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践与认识
干货思维导图分享!这份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章节知识点总结的思维导图图解了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的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认识实际和改造世界内容。赶紧收藏学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宪法知识总结思维导图
极限词查询
法律相关的英语词汇
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
刑法笔记之刑法总则知识架构
增值税法思维导图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实践与认识
实践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业是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基础
基本问题
基本类型
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虚拟实践(实践活动的派生形式)
基本结构
实践主体
实践客体
实践中介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价值关系
变化的表现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化
基本特征
直接现实性
自觉能动性(目的性是主要表现)
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决定了它的历史性)
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应
认识是反映性和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反映和创造不是人类认识的两种不同的本质,而是同一本质的两种不同功能
1.创造离不开反映,创造存在于反映之中
2.反映也离不开创造,反映是在创造过程中实现的
只坚持认识的反映性,看不到认识能动的创造性,就重复走上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错误之处,相反只坚持认识能动的创造性,使创造性脱离反应论的前提,就会把创造变成主观随意,从而滑向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认识的过程
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既表现为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具体认识过程;又表现为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的总过程
两次飞跃
认识的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表现为在实践基础上认识活动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也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这是认识运动的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
包括
感觉
知觉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高级形式)
特点
直接性
形象性
理性认识
概念
判断
推理
间接性
抽象性
感性认识和理想认识的关系
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么走向唯理论,即否认感性认识而片面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犯教条主义的错误,要么走向经验论,即否认理性认识而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导致实践中的经验主义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第一投身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第二,必须经过思考的作用,运用理论思维和科学抽象,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取出取精、去伪纯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形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是能动的飞跃(更重要)
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2.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既完成了,又没有完成。说它“完成了”是针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而言;说它“又没有完成”,是针对实践和认识运动过程的向前推移、向前发展而言的
实践和发展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认识是一个反复循环和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沿着科学性方向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实践在认识的指导下,沿着合理方向不断深入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发展,往往充满了曲折以至反复,因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必须统一于客观,认识必须统一于实践。这种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在发展中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本质的回答
唯心主义认识论
先验论
从思维和感觉到物
唯物主义认识论
反映论
从物到思维和感觉
旧唯物主义
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反射活动,所以又称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应论
缺点
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只是看作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而不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所以认识就只是消极直观的反应)
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最根本的是它看不到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及其相互作用,没有把认识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辩证唯物主义
它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前提,即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同时又克服其离开实践,离开辩证法,考察认识问题的缺陷,坚持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实践观,即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优点
1.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并把实践的观点作为整个认识论的基础)
2.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