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技前沿》读书笔记
深刻理解和掌握前沿科技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
编辑于2023-12-04 21:35:12读书笔记
薛其坤 第一讲 以创新精神探寻量子世界奥秘
量子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杨杰 第二讲 着力发挥数据要素基础性和战略性作用
数据要素的概念、特性 及影响机理
数据的经济特性
1.使用上的非竞争性
2.很强的正反馈循环效应
3.一定的社会公共属性
数据要素 对增长的驱动作用
基础性方面, 数据是持续增长不可或缺的 基础性资源
战略性方面, 数据是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 战略性资产
1.放大劳动、资本等传统要素 的效能和价值
数据通过融入生产经营全流程各环节,可支撑企业决策和运营流程在全局层面得以优化,助力企业实现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能力、流程优化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升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对传统要素价值的放大、叠加、倍增。
2.提升技术的创新速度和维度
3.促进技术创新在全社会层面 的高效融通和快速扩散
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的 关键阶段
数据资源化 是激发数据价值的基础
现实中,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原始数据往往是低质量、碎片化的,因此,数据资源化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数据质量的过程,包含数据采集、标注、集成、汇聚和标准化等过程。
数据资产化 是实现数据价值的核心
只有把数据与具体业务或应用联系在一起,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实现数据的潜在价值。因此,数据资产化就是通过将数据与企业具体业务相融合,转化成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创造竞争优势的战略资产,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产品、流程和决策。
数据资本化 是拓展数据价值的途径
数据资本化就是以流通、分配等活动为基础进行数据要素的社会化配置的过程。数据参与分配才能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新业态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继而提升对整个经济社会的乘数效应。
综述
实现数据潜在价值真正转化为数字生产力,需持续推进全面采集、高效互通和高质量汇聚以加快数据资源化;全面深化数据驱动的融合应用以促进数据资产化;有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流通共享以推动数据资本化。
数据要素应用的 典型实践
显著特征
1.构建数据要素全流程贯穿的运营模式
领先科技企业以数据为纽带,构建内部资源、产品服务、客户需求的正向循环,通过客户需求相关数据牵引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精准供给,在满足大规模个性化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创造价值。
2.打造与数据运用高度匹配的组织架构
领先科技企业组织架构分工与数据采集、传送、存储、处理、应用的全生命周期流程高度对应,能够促进数据资源向知识和技术的持续高度转化,真正实现数据驱动的运营模式。
3.组建能熟练运用数据要素的人才队伍
领先科技企业的人才队伍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运营要求高度匹配,通过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对原始创新的持续投入,强化对数据要素的深度处理和价值挖掘,创造数字生产力,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领先优势
1.超大规模增长
2.科技密集型
3.横向一体化
数据要素市场及应用 面临的主要问题
保障数据有效流通的产权、标准、平台及机制等软件条件尚不健全
支撑数据生产全流程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等硬件条件存在短板
数据生产要素与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融合应用创新不足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面向数据资源化,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及研发应用
1.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统一建设规划、融合部署和协同发展
2.加强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应用
面向数据资产化,加快解决数据权属、定价、交易等关键问题
面向数据资本化,加快推动数据金融创新和应用
加快经济社会民生数字化创新
促进经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蓬勃发展
提升社会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
助力民生服务更加智能便捷
贾康 第三讲 新基建: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支撑
