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从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南昌起义打响革命第一枪到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转折,以及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全部了解。还不快快收藏学起来!
编辑于2019-06-25 11:57:20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近代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和辛亥革命
历史任务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辛亥革命
中国同盟会(1905年)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
中华民国宣告成立(1912年1月)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上海《新青年》(1915年9月);基本口号:民主和科学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
陈独秀《谈政治》(1920年9月)
毛泽东、董必武、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一大
“一大建党”(1921年7月23日)
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共二大
“二大建纲”(1922年7月16日)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最低纲领
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次彻底的提出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兴起
“大革命”席卷中国大地(1924年-1927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
中共三大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923年)
目的:谋求和国民党合作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召开,“联俄、联共、辅助农工”、新三民主义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中共四大(1925年)
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大革命”高潮
五卅运动(1925年)
中山舰事件(1926年)
蒋介石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大革命的失败
1926年7月9日出兵北伐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中共五大(1927年4月)未能在党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为全党指明方向
汪精卫同共产党决裂(1927年7月15日)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的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 湖北 汉口
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以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 湘赣边界
三湾改编
支部建在连上,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秋收起义部队、南昌起义部队会师
土地革命: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5月7日)
革命运动的复兴和“反围剿”的胜利
中共六大(1928年6月)
莫斯科,对中共革命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底 福建 古田召开
规定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
毛泽东起草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案》,是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三次“反围剿”胜利(1930年10月-1931年7月)
第一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
瑞金(1931年11月7日)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
王明“左”倾错误和革命运动的挫折
六届四中全会(1931年1月7日)
实际上批准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纲领
九一八日本侵华事件(1931年9月18日)
国民党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议》(1932年夏)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1932年底)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4月)
长征开始(1934年10月)
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在贵州遵义召开(长征途中34年-36年)
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
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长征胜利
两次会师
四川懋功 红一红四方面军(1935年6月)
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 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1936年10月)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瓦窑堡会议
陕北子长县瓦窑堡(1935年12月17日)
党已经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蒋介石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等六项承诺
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
抗日战线形成和全面抗战路线制定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国共合作
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9月22日)
洛川会议
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战略中心转移会议——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开辟和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战略任务: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年5月)
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
基本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错误
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系统新民主主义理论
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投敌,拼凑伪中央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溶共”、“防共”、“限共”(1939年1月)
党明确指出:抗战时期,民族矛盾始终是第一位的,各阶级的利益必须服从全民族的利益
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皖南事变(1941年初)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完整阐述新民主主义理论(1939年底-1940年初)
加强根据地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根据地建设
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建设
整风运动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 延安)
毛泽东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中国抗战胜利结束(1945年8月15日)
夺取民主革命的全国胜利
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随后蒋介石调兵向华北解放区进军
1946年1月10日双方停战,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通过五项协议
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开展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
政治上: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军事上: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第二条战线: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人民运动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和土地制度的改革
1947年10月10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中国土地法大纲》西柏坡(1947年7月)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伟大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北平谈判,谈判破裂(1949年4月)
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1949年4月23日)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人民政协的召开
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 1949年3月)
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
提出“两个务必”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北平 1949年9月21日)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邓小平视察南方和党的十四大
邓小平视察南方(1992年)
发表了重要讲话
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宏观调控的成功实施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国两制”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
党的十五大和跨世界发展战略
十五大(1997年9月)
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将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1998年11月)
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2000春)
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党的十二大和全面改革纲领的确定
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
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二届六中全会(1986年9月)“两个文明一起抓”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对外关系的调整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外交原则:独立自主、完全平等、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务
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
1987年10月,比较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党的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邓小平三步走
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达到小康水平
到21世纪中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济上治理整顿和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的考验
十三届三中全会(1988年9月)
整顿经济环境,治理经济秩序
反革命暴乱(1989年6月)
十三届四中全会(1989年6月)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
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两个凡是”发表(1977年2月7日)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十届三中全会(1977年7月)恢复邓小平被撤销的职务
党的十一大(1977年8月12日)
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邓小平当选中央副主席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5月11日)
建国后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重点工作转移的决策
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
恢复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否问题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1979年3月)
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制定”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1979年4月)
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
拨乱反正任务胜利完成
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北京,审议和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实事求是的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正确的结论,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明确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导火索:姚文元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1965年11月10日)
“五一六”通知:对“二月提纲”进行全面批判,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八届十一中全会(1966.8):通过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
二月逆流:1967年2月
中共九大(1969年4月)
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林彪集团覆灭(1970年9月),全国开展“批林整风”运动
中共十大(1973年8月)
继续九大的“左”倾错误
同“四人帮”的斗争和1975年的全面整顿
“批林批孔”运动(1974年1月)
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75年1月)
确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领导人员
未能摆脱“左”倾错误的影响
“反击右倾翻风案”(1975年11月)
粉碎江青集团的胜利
天安门事件(1976年4月4日)
粉碎“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
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党的八大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科学文化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中共八大
北京(1956年9月)
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方针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和全党整风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团结-批评-团结”(1957年2月)
整风运动开始(1957年4月)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左”的偏差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大跃进:1957年底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
庐山会议(1959.7.2):会议的主题由纠“左”变为反右,全党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反右倾“斗争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和政治上“左”的错误的发展
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1月)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毛泽东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号召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
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
八届十中全会(1962年9月)
提出阶级、形势、矛盾问题,强调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性,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十年建设成就
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和巩固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
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
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1950年10月19日)
三年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年10月)
新民主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全面展开,国民经济的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6月)
新中国成立三年来,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
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1953年,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有了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又有依据社会的原则进行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建设的成果,这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