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道德经-经典句子
这是一篇关于道德经-经典句子的思维导图。《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编辑于2021-05-18 09:32:14道德经
交友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真实的言辞不美丽,美丽的言辞不真实。善良的人不诡辩,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了解的人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了解。 这几句话是老子的格言,也是其辩证法思维的充分体现。提醒世人要诚实、质朴、专精。
做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大江大海之所以能成为众多河流汇聚的地方,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让天下河流汇聚。老子的这句话与我们常听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类似,旨在告诉人们只有处下居后,才能有江海的包容大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的是智慧,了解自己的是明智。 战胜别人的是有力,战胜自己的是坚强。 知道满足的是富有。 坚持不懈的是有志。 不离开根基才的能长久。 死而不朽的才叫长寿。 这几句讲自我的修养和自我建设。 老子的话中可以看出,他更强调“自胜”,这其实也是在说“自律”,只有做到自律才能不断地进步,今天的自己战胜昨天的自己,每天都在进步的人才是“强者”。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踮着脚尖无法持久站立;迈着大步无法走远路;固执己见不够明智;自以为是无法彰显;自己夸耀不见得有功劳;自我矜持不能长久。这几种情况都不是自然的常态,一直踮着脚尖和迈大步走远路,这样的事情我们几乎见不到,因为每个人都知道这样做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但后面的四种情况却常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发生,老子的意思就是让人们清楚自己难免会有浮躁的举动,我们要时常用冷静来调节自己的浮夸。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委屈反能保全,屈就反能伸展,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新生,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见的是东西破旧了会换新的,大雨过后低洼处积满了水,这些是容易和显而易见的。 不容易的是委曲求全:“勾践灭吴”“范雎复仇”“孙膑擒庞涓”,这些人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与耻辱,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先保全自己再谋求发展,最终得以复仇。在“少”与“多”上,老子选择少,他认为少即是多,我们在读书时体会最明显,泛读十本书,不如精读一本书。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物壮则老”,这句话的意思也是在告诫世人要学会适可而止,知进而不知退、知争而不知让,结果往往都是祸患。秦朝的李斯就是一个例子,由“老鼠哲学”得出了入朝为官的结论,一步步由舍人爬到了丞相的高位,丞相已是位极人臣,但李斯经不住赵高的忽悠,想永远做丞相,就把胡亥扶上了帝位,他不知道这个举动其实是悬崖一跃,最终不免做了阶下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老子喜欢用水来比喻上德者的品格,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柔软、停留在最低点、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
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美妙的音乐会使人听不到正常的声音,五彩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丰盛的美食会使人吃得一时爽快,野外驰骋狞猎会使人心变得残忍疯狂,拥有难得的财宝会使人行为不轨,而要作出防范。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一是善良慈爱,二是懂得节俭,三是不敢在众人面前争先恐后。
做事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要想收敛,必先张开; 要想削弱,必先强盛; 想要废弃,必先兴盛; 想要取得,必先给予。 这几句话是老子被误解最深的话,被权谋家、险恶之人曲解成了其行事作风的法则。 其实这几种情况只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转化,张开是即将闭合的征兆,花朵盛开是即将凋谢的征兆,月满之时是即将残缺的征兆。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不好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之时就要防止、而有所作为;在事情还没有到大乱的时候就先要进行惩治,也就是防患于未然。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世上再难做的事情,也有它好做的时候,人之所以成功大事就是从这件事情还是很简单的时候就开始去做了,做天下大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做成了,所谓大事也是从小事开妈做起的,所以做大事、难事,成就大业都是从最简单的时机,从小事做起来的。
管理(国家)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善于做统帅的,不逞武力; 善于战斗的士兵,不轻易动怒; 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需要战斗; 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和、礼贤下士。 勇武、暴怒都是激烈的表现,老子建议“不武”“不怒”,这也是老子反对逞强、暴力的思想体现。
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理大国,好像煎小鲜鱼。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正道治国,以奇谋用兵,以不搅扰臣民来治理天下。古代历史可以看到很多违背这三个原则来治国、用兵、御民的情况,最终的结果是天下大乱,盗贼蜂起,外族入侵,军灭国破。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人只有不争名、争利,不逞强、不显摆,所以世人也就没有人能与你相争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有两个关键词“不仁”与“刍狗”,“不仁”不能理解成“不仁慈”,这里的“不仁”指的是无所偏爱;“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祭祀完就会扔掉,没人拿它当宝贝,所以天地、圣人对万事万物都一样看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自然规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驾驭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水是最柔软的东西,但它可以穿山透地; 牙齿是人身上最坚硬的东西,舌头是人身上最柔软的东西,但年老后牙齿掉的一颗不剩,但舌头还很自如。 老子强调柔能胜刚。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的运动方式是循环的; 道的作用的柔弱的。 道的运动方式在前面的句子就有提到:“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在老子的语言中“反”与“复”都是在形容道的运行方式。 “弱”与“柔弱”也是老子的重要概念,也被误解很深,很多不明就里的人把柔弱解释为了“懦弱”,这是不对的,老子的“柔弱”是一种无比坚韧和不屈的品格。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从“有”来,而“有”又从“无”来,“无”不等于零,“无”代表道,道是生成万物的根源。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要想收敛,必先张开; 要想削弱,必先强盛; 想要废弃,必先兴盛; 想要取得,必先给予。 这几句话是老子被误解最深的话,被权谋家、险恶之人曲解成了其行事作风的法则。 其实这几种情况只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转化,张开是即将闭合的征兆,花朵盛开是即将凋谢的征兆,月满之时是即将残缺的征兆。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偽;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几句话就是人们常说的:“缺什么,强调什么。”我们生活在空气中,感觉不到空气的重要,古代好的社会风气也一样,那些忠臣孝子像雪中送炭一样的稀缺。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前一句形容人的心境本是空明和宁静的状态,只因内心的欲火与外界的扰动而闭塞不安。人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给自己的心灵以清空,“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这种功夫。后一句讲老子对万物的观察,他说:“万物的蓬勃生长,我看到的是循环往复的道理。”人有生老病死;花有盛开凋谢;月有阴晴圆缺,无不在道的规律中运行。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灾祸有幸福倚靠在它旁边; 幸福又有灾祸潜伏在它之中。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灾祸与幸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好事情既可以发展出好结果也可以发展出坏结果,警示世人要谦虚谨慎,做事情要有临渊履薄的态度。 对于这句话还有个最贴切的典故就是“塞翁失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道”是可以用语言描述,但并不是一般平时所说的“道”,“名”可以用文字来命名,但它不是普通的“名”,意思也就是说,“道”和“名”并非是平常用语言和文字就能轻易表达得出来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也就说人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要效法大地,比如四季轮回,根据节气来耕种劳作;大地春来花开,冬有冰雪,这是大地效法天,遵循天所做出的变化,天是遵循道的原则,道就是遵循大自然规律,也就是人与天、人与地都要遵循自然法则。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万事万物在没有形成之时就是“无”,自从能叫得出名时,也就是“有”时,则是世界万物形成的本源才开始命名,这是老子揭示宇宙的来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