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 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编辑于2021-05-15 19:46:44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 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 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 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本书将中国从秦朝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历史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演化时代,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中国古代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各朝代的兴衰和中 国历史的走向产生的影响。作者通过详尽而真实的叙述、珍贵而丰富的史料,让读者了解军事家们每一场战争的目的,最终理解历代战争中的战略问题。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前言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诗
中国历史的财经逻辑 汉武帝国有企业,唐代土地公有制,宋纸币金融垄断。
集权财政三大周期
第1个周期始于秦汉,结束于南朝
第2个周期从北魏开始结束于南宋
第3个周期从辽金出现萌芽,元代继续发展,明清两代形成稳定模式
引子:汉武帝:2000年帝国财政的教科书
汉代著名的聚敛之臣。 主管制盐的的大农丞东郭咸阳 主管冶炼铁的大农丞孔仅 掌管帝国财政的事中桑弘羊
东郭咸阳和孔仅提议将盐铁工业收归国有,并为此建立了一整套国有机构。
某种程度上抑制了民间经济的繁荣
桑弘羊,均输,平准
国家垄断成为中央帝国的财政秘诀,逐渐成为唐以后各个王朝的标配
第一部 探索中的集权帝国 秦到南朝,公元前221年至589年
第1章秦代:中央帝国的诞生。
楚汉相争,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理想的争锋。 一种选择类似于战国时期的诸侯模式,而另一种选择则是独特的大一统帝国。
灭亡秦朝之后,将原来的七国分割成了19个诸侯国
秦代的财政改革和崩溃
春秋后期,约公元前594年,鲁国率先进行土地改革,进行初税亩改革。
秦国的结构一开始就有利于中央集权,其优势远大于其他国家,它的郡县制也比其他国家更发达。
商鞅变法措施的4个方面。 第一,在地方上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第二,控制粮食流通渠道,限制人口自由流动。 第三,实行军爵制将整个社会生活同军事挂钩。 第四,鼓励六国向秦国移民。 秦国其实实行的是战时经济。
秦统一后巨大的战争消耗还在继续,集权制官僚们还在按照战时的模式从民间榨取利润,民间无法重建社会经济。 本来六国的民间经济要更加自由一些,秦把自己的模式强加给六国,给六国的经济也带上了紧箍,加入到战时经济之中。
汉高祖:帝国的重建
吕太后、文帝、景帝、窦太后等人得主持下,黄老之术让民间尝到了甜头 汉代的成就在于把秦始皇用一代的时间想解决的问题用了数代、几十年来慢慢地解决
第2章汉代:皇帝的财政僵局
官僚体系日渐庞大 包括后工人员越来越多
战争成本 直接成本外还有间接成本,比如战争时期的物资转运,战备消耗 朔方城的修建动用10万人。建设成本相当于汉帝国一年的财政收入
无棣财政扩张的特点: 首先,帝国农业税税率不高 其次农业税税率低,并不意味农民税收负担低,农业占国民经济90%以上,工商业占比不到10%,却承担了总财政的2/3的负担。 铸币权收归国有。5帝采取收拢措施,一是出于敛财目的发明了皮币和白金。二是规定一种新的钱币——五铢钱(同行800年)
昭宣之治:减少开支,节俭,代田法。
盐铁论
一旦国有垄断建立起来,政府的财政严重依赖这些国有企业时,就不可能放弃盐铁官营了
中央政府为了政令通达,必须集权,但一旦中央政府集权,地方政府又会把负担转嫁给民间。 中央政府即使想放权,也很难得到地方官员支持。 在双层政府博弈下,吃亏的永远是民间,而中央政府试图放权的努力也总是败于官僚阶层的抵抗。
第3章,一个幻想家的财政实验
西汉末期越来越多的人对现实不满,希望重新设计一套制度来取代已经千疮百孔的旧制度。
盐铁等工业国有化使人们缺乏发展的前景,心中不满增加。
普通人仕途更加狭窄,政商勾结。
地方权力失控。地方上的大家族垄断了地方管理的职位,中央和地方出现脱节,中央控制力下降。
企图所有土地置于皇权统治之下。
五均赊贷六筦 五均:统一的价格销售谷、布、帛、丝、绵 六筦:盐、铁、酒、铸钱、名山大泽的税收加上五均射带、赊贷的总称。
财政改革导致社会经济紊乱,经济紊乱导致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减少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减少让政府更加致力于搜刮,到最后政府无力镇压动荡。
货币改革。 第1次改革往往发行了三种新货币 大钱相当于50个5铢钱。 契刀面值500五铢钱。 金错刀面值5000五株钱。
第2次货币改发行重量只有一铢的小钱停用五铢钱。 人们融化掉12文小钱,就可以铸成一枚大钱。当做50文花。
第3次货币改革发行6类货币,分别是钱货、金货、银货、龟货、贝货和布货。布货是一种铲状铜钱
第4次货币改革废除了大小钱,发行货布和货泉两种货币。
第4章,穿越朝代的制度惰性
东汉是一个行政效率低下的朝代。
明章之治
汉章帝临死前意识到,在他所处的时代,一个皇帝能够做成的事情已经很少,所谓的皇权与其说是一种权利,不如说是一种无用的福利。
王莽的禅让,去除了皇帝的神秘性。 刘秀当皇帝,不再是天命所归,而是大臣选择的结果。
司马直被逼当官而自杀。
第5章,魏晋南北朝:战争时期的财政竞争
曹操屯田。许昌屯田成功后,将经验向全国推广,每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几千万石
姜维在甘肃境内进行了屯田。
邓艾提议在寿春开发土地,魏灭蜀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司马懿走到哪儿都发展经济,保证政府可以获得足够的财政来支持战争
第2部,财政失控的繁荣帝国 北朝到南宋,公元386至公元1279年
第6章,唐德宗令子皇帝的慷慨悲歌。
安史之乱之前,天保13年,唐代中央政府统计的总人口一共890万户,近5,300万人,几年后的上元元年只剩下193万户,1,300万人。
唐肃宗之前,唐代的税收主要针对农业,叫租庸调制。
第7章,1000多年前的土地革命
北魏太后的政策与爱情。
冯太后在孝文帝时启动了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百姓去耕种,获得足够的税收。 土地公有?
