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近现代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的思维导图。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在战后曾今引领了很长一时期的建筑 的设计, 这种思潮也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这是一个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认识论、 唯物史观。
这是一个关于考研政治法律思维的思维导图,满满的知识点!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建议收藏!
人类的建筑活动历史久远.世界各地保存有丰富的古代建筑或建筑遗迹。本思维导图对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之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筑隔热与通风
建筑工程计量计价
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地產行業分析圖
项目重要节点
生态学形成和发展
【068】福建省物业管理条例2018第二章 _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
家装流程图
家庭装修预算表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
第六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极其多元)
第一节 现代到后现代
历程
1960出现建筑风格不同于现代建筑,
1973资本主义世界危机——标志真正进入这一时期
1980流派众多
始于:反思工业文明&现代化模式
后现代建筑
特点
对现代主义建立的形式&思想的质疑批判(多种流派的共性)
承认建筑复杂性&矛盾性
艺术、直觉、美的真谛,否定功能主义
概念宽泛少稳定性
建筑多元化(最大特征)
理论活跃&人文学对建筑的影响
技术&理性➡️人文关怀
形式先入为主➡️对建筑社会性的关注
现代建筑的衰败
风格模仿导致地方特色的失落
城市问题:分区死板、过于理想主义、乌托邦
技术至上偏离建筑关怀人类实现生活的根本原则
转变先行者
美国的L卡恩——重新理解古典形式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城市建筑》
建筑回归历史&地域特征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1960—1980)
现代古典主义
回归历史: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古典元素)&讽喻手法、激进的折中主义 ——现代古典主义
走向大众,吸取通俗文化
隐喻的设计手法:符号&装饰强调建筑含义、象征
开放性不排斥现代建筑
案例
美国——思潮中心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文图里:复杂有活力的建筑
文理图母亲住宅
老年人公寓
劣
只有形式无深刻内容,变为一种风格
第三节 新理性主义(1960—1980)
欧洲意大利
A罗西——《城市建筑》
抽象&形而上学,用纯粹的几何体
强调历史环境,历史文化中寻求创造依据
《城市建筑》——兴起标志
格拉西
《建筑的结构逻辑》——兴起标志
基于文化&历史发展逻辑建立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不用符号
建筑返回城市历史文脉
关注建筑的深层结构
核心:抵抗功能主义&技术至上的现代工业化建筑
产生原因
意大利理性运动1920➡️新理性主义运动1960
60年代末反叛浪潮
拓展多元文化
出现悲观主义
传统价值回归
更适合作为理解城市&建筑的途径,不是实践原则
成为怀旧特征、易于模仿的风格
第四节 新地域主义(1970—)
无标志性建筑、人物,普遍广泛、形式多样
共同思想:联系地区文化&特征,创造地方精神,抵抗国际式
关注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传统习俗
第三世界国家
形式&材料体现地域性
弗兰普顿“批判的地域主义”
不拒绝现代建筑带来的进步
场所—形式关联性
构建的事实
建筑如何回应特定场地的因素
世界之外的建筑品质,温度、气流、表面材料对人体的影响
反对模仿乡土建筑,转译乡土建筑
这种倾向可以在摆脱普世文明理想的文化间隙中获得繁荣
西班牙
第五节 解构主义 (1980)
产生原因
“结构主义建筑”展
多向度/不规则几何形体叠加
“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展
批判精神
大胆创新,形式突破
哲学性(不是哲学单方面的影响)
质疑形式与功能的逻辑关系,符号意义传达的必然性
计算机技术
第六节 新现代(1969—)
无明确定论,表现丰富多样
1970后 历史主义倾向+后现代思潮截然不同/继承发展现代派建筑的设计语言
出现新内涵,更加丰富,精致化,有人情
现代建筑传统收到挑战
批判的同时坚持现代建筑依然有发展的潜力
R迈耶——“优雅新几何”
英国罗杰斯
贝律铭
安藤中雄(光,水教堂),丹下健三,前川国男
第七节 高技派的新发展(1980—1990)
特点
更加冷静的看待技术
目的
开创更复杂的技术手段以解决问题
新技术带来新美学语言
第八节 简约的设计倾向(1990—)
总结
继承发展现代建筑的“简约”(极简主义)
建造形式、元素、方式的简化。去除多余➡️逻辑性
建筑整体性的表达,建筑与场所的关联。环境➡️建筑个性
材料的表达,代替社会、文化、历史意义
重视表皮构造细部
形成原因
技术——降低成本
意识形态——宗教简朴严肃
艺术——顺应文化进步成为艺术原则
勒柯布西耶“少就是多”
P卒姆托——瓦尔斯温泉浴场
西班牙现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