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离合器相关设计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离合器相关设计知识的思维导图。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平面图知识合集
软件项目流程
一级闭合导线
建筑学建筑材料思维导图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人工智能的运用与历史发展
电池拆解
离合器
液力耦合器
电磁离合器
摩擦式离合器
结构
主动部分
飞轮
离合器盖
强度要求
对中性要求(离合器盖-飞轮)
膜片弹簧支撑处有尺寸要求
散热要求
传动片
压盘
驱动形式
凸快-窗孔式
传力销式
键块式
弹性传动片式
设计要求
散热型
刚度
优点
目标
对中性要求
静平衡要求
高度公差要小
压盘温升公式
t=(γ·W)/(m·c)
材料
灰铸铁
合金压铸件
从动部分
从动盘
压紧机构
压紧弹簧
从动盘总成
要求
转动惯量要小
轴向弹性要好
轴向弹性从动盘的结构形式
整体式
分开式
单片波形片
成对波形片
组合式
安装扭转减震器
从动盘毂
花键设计
矩形花键
齿侧定心
根据从动盘直接和转矩选取参数
摩擦片
性能要求
无石棉摩擦材料
连接方式
铆接
粘接
优缺点
从动片
波形片
减震弹簧
扭转减震器的设计
组成
弹性元件
降低传动系首段扭转刚度
降低某阶固有振型,改变固有频率
阻尼元件
耗散振动能
结构(分开式弹性从动盘)
波形弹簧片
减震器阻尼片
减震器盘
作用
工作原理
分类
线性
非线性
弹簧减震器
基本设计参数
扭转刚度Tj
发动机最大转矩
后驱车驱动轮最大附着力矩
阻尼摩擦转矩Kφ
基本原则:发动机工作范围内不共振
影响因素
T=K·Zj·R0^2·φ
扭转角刚度Kφ=T/φ
初选值4.4°
阻尼摩擦转矩Tμ
消振
Tμ=(0.05~0.16)Temax
极限转矩
预紧转矩Tn
Tn增加共振频率趋向减小
Tn>Tμ反向工作时减震器提前停止工作
Tn=(0.05~0.16)Temax
弹簧位置半径R0
尽可能大
R0=(0.60~0.75)d/2
减震弹簧个数Zj
摩擦片外径与减震弹簧个数关系
减震弹簧总压力F∑
子主题
极限转角Φj
φj=2arcsin(Δl/(2·R0))
经验值3°~12°
不足
不能避免怠速时共振
在实用转速范围内减震效果有限
双质量飞轮减震器
弹性减振体
避免怠速共振
容许增大转角
减震效果好、改善冬季换挡
有利于换挡过程
缺点
应用
FR结构转矩变化的柴油车
减振特性
操纵机构
分离叉
分离轴承
推力球轴承
向心球(深沟球)轴承
角接触推力球轴承
分类自动调心式分离轴承优点
分离轴承能均匀压紧各分离指舌尖部
轴承寿命高
分离套筒
分离杠杆
支承处
滚针轴承
滚销
刀口轴承
支撑环
3.0~4.0mm碳素弹簧钢丝
离合器踏板
传动部件
结构方案
按照从动盘分类
单片
双片
多片
按照弹簧布置形式分类
周置弹簧离合器
中央弹簧离合器
斜置弹簧离合器
传力路径
按照弹簧形式分类
圆柱螺旋弹簧
圆柱圆锥弹簧
膜片弹簧离合器
支撑形式
双支撑环
单支撑环
无支撑环
按照作用力方向分类
推式
拉式
专门的分离轴承,分离指与分离套筒总成嵌装
各类适用的车型、优缺点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选择
比值H/h
经验值1.5~2.0
板厚
比值R/r
影响
经验值1.20~1.35
推式膜片弹簧
拉式膜片弹簧
α
9°~15°
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F-λ曲线
膜片弹簧特性
λ1B=(0.8~1.0)λ1H
C点靠近N点
分离指数目
三种不同尺寸
膜片弹簧小段半径r0
分离轴承作用半径rf
切槽宽度半径选择
压盘加载点、支撑环加载点半径
优质高精度钢板
表面要求
硬度要求
微观结构要求
单面脱碳层厚度
工艺处理
强压处理
喷丸处理
提高分离指耐磨性
膜片弹簧与压盘接触处
精度
内外径公差
厚度公差
初始底锥角
表面粗糙度
底面平面度
接合时分离指高度差
基本参数的选择、设计与计算
主要参数选择摩擦片外径、内径和厚度
设计与计算
设计变量
工作压力F
摩擦片外径D
摩擦片内径d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转矩
简化与实际工程计算
基本原则
后备系数
1.2<=β<=4
考虑因素
大小的选择与影响
经验值
单位压力
选用规则
0.10~1.50Mpa
滑磨功
公式
单位面积滑磨功许用值
发动机转速选择
摩擦片外径
直径系数KD,估计取值范围
摩擦片内径
GB/T 5764-2011《汽车用离合器面片》
最大圆周速度
内外径比0.53<=c<=0.70
摩擦片厚度
摩擦因数
边界条件
取值范围
摩擦面数
离合器间隙
相关国标
GB/T 10042-2017 《离合器术语》
能够传递发动机最大扭矩,并有一定转矩储备,防止过载
接合完全、平顺、柔和
分离彻底、迅速
从动部分转动惯量小、减轻冲击、以便于换挡和减少同步器磨损
吸热、通风
避免和衰减扭转振动,吸收振动、缓冲冲击、降低噪声
操纵轻便、准确
从动盘上的总压力、材料摩擦系数相对稳定
强度和动平衡好、工艺可靠、寿命长
简单、紧凑、质量小
拆装、维护、调整方便
功能
发动机与传动系之间动力传递
平顺接合、平稳起步
换挡时分离发动机与传动系减少冲击
较大动载荷时限制扭矩传递,防止零件破坏
降低传动系统的振动和噪音
于乐夫 201873053 运英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