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长期股权投资思维导图
长期股权投资超全思维导图 制图不易,小偿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编辑于2023-11-30 14:57:15长 期 股 权 投 资
基 本 概 念
联营企业投资:“派人+参与决策”ps:看是否“有权利”而非“在行使” 对子公司投资:“主导使用+从中获益”ps:持有、使用、收益
长投确认时点: 1、合并方或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合并方或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并享有相应的利益、承担相应的风险 2、已对被投资方实施董事会改组
认缴制下是否确认: 合同明确约定认缴出资时间和金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其他应付款 合同未明确约定:不确认金融负债及相应的资产
非 企 业 合 并 形 成 的 长 投
初始计量
支付现金取得:(长投初始投资成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购买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银行存款等
发行权益性证券:(长投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相关税费-购买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发行证券的手续费、佣金冲减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支付股票发行手续费、佣金: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如涉及)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涉及) 贷:银行存款
后续计量
权益法会计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的调整: (1)初始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作为商誉,包含在成本中,不调整、个报中不确认 (2)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
权益法概述:一般是联营企业、合营企业,例外: 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等主体持有的投资:无论是否具有重大影响,初始确认时按照《第22号——金融工具准则》确认和计量 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包括投连险基金等主体间接持有的,也应按照《金融工具准则》
投资损益的确认 (1)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净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还应考虑调整: 1)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调减)、存货评估增值(调减) ps:不认账面,认公允,将账面净利润调整到公允之后再确认投资损益 书P72-73,算”调整后的净利润“ 2)未实现内部交易抵销 存货未实现内部交易抵销:第一年调减利润金额=内部毛利*内部留存比例 第二年调增利润金额=内部毛利*对外出售比例 无形资产未实现内部交易抵销:第一年调减利润金额=内部毛利-毛利/预计使用年限 第二年调增利润金额=毛利/预计使用年限
取得现金股利或利润的处理(不影响损益)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股票股利,投资企业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于除权日注明所增加的股数(备查登记)
超额亏损的确认: 冲减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长期应收款——预计负债——备查簿 恢复时:备查簿——预计负债——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被投资单位其他综合收益变动的处理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1)被投资单位接受其他股东的资本性投入 (2)被投资单位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中包含的权益成分 (3)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4)其他股东对被投资单位增资导致投资方持股比例变动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因被动稀释内含商誉的结转 书P78 内含商誉:长投初始投资成本>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股权被动稀释产生的损失: 减值:资产减值损失 未减值;冲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权益法下的减值(8号准则)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权益法下长投的处置
全部处置: 投资收益=收到价款-处置部分长投账面+/-其他转入(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一般不涉及) 贷:长期股权投资 结转: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它资本公积(转入投资收益) 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可转损益部分)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其他综合收益不可转损益部分)
部分处置(30%-20%)书P80,注意股份恢复问题 长投账面价值按比例结转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均按比例结转到投资收益或留存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账面) 投资收益(差额) 结转:按比例结转
企 业 合 并 形 成 的 长 投
初始计量
非同控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具体分录P83 1、借:长期股权投资(付出资产、承担负债、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贷:资产的公允价值 负债的公允价值 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审、评、法等直接相关费用冲减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 贷:银行存款 2、合并成本>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为商誉,个报中不确认,包含在长投成本中 3、发行证券的手续费、佣金冲减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支付股票发行手续费、佣金: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如涉及)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涉及) 贷:银行存款
多次交换交易形成: 1、原投资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投(30%-60%)权益法-成本法 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原账面+新公允) 之前权益法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暂不做处理(因为没有跨界,跨准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新增部分公允) 贷:银行存款 或者再加一个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30%账面增加至新的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原30%账面) 2、原投资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5%-60%)跨界了、视同处置 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原公允+新公允)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新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 银行存款 差额:投资收益(原投资账面与公允价值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新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 银行存款 差额: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账面与公允差额) 结转: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同控
一次交换交易形成:P87 1、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 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审、评、法等直接相关费用冲减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支付的直接相关费用) 贷:银行存款 2、不会产生新的商誉、原来存在商誉的,继续保留 3、合并方付出对价为非货币性资产的,不产生处置损益,被合并方在合并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为负数的,长投投资成本按0确定,在备查簿中登记 4、发行债券或承担其他债务支付的手续费、佣金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手续费、佣金冲减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多次交换交易形成:(和一次交易一样) 原投资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长投(权益法),均不确认损益,冲减或增加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xx投资(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xx资产等(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后续计量
成本法 1、子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方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2、子公司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属于子公司自身权益结构的重分类母公司不做账务处理、不确认相关投资收益、但要做备查登记 3、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减值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成本法的处置
成本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如涉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差额:投资收益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核 算 方 法 的 转 换
5%-30%(公允价值-权益法)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转换日原股权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原公允+新公允) 2、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 初始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投账面,计营业外收入 3、会计处理 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新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 银行存款 差额:投资收益(原投资账面与公允价值差额) 原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新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 银行存款 差额: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账面与公允差额) 结转: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5%-60%(公允价值-成本法)
非同控: 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原公允+新公允)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新公允)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 银行存款 差额:投资收益(原投资账面与公允价值差额)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公允+新公允)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账面) 银行存款 差额: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原投资账面与公允差额) 结转: 借或贷: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同控: 原投资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长投(权益法),均不确认损益,冲减或增加资本公积 交易性金融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xx资产等(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xx资产等(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30%-60%(权益法-成本法)
非同控: 初始投资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原账面+新公允) 之前权益法形成的“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暂不做处理(因为没有跨界,跨准则) 借:长期股权投资(新增部分公允) 贷:银行存款 或者再加一个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原30%账面增加至新的投资) 贷:长期股权投资(原30%账面)
同控: 原投资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长投(权益法),均不确认损益,冲减或增加资本公积 借:长期股权投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份额+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时形成的商誉) 贷:长期股权投资(原投资的账面价值) xx资产等(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借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方差额: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60%-30%(成本法-权益法)
一般情形: 1、处置股权导致丧失控制权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股权的账面价值) 差额:投资收益 2、剩余股权追溯调整 (1)初始取得时 原成本法: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行存款等 调整分录: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贷:营业外收入(当年)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 调后结果: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权益法) 贷:银行存款等 营业外收入 (2)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时: 原成本法: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调整分录:借: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调后分录:借:应收股利 (权益法)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实现净损益 原成本法:无须账务处理 调整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或借: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 调后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权益法) 贷或借:投资收益 (4)其他综合收益变动时: 原成本法:无须账务处理 调整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调后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权益法) 贷或借:其他综合收益 (5)其他权益变动时: 原成本法:无须账务处理 调整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调后分录:借或贷: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权益法) 贷或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方增资导致被动丧失控制权:P99示例 1、按照新的持股比例确认应享有的子公司因增资扩股而增加净资产的份额,与结转持股比例下降部分所对应的长投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新的持股比例视同自取得投资时即采用权益法核算(追溯调整)
60%-5%(成本法-公允价值)
借:银行存款(55%)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5%公允) 贷:长期股权投资(60%账面) 差额:投资收益
30%-5%(权益法-公允价值)
借:银行存款(25%) 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权益工具投资(5%公允) 贷:长期股权投资(30%账面) 差额:投资收益 结转: 借或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综合收益 贷或借:投资收益(可转损益部分) 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不可转损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