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呼吸运动的调节
导图总结大学医学生理学--呼吸运动的调节知识点。呼吸运动受氧气因素的调节。呼吸运动一般指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
大学医学生理学知识点--气体运输思维导图
大学医学生理学知识点--肺通气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产生
呼吸中枢
脊髓:有支配呼吸肌的运动神经元,是联系高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中继站
低位脑干:指脑桥和延髓,产生呼吸节律的关键部位
高位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下丘脑
呼吸节律的形成
起步细胞学说
神经元网络学说
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化学感受性反射
化学感受器
外周
位于颈动脉和主动脉体
刺激因素:血液中的p(O2)、p(CO2)、H+浓度
中枢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
刺激因素: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
CO2、H+和低O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CO2: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经常起作用的生理性化学因素
H+:血液中的H+浓度升高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反之亦然
低O2:吸入气p(O2)降低时,肺泡气和动脉血的p(O2)都随之降低,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以上三者在调节中的相互作用
CO2对呼吸运动的刺激作用最强,H+次之,低O2的作用最弱
p(O2)升高时,H+浓度也升高,二者作用发生总和,使肺通气反应更强
H+浓度增加,肺通气量增加使CO2排出增加,p(CO2)降低,H+也随之有所降低,可部分抵消H+刺激,使肺通气量增加较少
p(O2)降低时,肺通气量增加,呼出CO2,使p(CO2)和H+浓度降低,减弱低氧的刺激作用
肺牵张反射
肺扩张反射
由肺扩张引起吸气抑制的反射
肺萎陷反射
由肺萎陷引起吸气兴奋的反射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
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肌梭受到牵张刺激时,可反射性引起其所在骨骼肌收缩,该反射称为骨骼肌牵张反射
防御性呼吸反射
咳嗽反射
感受器位于喉、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传入冲动经迷走神经传入延髓,触发咳嗽反射
大支气管以上的感受器对机械刺激敏感,二级支气管以下对化学刺激敏感
喷嚏反射
刺激作用于鼻粘膜的感受器,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反射效应是腭垂下将,舌压软腭
特殊条件下呼吸运动的变化和调节
运动
呼吸运动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增加
运动开始时,通气量骤然增加,继而缓慢升高,运动停止时,通气量先骤然下降,继而缓慢下降,最后恢复至运动前水平
运动过程中,血液pH降低、p(CO2)升高、p(O2)下降通过化学感受性反射使肺通气量进一步增加
运动停止,肺通气量并不立即恢复到安静水平,肺通气量增加的刺激因素为乳酸血症引起的H+浓度升高
高海拔条件下
缺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加
平原居民进入低氧环境后,对于长期持续性缺氧刺激产生适应性生理反应或状态称为低氧习服
潜水或高气压条件下
肺泡气N2分压增高,N2进入血液,并被运输到组织,使组织中的N2分压升高,直至肺泡、血液和组织中的N2分压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