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概论
1.机体的组成 2.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的定义、过程 3.反馈系统的分类、过程、特点。
编辑于2023-11-22 18:26:05生理学绪论
概述
定义
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层次
细胞和分子水平
从构成人的最小单位开始
比如肌丝滑行
比如细胞内激素、递质等合成
器官和系统水平
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规律及调节
呼吸系统的呼吸过程,循环系统的泵血过程
整体水平
多个器官或多个系统的联系与协调规律
缺氧对呼吸和泵血的影响
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
组成
男性占体重的60% 女性占50%
1/3分布在细胞外,20%
细胞外液/内环境
2/3分布在细胞内,40%
细胞内液
不同体液关系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但又相互沟通
细胞膜既是阻止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屏障,又是两者相互沟通的窗口 毛细血管壁既是分割血浆与组织液的屏障,又是两者相互沟通的门户
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 因而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最能反应内环境状况
内环境与其稳态
内环境
定义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组成
组织液约占3/4,15% 血浆约占1/4,5% 剩下为淋巴液,脑脊液
稳态
稳态并非只限于内环境,可扩展到机体全身的稳态
定义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 相对恒定状态,具有节律性波动(日、月、年周期)
相对恒定即动态平衡: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血浆pH接近中性为7.35-7.45 血浆渗透压90%来自Na和Cl约为280-310mOsm/L
意义
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氧和水分,以及 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维持酶的最适宜环境条件→ 促进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
维持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
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 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
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生理功能的调节
内环境稳态主要是负反馈, 机体生理功能主要是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反应迅速,调节精确.部位局限,持续时间短
体液调节
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调节方式相对稳定
自身调节
调节强度低,影响范围小,灵敏度低/相对局限,不灵敏
反馈
负反馈
有一定调定点,具有滞后性及波动性,可逆,不易受干扰
正反馈
滚雪球
前反馈
可能出现误差
神经调节
定义
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生理活动
特点
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反应迅速,调节精确.部位局限,持续时间短
基本形式
反射
结构基础
反射弧
感受器
相当于换能器,通常可接受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并转变为一定形式的神经放电信号
传入神经
将来自感受器的神经放电信号传至相应的神经中枢
中枢
对传入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发出指令
传出神经
将来自中枢的指令信号传至相应的效应器
效应器
产生相应活动
分类
非条件反射
特点
先天存在
其反射中枢基本上位于大脑皮层以下较低部位,反射弧相对固定,是生物体进化的产物
条件反射
定义
即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
特点
后天培养
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体验而建立起来的
条件反射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灵活可变且不固定,若不加以强化,则可逐渐消退
体液调节
定义
机体组织释放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受体上,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
如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组胺
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
CO2、O2、NO、H+和腺苷
特点
与神经调节相比
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 调节方式相对稳定
分类
远距分泌调节(大部分)
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组织,从而发挥调节作用
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后由血液运送到全身组织,对体内几乎所有细胞都有调节作用
旁分泌调节
化学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直接进入组织液,经扩散到达周围细胞后发挥作用
如生长抑素在膜岛内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自分泌调节
化学物质经局部扩散后,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物质的细胞自身
胰岛素抑制B细胞分泌胰岛素
神经内分泌调节
下丘脑释放激素,激素随神经轴突的轴浆流至末梢,由末梢释放入血的分泌
这些化学物质(由神经细胞分泌)称为神经激素,如血管升压素
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便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
小结
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有无入血
入血
远距分泌
没入血
作用周围
旁分泌
作用自己
自分泌
神经内分泌
一般下丘脑分泌
神经体液
一般考
寒冷时,甲状腺→机体产热
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兴奋→肾上和去甲肾上激素↑
迷走神经兴奋→蛙皮素→促胃液素↑
自身调节
定义
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宜性反应的过程
1.心肌异长调节(初长度越长,收缩强度越大) 2.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调节 3.血压变动时 4.肾脑冠脉等血流量稳定 5.碘抑制甲状腺摄碘 6.球管平衡 7.渗透性利尿 8.儿茶酚胺抑制自身合成
特点
调节强度低,影响范围小,灵敏度低/相对局限,不灵敏
体内的控制系统
过程
控制部分
发出控制指令
使受控部分发生活动,产生效应
监测装置/感受器
收集输出变量并产生反馈信息给比较器
比较器/调定点
将反馈信息与标准信息比较
产生偏差信息,并传给控制部分
控制部分
接收,处理,作出调整指令
使受控部分活动调整
控制类型
负反馈
定义
调整指令使受控部分活动向原先方向相反方向改变
见于
内环境的稳态(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
特点
负反馈控制都有一定调定点
受控部分的活动只能在机体设定的数值点附近的一个狭小范围内变动
可被视为各生理指标正常范围的均数
具有滞后性及波动性
正反馈
定义
调整指令使受控部分活动向原先方向相同方向改变
见于
血液凝固,排尿排便反射,动作电位,分娩
特点
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进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
滚雪球过大,可能会导致病理性变化(凝血过度→血栓形成)
差异
前馈
定义
控制指令发出时,受控部分不发生活动,而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刺激后,发出前馈信号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及时调控受控部分活动(预热)
见于
比赛前,提前出现兴奋反应(心率、呼吸↑)
吃饭前,分泌唾液
特点
避免负反馈的波动性与滞后性
可能出现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