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原点学习法
这是一篇关于原点学习法的思维导图,包含背景知识、如何掌握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原点学习法
背景知识
记忆的本质
.那么人的记忆神经元细胞到底是怎么在我们脑中活动的? 最初的记忆细胞诞生是因为我们脑子摄入了一些信息和知识,这是记忆的最初形态,一种弱小可怜的细胞体,这个过程用脑科学专业的术语叫神经再生(neurogenesis)。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及时用它,它就会被人脑的遗忘机制迅速杀死,导致我们忘掉那个信息或知识点,很多时候这种速度快到眨眼之间。比如你日常生活中经常前脚看到一个事,后脚就忘了。 反之,随着我们持续的运用这段记忆,让它和大脑中其他的记忆细胞产生关联,它就会和其它细胞建立稳固的连接通道。这种通道的名字叫做神经突触。这个事最早在1949年被誉为神经心理学与神经网络之父的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Donald Hebb)提出了,即赫布定律。 最后,当你这段记忆用的越来越多,它和很多记忆细胞产生极强的关联性,通道越来越稳固,这个细胞和神经突触的外面就会被加固上很坚实的髓磷脂,这玩意可以让你某些记忆之间的传输速度加快百倍千倍,相当于把水泥路换成了高速公路,三轮车换成了磁悬浮列车。而这个加固记忆通道的过程,就叫做髓鞘化。 这就是记忆和神经元细胞在我们脑子里的活动过程,由此你可以知道,所谓记忆的本质就是髓鞘化的过程。
记忆的捷径
记忆的单位区别于其他任何计量单位,它有一个独特的性质是:组块是动态变化、始终归一的。当一个字母单独独立的时候它是一个组块、而它和其他几个字母合并成一个单词的时候也是一个组块、甚至当这个单词和其他单词组成词组的时候也是一个组块。 这就有点像是俄罗斯套娃一样,本质是很多小的单位可以被打包成一个大的单位,但不管这个大单位的内容是多少,它都是一个单位,只占你大脑某个记忆容量的一个内存;很多这种大的单位还可以被打包成一个更大的单位,但它还是一个单位,只占一个内存。认知心理学把这种神奇的现象就叫做组块,并以组块来命名记忆的单位。 那么知道这个有什么用呢?难道就要靠「组块」这两个字来破开学习的本质?徐宿你TM不是在逗我吧? 不是在逗你,就靠这两个字就可以破开。当你知道记忆的单位是组块,当你知道组块的特性是动态变化始终归一,你就会知道一个真理:知识具有收敛性。
大多数人都以为知识是发散型的,觉得眼前冒出来一个知识都是一个新知识,所以总觉得知识太多,文章太多,书太多,根本记不住;但真实情况其实是,知识是收敛的!即便在人脑记忆的角度,所有的知识最终都可以收敛归纳到几个最底层的原点法则上!
如何掌握
站在巨人肩膀
学习归纳法
我们是通过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之中,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
需要一个外界大脑,知识管理网络
主题阅读法
主题阅读可以让你的学习实现最高效科学的重复效果
理解式重复(意义学习)、间隔式重复、检索式重复。
方法
获取信息--六经注我--专研冲突
六经注我
制定目标:有这么一个笑话,每当1月1号的时候,每个人都宛如戏台上的老将军,浑身插满了flag。学会科学的制定学习目标,是实现六经注我的第一步。我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整理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目标制定方案,等会儿你可以直接在文末拿走。 认知圈思维:所谓认知圈思维就是指人类认知事物的3个过程逐步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的意思就是,这个知识点是否加深了我对某个思维模型的理解,是否有助于我发现事物的原点法则;「为什么」的意思是,这个知识点是否解释了某个法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怎么做」的意思是,这个知识点是否告诉了我某个法则实操层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任何知识都可以经过这3个问题来思考是不是对我们有用。 三大重复:我们需要通过重复,让记忆的检索变得更稳定、更快速,让记忆神经突触稳固到甚至髓鞘化,这一点在上文中多次说过,而三大重复的落地方式就是做主题阅
专研冲突
知识是通用的而练习与体验是私人的。每个人的经历体验感悟、认知水平、当下需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这就导致我们的认知甚至是巨人们之间的认知,也不一定完全都是对的,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知道,你的认知水平线弯道超车的机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