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经济学思维导图
一篇关于政治经济学第五章思维导图,包含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资本主义生产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规律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W⇒G⇒W
资本流通公式G⇒W⇒G’
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为买而卖,目的是消费,是要得到另一种使用价值。处在简单商品流通公式两端的两种商品,在价值量上是相等的。
资本流通公式
为卖而买,目的是要得到增殖了的价值。在资本流通过程的终点,除了收回始点预付的货币之外,资本家还从流通中获得一笔增加的货币。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就转化为资本。这里,G′=G+Δ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额,称为剩余价值。资本流通的目的,就是获得比预付货币价值更多的价值。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从而发生了价值增殖。这时, 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 而是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资本
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从而发生了价值增殖。这时, 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 而是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矛盾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 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资本总公式解决条件
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既在又不在)
价值增殖的原因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了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的买与卖
劳动力
劳动力是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基本的生产要素,但是,劳动力并非天然就是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能将自己的劳动力使用权当作商品出卖。而且,这种关系要维持下去,劳动者就必须将劳动力按一定的时间一次一次地出卖,而不是一次卖尽, 否则就会成为卖身的奴隶,而不再成为自由的劳动者。
第二,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既没有发挥自己劳动力的物质条件,也没有其他手段来维持生存,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 因而不得不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劳动力价值
定义
劳动力价值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涵盖
(1)在正常状况下维持工人本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的总和。 (2)维持工人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4)劳动力价值的决定还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还取决于该国的风俗习惯和社会道德等等
最主要特点表现在使用价值上
剩余价值的生产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所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价值增殖过程
剩余价值
由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的形式存在,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生产出新产品
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既发生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划分意义
剩余价值率
物化劳动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活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再生产
社会的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同时也是再生产过程。 再生产按其规模来说,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而不是简单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 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
扩大再生产
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积累
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基本特点都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 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
由于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由总资本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大小决定的,所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通资本量相比相对的减少了。这种人口过剩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自然的,而是由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相对于资本增殖需要而言的人口过剩。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存在的一个条件
资本积聚和集中
资本积聚
个别资本依靠自身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因此,资本积聚不外乎是资 积累的直接结果,它和资本积累直接联系
资本集中
是指几个资本结合成为一个较大的资本而引起的个别资本规模的增大,也即许多分散的小资本通过相互合并或者联合形成少数大的资本
竞争和信用
区别与联系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两极化
积累的结果是,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这就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资本积累的这一规律必然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在财富占有上的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劳动不是商品
工资的本质和幻象的发生
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
是按照劳动时间支付工资的形式
计件工资
是按照标准质量的劳动成果的数量支付工资的形式
资本主义工资数量变动趋势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不能只看工资本身的增长或减少,工资的绝对量,还要考察工资的相对量
资本主义工资的国民差异
劳动生产率的国际差异
劳资力量对比的国际差异
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下落后资本主义国家与发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就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工作日劳动时间长度不变的条件下,资本家通过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 的剩余价值,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