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全身情况查体
一般检查是对被检查者全身健康状况的概括性观察,是体格检查过程中的第一步。包括性别、年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同时也要注意病人服饰仪容、个人卫生、呼吸或身体气味,以及被检查者精神状态和对周围环境中人和物的反应和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的综合评估。
这是诊断学的胸部体格检查的一部分,主要挑的是考点记录,非常实用,包括视触扣听,还有部分胸部疾病的概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执业医师操作。导尿术是将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目的是解除尿潴留,采取不污染的尿液标本作检查,测定残余尿,测定膀胱冷热感、容量、压力,注入造影剂或药物帮助诊断或治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
方剂学速记歌决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骨科学)2019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之骨折概论
2019年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大纲
支气管扩张
执业医师消化系统概论大纲2019
执业医师血液系统概论2019
执业医师呼吸系统概论2019
一、全身情况
1.生命体征
体温
休息30分钟,移走附近冷热源,擦干腋窝,甩到35℃以下,10分钟后读数
脉搏
注意脉搏的脉率、节律、紧张度、动脉壁弹性、强弱、波形变化
触诊桡动脉,至少15-30s,双侧桡动脉对比
呼吸
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呼吸运动稳定而有节律,12-20次/分,呼吸脉搏之比为1:4至少观察30s
血压
安静环境中休息5-10分钟
肘部与右心房等高,坐位时在第四肋水平,卧位时在腋中线水平
血压计读数归0,挤压袖带至无气体
袖带下缘在肘窝以上2-3cm,松紧以能放进一根手指为宜
触摸肱动脉(肘窝中央偏尺侧1cm),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表面
听诊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将水银柱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第一声数值为收缩压,最后消失的一声是舒张压
2.发育
身高(CM)
脱鞋,背靠站立,头部、臀部、足跟三点紧靠测量仪
体重(公斤)
头围
从枕骨经耳颞部至前额(眉弓上方)水平围一圈
3.体型
正力型(匀称型)
腹上角90°
无力型(瘦长型)
腹上角<90°
超力型(矮胖型)
腹上角>90°
4.营养状态(前臂屈侧或上臂背侧下1/3处脂肪分布个体差异最小)
营养良好、营养不良、营养中等
5.意识状态
嗜睡
陷入持续睡眠状态,可被唤醒,能正确回答和作出各种反应,刺激去除后很快入睡
意识模糊
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定向能力发生障碍
昏睡
在强刺激下(压眶)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非所问
谵妄
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幻觉、错觉)、言语杂乱
发生于急性感染发热期间、药物中毒、肝性脑病、循环障碍、中枢神经疾病
昏迷
轻度昏迷
对疼痛刺激有防御反射,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存在
中度昏迷
对剧烈刺激有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运动
重度昏迷
对刺激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6.面容
⑴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兴奋不安、鼻翼煽动。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⑵慢性病容
面容憔悴、面色晦暗苍白、表情忧虑。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⑶贫血面容
面色苍白、唇舌色淡
⑷肝病面容
面色晦暗,额部、鼻部、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
⑸肾病面容
面色苍白,眼睑、颜面部水肿,舌缘有齿痕
⑹甲亢面容
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突出、烦躁易怒
⑺粘液性水肿性面容
面色苍黄、颜面水肿、眉毛头发稀疏。见于甲减。
⑻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发绀
⑼肢端肥大症面容
头颅增大、面部变长、下颌增大
⑽伤寒面容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常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
⑾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面肌痉挛
⑿满月面容
面圆如满月、皮肤发红、伴痤疮、胡须生长。见于库欣综合征和长期使用激素者
⒀面具面容
面部呆板、无表情。见于帕金森病、脑炎
7.体位
自主体位
被动体位
强迫体位
①强迫仰卧位②强迫俯卧位③强迫侧卧位④强迫坐位⑤强迫蹲位⑥强迫停立位⑦辗转体位⑧角弓反张位
8.姿势
9.步态
蹒跚步态
佝偻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醉酒步态
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
脊髓病变
慌张步态
帕金森病
跨域步态
腓总神经麻痹
剪刀步态
脑性瘫痪、截瘫
间歇性跛行
高血压、下肢动脉硬化
10.皮肤
注意皮肤颜色、湿度、弹性是否正常,有无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蜘蛛痣、肝掌、毛发分布异常
蜘蛛痣
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
皮下出血
瘀点:直径<2mm
紫癜:直径3-5mm
瘀斑:直径>5mm
皮肤弹性
取手背、上臂内侧皮肤
水肿
凹陷性和非凹陷性水肿
轻度、中度、重度
11.淋巴结
视诊:注意皮肤有无隆起、颜色变化、有无皮疹、瘢痕、瘘管
触诊:滑动触诊。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硬度、压痛、活动度、粘连、窦道
头颈部淋巴结
耳前→耳后→枕部→颌下→颏下→颈前三角→颈后三角→锁骨上
腋窝淋巴结
腋尖群→中央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滑车上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先)水平组: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与韧带平行排列
(后)垂直组:位于大隐静脉上段,沿静脉走向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