隋文帝建造了一套极端高效的抽税系统,在民间还没有真正恢复时就将资源源源不断地从民间抽取到政府手中。
隋代的户籍制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事实上户籍和土地数据都被夸大了。
由于制度过于高效,皇帝已经在不知不觉间从民间抽取了过高的税收。
知道谁在灭亡帝国的仓库里仍然堆满了布匹和粮食。与府堆积对应的是遍地饿殍。
第8章唐代:最简单的财政最复杂的问题。
唐代税收制度取租庸调制。 租:土地税 调:家庭手工税 庸:力役税 还有其它杂项规定
唐代初年政府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制度就慢慢执行不下去了。
唐玄宗时,土地国有制和分配制已经名存实亡。 土地税收也就出现了混乱。
唐高祖设立了公廨田+职田+府兵制的制度模式。
财政逼迫下的黄氏搬家。
长安所处的关中平原已经无法养活整个庞大的中央官僚体系。
唐玄宗的敛财机关。
比如李林甫,杨国忠。
唐武宗灭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唐德宗用一生聚敛钱财,他的孙子唐宪宗能够进行一次集权的努力,称为中兴皇帝。
第9章宋代:改革之殇
岳阳楼上叹革新
绝大部分改革都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只有少数改革是为了缩小政府规模而推行的,庆历新政属于后者。
宋太祖规定地方财政事务都由中央政府设立的转运使掌控,而地方长官均不管理财政事宜。
根据蔡襄的统计,税赋分为钱、绢帛、粮、草4项,其中军事开支分别占总收入的26.99%,84.87% 86%和84.89%。
王安石变法也就是熙宁变法。 主线为加强中央集权,利用政府的力量来指导和参与经济运营,搞活经济,从而获得更大的财政收入。
新法给民间带来了混乱,却实实在在增加了财政收入
第10章纸币:温水煮青蛙的游戏
纸币猛于虎。只要存在纸币的垄断发行,政府利用纸币补贴财政就是一种天然的行为。
第11章金融大崩溃
崇宁3年(公元1104年),蔡京组织的全国性财政改革拉开了帷幕。
北宋中央政府决定利用纸币来筹资扩大交子的使用范围。 公元1105年,蔡京下令发行一种叫做钱引的纸币。 交子和钱引都无限制的,没有准备金的前提下滥发。
政府获得巨利的同时失去了民间信任,民间经济活力被彻底掏空。
政府利用不断对旧钞折价的方法,控制盐钞的数量。
发行茶引
北宋虽然亡于金人之手,但实质上在于内部的资源已被剥夺到了极致。
南宋的金融崩溃。
纸币的使用范围在南宋社会更加广泛。
铜的开采能力衰弱,政府混乱,无法组织更大规模的铸币机构,政府过于依赖纸币,故意减少铜币的发行。
政府在东南地区发行了一种叫做会子的纸币。
为防止金国把铜运走,南宋政府规定两淮和湖北地区不再使用铜钱,而改为使用铁钱,也对应发行了两种纸币分别是淮交和胡会。
东南会子,四川钱引,两淮淮交,湖北湖会四个金融区
公元1206年,韩托胄的开禧北伐惨淡收场,财政出现巨大漏洞,政府斗然加大了印钞力度。
引发剧烈的通货膨胀。
贾似道当权,后发行新的纸币关子。
南宋金融体系彻底崩溃。
当时蒙古人扣关之事,政府由于金融崩溃,无钱养兵。
南宋最后一次拯救财政的努力——回买公田。
本意是购买大地主多余的土地,实际上变成了向民间摊派。
更严重的是政府没有足够的钱款来购买土地,价格一压再压
政府购买公田以后,没有有效组织耕种,浪费严重,最后还想把土地租给佃户耕种。
第三部最完美的集权机器 辽金到清,公元907至1911年
第十二章元代:大蒙古的财政危机
宰相脱脱:蒙古人的凯恩斯
大汗蒙哥时代,税收项目包括人头税、农业税、商业税,一定的徭役
脱脱的经理政策导致两个结果 一是恶性通胀 二是占用太多劳动力
第十三章明代:最严密的集权皇朝
明代的财政制度主要依靠两种资料来收税: 针对户籍的黄册,针对土地的鱼鳞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