圆融。
八步骤三种禅修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落实三级修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