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9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肝性脑病病人的思维导图治疗要点护理诊断等,肝性脑病(HE)又称肝性昏迷,是指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有急性与慢性脑病之分。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功能和结构改变的疾病。血液由右心室经肺内的血管到左心房,再到左心室到全身,回到右心房。打个比方:右心室是一个泵,肺内的血管就是右心室和左心房之间的管道这个管道不通畅,为了供血充足,右心室就得超负荷工作,时间长了其功能和结构就会发生病变。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早期、轻型和不典型的病例日渐增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就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机体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综合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大部分肝性脑病不在个性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其中肝炎后肝硬化最为常见
氨中毒
其体内氨的产生与清除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肝衰竭时氨的形成吸收增加,而清除减少导致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
氨代谢
血氨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对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肠道PH值直接影响肠内氨的吸收,当结肠内PH值>6弥散入血致血氨升高,小于6时氨的吸收减少血氨降低
血氨升高的原因
氨的生成吸收过多而清除,减少所致
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肝性脑病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过多的的血氨,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脑组织内氨的含量增高
干扰脑细胞三羧酸循环,导致大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影响脑组织正常生理活动,引起脑水肿
可以直接干扰神经的电活动
神经递质的变化
r-氨基丁酸和苯二氮卓神经递质
r氨基丁酸,是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
假性神经递质
色氨酸
代谢生成5-羟色胺,抑制性神经递质
临床表现
主要为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如性格改变,智力减低,行为异常,意识障碍
0期(潜伏期)
1期(前驱期)
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可出现扑翼样震颤也称肝震颤
2期(昏迷前期)
睡眠时间倒错,巴宾斯基征
3期(昏睡期)
昏睡意识错乱为主,处于昏睡状态,可以唤醒幻醒后答非所问,神经系统体征加重锥体束阳性,扑翼样震颤可引出,肌张力增高,脑电图可见明显异常波
4期(昏迷期)
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辅助检查
血生化检查
肝功
血氨
肝硬化及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多出现血氨增高,急性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正常
血浆氨基酸
电生理检查
心理智能测验
影像学检查
B超有助于肝慢性肝病,肝硬化的诊断,急性肝性脑病时,头颅CT或MBI检查可发X现脑水肿,慢性肝性脑病患者可发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
诊断
①有肝性脑病和或伴有广泛门-体侧枝循环建立
②存在肝性脑病的诱因
③出现神经错乱意识障碍,昏睡或昏迷
④引出扑翼样震颤,神经系统异常体征
⑤有明显肝功能损害血氨增高,脑电图异常改变
治疗
消除诱因
减少肠内有毒物质的生成和吸收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灌肠或导泻
抑制肠道内细菌生长
口服不吸收双糖
促进体内氨的代谢
L-鸟氨酸-L-天冬氨酸
鸟氨酸-a-酮戊二酸
调节神经递质
GABA/BZ复合受体拮抗剂
减少或拮抗假性神经递质
人工肝支持治疗
肝移植
对症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
输注血制品
保护脑细胞功能和防治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