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详细总结
毛概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详细总结,专升本和考研可用。这份思维导图讲解了毛概政治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二节: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议大家收藏起来,这份思维导图用来学习复习预习和教学的很棒!
编辑于2021-05-14 00:17:55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多极化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新科技革命的大力推进,特别是信息技术取得突破并广泛运用,全球资本的跨国流动迅速加快,经济全球化得以迅猛发展。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条件,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世界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
文化多样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
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
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衡量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孕育新突破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新中国成立近 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为什么要走和平道路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国才能实现自已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涵
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
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
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
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要性
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所决定的,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亚洲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积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
既让中国更好利用世界的机遇,又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的机遇,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必要性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党中央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新型国际关系特点
新型国际关系,“新” 在合作共赢。强调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努力扩大各方共同利益 的汇合点,积极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摒弃赢者通吃的旧思维。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合作共赢使双方或多方在合作中互惠互利、相得益彰,从而实现各方的共同受益。
新型国际关系内涵
中国倡导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核心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不干涉别国内政和尊重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对世界和平承担的首要责任,开展对话和合作,而不是对抗;实现双赢和共赢,而不是单赢。
举措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中国始终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为外交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
要按照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坚持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对外政策的基础,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还要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2015 年 3 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时提出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2015 年 9 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从国际上看,一方面,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进程之中,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足以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程度空前加深,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世界发展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世界经济长期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各种社会政治思潮交锋激荡。面对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精神同舟共济、协调行动,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社会迫切呼唤新的全球治理理念,构建新的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从国内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的治理理念和实践受到高度赞赏和广泛认同,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第一,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根本要义在于国家之间要构建平等相待、互商互谅、互学互鉴的伙伴关系。
第二,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第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是共同发展。
第四,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第五,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提出时间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
***指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有利于稳定当前世界经济形势。”
重要性
共建 “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秉持的理念
中国政府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坚持开放合作、和谐包容、市场运作、互利共赢。
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加强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一是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双向投资合作。
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尊重各国差异,
三是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主要是加强技术创新合作、理论创新交流互鉴、创新人才资源交流合作。
四是把“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结合起来,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外交的崇高目标,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和历史使命。
举措
第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捍卫国家利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第二,不断完善外交布局,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第三,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
我们将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第四,推动国际社会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