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我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自我
研究历史
洛克:认为人的自我统一性是由记忆完成。
詹姆斯:将自我分经验自我和纯粹自我
宾我:由自己的看法和信念组成。
主我:信息处理
库勒:通过人际关系建立自我。
投射自我,或镜中自我:人们不仅想象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且想象他们如何评价眼中的自己,以及人们对这些反射性评价的情绪反应。
米德:强调社会经验作用
沙利文:强调社会和人际关系,强调家庭对儿童自我形成的直接作用
弗洛伊德:分自我、本我、超我。
和自我有关的概念
自我图式: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的信息的一套自我信念。
Higgins自我参照效应:加工与处理和自己有关的信息时效率更高,记忆效果更好。
自我差异理论
理想自我
应该自我
实际自我
自我概念构建有关因素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从他人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我
通过自我意识推断自我
米德:社会互动理论,人们之间有意义的交流导致自我和社会现实的整合。
自我觉知:个体把自己当作注意对象时的心理状态。
内在自我觉知:个体对自己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
公众自我觉知:个体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
自尊:自我概念中和情绪有关的内容,指一个人如何肯定和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
自尊的程度
相信自己可爱的程度
感到被他人需要的程度和有归属感的程度
相信自己特别和独特的程度
感到自己能胜任的程度和实现个人潜能的程度
个人愿意冒险并面对挑战的程度
个体设立目标,达到目标和达成目标的程度
自尊确立的途径
自己控制环境的成功经验
他人对自己有积极评价
提高自尊的方法
学会自我服务方式去解释生活
用自我障碍策略为失败找借口
使用防御机制否认或逃避消极反馈
学会向下比较和采用补偿作用
在自己某一方面能力受到怀疑时,转到自己擅长的活动中去
自我提升:也叫自我美化或自我强化,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自我确认:个体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自我效能: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
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人们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的显露。
自我表演策略
自我抬高
显示
谦虚
恳求
恫吓
逢迎
自我障碍:人们提前准备的,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
自我检控:人们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他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即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印象管理:人们总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印象
自证预言:自我实现预言,我们对他人的期待会影响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我们的期待去行事。包括罗森塔尔效应。
体像: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
自我偏差
焦点效应:人们在自我观察的时候,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把自己看成某一情景的中心,并且高估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度
透明度错觉:人们认为自己隐藏的情绪一旦外露,就会被别人发现的错觉,实际上别人可能根本看不出来
自利偏差:也叫自我服务偏见,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一边轻易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并在很多情况下,有一种觉得自己比别人好的倾向
自利偏差的生活表现
伦理道德
工作能力
聪明才能
孝顺父母
摆脱偏见
盲目乐观:人们对未来的生活事件盲目乐观,部分是因为他们对别人命运的相对悲观
虚假一致性:我们过高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虚假独特性:人们把自己的智慧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以满足自己的自我形象
自我与文化
独立型自我:美国文化下,人们通过关注自我并发现和表达自身独特的内在特质,而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依赖型自我:东亚文化下,人们则注重自我与他人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关注他人,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互动关系
东西方文化自我概念差异
西方更多使用抽象心理特征来描述自我,东亚使用社会角色描述自我
西方使用积极个人特征,抽象性格以及内在特点描述自我; 东亚喜欢用谦逊的口吻,使用社会角色,具有情景特异性的特征及外显行为描述自我
子主题
西方常对他人做特质归因 东方更多考虑到情景因素,做情景归因
西方更容易进行自我中心的情绪投影 东方更容易产生他人关系取向的情绪投射
自我的三成分模型
文化范式: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高与低
文化松紧性:文化同质性高与低
文化复杂性:文化复杂性程度的高与低
华人的自我四元论
个人取向自我
关系取向自我
家族取向自我
他人取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