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2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这是一篇关于02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的思维导图,从教育与社会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两个大的方面作了介绍。
编辑于2021-08-02 13:36:01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直接和最终决定性因素。
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决定性因素/最重要因素(单选题)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3、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单选题) 4、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生产力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 5、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生产力制约教育的目的) 6、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专柜内结账”
教育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1.潜在的生产力→现实的生产力(从无到有) 2.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从低水平到高水平) 3.改变劳动力的形态(从简单到复杂) 4.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从片面到全面)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对科学知识具有传递和创造两个表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体现了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体制内的人发两权”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单选题) 2、决定受教育权 (单选题) 3、决定教育目的 4、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5、决定教育体制 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主要途径) (单选题) 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3、教育促进民生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教育与文化
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即教育即是文化的构成体,又是文化的传递与提升的手段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 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 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教学方法 “慕容法官”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考点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文化) 教育是文化传递和保存最为有效的手段 考点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单选题) 考点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考点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单选题)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 “一改变三影响”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教育的科技功能(高等教育具有研究的功能) 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肢体研发”
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对人口发展的作用
1、改善人口质量 2、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3、教育的人口功能 4、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 5、有助于人口迁移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超前或滞后)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必须与人的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概念: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要求:循序渐进,学不躐等,不可陵节而施。 关键词:从...到...; 由...到...; 先...后...
关键词
从......到......
要
循序渐进
不能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
阶段性
概念: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要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搞“一刀切”、“一锅煮”、“成人化”
强调其中的一个阶段的特点和任务
少年期被称为“危险期”“断乳期”
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概念: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以及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不平衡。 关键词:高低、快慢、早晚 要求:抓住关键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 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又叫敏感期、最佳期。
关键词
速度
要
抓关键期
“关键期”一词由劳伦兹提出
互补性(互补性与协调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前提:遗传具有可塑性) 概念: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形式:生理和生理之间,生理和心理之间。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长善救失,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
要
长善救失
个别差异性(可变性)
概念: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差异性表现: 1.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有的学生聪明早慧,有的学生大器晚成) 2.不同儿童不同方面发展存在差异 3.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性不同 4.群体间存在差异( 男女性别的差异) 要求:因材施教,弹性教学,组织兴趣小组
要
因材施教
马克思认为个体的身心发展还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观点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基本观点:强调内在因素内在需要,认为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没实质性区别。 代表人物(内蒙四耳佛) 孟子:性善论 弗洛伊德:性本能 威尔逊:基因复制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 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梯实验)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代表人物
孟子、威尔逊、高尔顿、格赛尔、霍尔、弗洛伊德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比如环境刺激、别人影响、学校教育等。 代表人物(外出寻找落花生) 荀子:性恶论(化性起伪) 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的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行为主义(斯金纳)主张的也是外铄论
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遗传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物质基础) , 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前提、物质基础、可能性、可塑性
环境
环境(自然和社会) 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蓬生麻中,不扶则直”“孟母三迁”) 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外部) 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出淤泥而不染) 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可能变现实
学校教育
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题)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好 3.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多选题)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个体社会化)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体个性化)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判断题)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教育)对人身心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考点1 个体个性化(多选题) 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心理内化形式包括:道德内化、知识内化和智力内化 考点2 个体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语言社会化 (4)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实现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教育无用论:高尔顿,中世纪的学者(基督教的原罪说)
主导作用
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起决定性作用) 概念:能动认识和改造世界 从活动水平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 作用: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 威武不能屈”(单选)
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