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10日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随后慢慢独揽大权。
1914年5月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年年底
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5年1月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正值一战,列强无暇顾及
1915年9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5年10月
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一律“赞成”君主立宪
1915年—1916年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1916年3月
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
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袁世凯死后
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发展为军阀混战与割据的局面
冯国璋为首的直系,英美支持,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段祺瑞为首的皖系,日本支持,据有皖、浙、闽、鲁、陕各省
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混战
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军阀控制
1917年5月
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
造成“府院之争”(实为美日之争)
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
率兵入京,解散国会
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张勋复辟失败后
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
段祺瑞以“再造共和”姿态就任国务总理
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17年初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
北大、《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阵地
1917年8月14日
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
加入一战协约国方面
十几万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1917年8月
南下的国会议员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借势的西南军阀却排挤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