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王兴丽 三大岩异同点
三大岩类思维导图总结大全,适用于普通地质学学科总结。岩石分类,是指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集合而成的地质体成为岩石,依据其成因可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地壳下面的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后冷凝而成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三大岩
相同点
1.形成:是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是自然的产物,由矿物构成
2.共存稳定矿物: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白云母,黑云母
3.可以相互转化
火成岩(岩浆岩)
喷出岩浆的类型
1.超基性岩浆:少见,富含Fe,Mg,氧化物,也称科马提岩
2.基性(玄武)岩浆:常见,粘性小,裂隙式喷发为主,在陆地上,椎体小,分布面积大
3.中性(安山)岩浆:分布广,粘性较大,喷发较猛烈
4.酸性(花岗)岩浆:最常见,粘性最大,喷发猛烈
侵入岩:深部岩浆向上运动,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5km处形成,全晶质
浅成侵入岩(浅成岩)<5km处形成,半晶质
产状
1.岩墙(脉):岩浆挤入大小裂隙中凝固,呈狭长形的侵入体
2.岩盆(盖):岩浆侵入向斜或背斜,成分常为中酸性
3.岩床:岩浆侵入水平层状岩层
4.岩株(基):面积几十平方米到几千米
结构
按结晶程度分
1.全晶质(花岗岩)
2.玻璃质(黑曜岩)
3.半晶质(浅成岩)
按晶粒大小分
粗粒,粒径5mm
中粒,1~5mm
细粒,0.1~1mm
微粒,0.1mm
按晶体完整程度分
自形:缓慢结晶,晶形规则
它形:速冷,晶形不规则,半自形
按晶粒相对大小分
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相等过相似
不等粒结构: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斑晶:颗粒较粗大的晶体
基质:斑晶周围的细小颗粒
构造
1.块状构造:常见,矿物排列无规律,岩石均匀块体
2.流动构造常见于火山熔岩,侵入岩边缘
3.层状构造:熔岩——沉积夹层——熔岩平行排列
4.气孔构造:出现在熔岩中或浅成脉体边缘呈圆球状,椭圆形的空洞
5杏仁构造:气孔被矿物质填充者
6.枕状构造与球状构造:前者常形成于海底
7.晶洞构造
分类
喷出岩:隐晶质碎屑结构,块状构造, 流纹岩
侵入岩
沉积岩
外力地质作用
引发因素
1.大气:氧化作用的基础;生命的保护层;使地表具有适宜温度;引 起风的作用
2.水圈:溶解矿物和岩石;促进化学反应,进行化学搬运;通过结冰 膨胀,溶的方式破坏搬运堆积岩石
3.生物圈:形成矿产和岩石;形成稀有元素和微量元素;细菌分解, 根劈作用破坏岩石
能量来源
1.太阳热能:地球外部能量来源。大气水体对流,生命活动——引起 地质作用
2.重力势能:源于地球引力。风,河流,冰川,湖海水的定向运动——引起地质作用
3.日月引力:源于日月对地球的引力。海水的潮汐——破坏海岸——搬运碎屑
类型
1.风化作用: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的过程,成分不变,原地分裂
2.剥蚀作用:外力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被剥离蚀去的 过程
3.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形成沉积物
5.固结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重压或自重—孔隙变小—水分挤出—变硬
胶结作用:某些化学物质填充到孔隙中,胶结固化,变硬
重结晶作用:不结晶或微结晶矿物—高温高压—重结晶,晶粒长大, 加粗
新矿物生长:矿物发生溶解,化学成分改变,合成新矿物
结构
碎屑结构
砾状:粒径>2mm
砂状:0.05~2mm(粗砂,中砂,细砂)
粉砂状:0.05~0.005mm
泥状:粒径<0.005mm(泥岩,页岩)
非碎屑结构:化学,生物沉积为主,大多为微晶,隐晶质
构造
层理: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引起沉积物成分,颗粒大小,形状,颜 色沿垂直方向发生变化且显示出的成层现象
平行层理
水平层理
斜交(交错)层理
递变层理
波痕:层面波状起伏,有一定规律
泥裂:垂直表面的木楔裂隙
缝合线:岩石中有锯齿状曲线
结核:一些成分聚成团块,常为圆球型,椭圆形,不规则形
印模:表面上凸起的条,舌,鳞状疙瘩
雨痕和虫迹:坑状或弯曲状痕迹
变质岩
引发因素
1.高温
地热:地下温度随深度增大而增高,岩石陷到深处
岩浆热:岩浆侵入时,岩浆热会传到围岩中
地壳岩石断裂:断裂块体相互错动和挤压,产生剪切热
2.压力
静压力
流体压力
定向压力
3.化学活动性流体
定向构造
1.板状构造:颗粒细小,出现平行破裂面,光滑平整
2.千枚状构造:岩石中鳞片状矿物成定向排列,沿此方向可切成薄片,具有强丝绢光泽,断面层次不齐
3.片状构造:也称片理构造,沿片理面易劈成薄片,强烈丝绢光泽
4.片麻状构造:呈现暗浅相间条带
5.眼球状构造
不定向构造
1.斑点状构造:岩石某些成分集中成为或密或疏的点
2.块状构造:矿物分布均一,无定向排列
1.变晶结构:通过重结晶和变质作用形成
按变晶大小可分为:粗,中,细粒
按变晶相对大小可分为:等粒变晶,斑装变晶
2.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时残留的原岩结构
3.压碎结构
糜棱结构
碎裂结构
4.交代结构
变质作用
接触变质作用
1.接触热变质作用:高温—重结晶—脱水脱碳—成分变化—新矿物
2.接触交代变质作用:温度,挥发性气体—岩石矿物,化学成分改变—新矿物及结构 代表性岩石:矽卡岩
区域变质作用
特点
范围大(几千~几万平方千米)
温度高(200-300℃~700-800℃)
压力大
主要类型
低压高温变质:火成岩发育
常温常压变质:情况较为复杂
高压低温变质:无火山岩
200814030101
王兴丽
资源勘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