新基建必须与“制度基建”一体化
新基建须与老基建协调配合
邬贺栓 第四讲 5G产业技术与应用发展及挑战
5G产业发展的 基础与挑战
我国移动通信 产业发展历程
“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领跑”
从移动通信大国 到移动通信强国的挑战
5G芯片及其生产技术 参考:克里斯.米勒《芯片战争》
5G终端的操作系统与APP
美国打压
5G的应用价值
徐晓兰 第五讲 工业互联网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体系 重要构成
1.网络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2.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3.安全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保障
4.数据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源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基建 的战略核心支撑
1.统筹数字基建体系布局,形成系列“组合拳”
统筹开展“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中心+5G”的数字基建体系化协同布局,避免孤立零散式发展,形成数字基建“组合拳”“驱动力”。
2.开展部际与部省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向行业、区域协调纵深发展
3.加快“国家工业大数据中心+行业大数据中心+区域工业大数据中心”一体化建设
李礼辉 第六讲 从区块链技术架构到数字经济国家战略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及应用
定义
基于对等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的分布式共享账本
潜在优势
1.数字信任
2.立体交互
“暗点”
端到端、零距离的数字交互,可能冲击金融业的中介地位
数字经济 国家战略
区块链技术瓶颈 有待突破
规模化可靠应用
核心数字技术短板 有待补强
底层技术
全球货币金融体系 有待再平衡
数据孤岛有待穿越
实施
人才培养战略
培育数字金融核心竞争力
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金融的标准、安全规范和认证审核制度。在法律上,应该明确数字资产的法律定义,明确智能合约的合同性质及其有效性,明确分布式架构下的责任主体及其行为规范和监管标准。
穿透数据孤岛
工业/行业 数据库
数据“可用不可见”
新基建求之更优
新基建是在内涵上具有新一代技术特征的基础设施项目。一是属于一般基建项目,但应用了全新技术的“硬”项目,包括光伏、风力发电及数字化电网,新型通讯网络,新型轨道交通等;二是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软硬兼施”项目,包括云计算系统及大数据中心、产业物联网和消费物联网、人工智能设备、数字化物流仓储系统等;三是应用数字技术的“软”项目,包括云端办公系统,远程教育培训系统,智能化医疗、教育、养老系统等。 新基建有利于从根本上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投资效益。但新基建技术更加密集,需要更长的投资研发周期,也需要更加专业的劳动力资源;供给与需求都更加精细,需要更新供应链,也需要培育新的消费需求;既有硬建设,又有软投入,软硬结合达成的技术水平和应用功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新基建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商业价值。因此,新基建拉动经济增长所需的周期更长一些。我们应该求之更优,求之更好;不宜求之过急,求之过速。
喻国明 第七讲 融媒体发展的战略逻辑与操作路线
技术逻辑主导下 传播要素的全面变革
1.媒介的变革: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也是人意识的延伸
2.传播者的变革: 从个人再到人与机器
3.内容的变革: 以视频为代表的非逻辑方式或成主要社会表达
4.受众变革: 需要更为深入的个体的效果洞察
数字化技术革命 对于传播格局深刻而巨大的重构
传统主流媒介之于社会认知、社会舆论的“压舱石”“定星盘”的作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解构
明显结构性偏态
“关系渠道”
内容结构上的极大局限和偏颇
内容推送
“泛众化传播”时代的到来,使得众说纷纭成为一种现象,在管控压力之下,容易形成退回小群、强化圈层的社会效应,彼此隔绝、各说各话成为一种传播场域和舆论场域的现实,一旦遭遇互有交集的社会话题,就会产生非理性的“贴标签”,甚至骂战等网络极化现象
隔阂催生偏见, 偏见酝酿冲突
“新常态”
互联网通过对于各种要素的连接和再连接来形成功能、形成价值,其作用机制的本质是关系赋能与关系赋权。而激活、聚拢和推动这种关系资源整合的力量是我们以往并不熟悉的非逻辑、非理性的关系认同和情感共振的力量。而目前主流话语的内容表达中非常缺少对于“关系—情感”表达元素的有效利用,这是当下主流话语无法“入脑入心”,进而到导向作用的症结所在
新时代的传播与舆情现实 呼唤管理范式的深刻转型
专业媒介和专业传播工作者的专业角色发生重大转移:直接的内容生产已经不再是其专业价值和工作中心所在
复杂性范式应该成为未来传播和舆情治理的基本范式:民主协商模式与自组织理论的启发
抓大放小:创新社会传播和舆情治理的顶层设计,以便于管理者集中精力抓重点,也有助于实践者开辟探索创新的自由度及社会的容错空间
再造主流话语形态的关键: 用户本位、构建魅力、营造流行
传统意义上的“渠道中断”和“渠道失灵”已经成为主流话语传播中最大的“痛点”,摒弃僵化、封闭的逻辑,以开放的方式借助今天丰富的网络传播渠道去实现主流话语的传播才是正途
互联网时代与传统大众传播时代的最大不同就是:竞争已经不是第一主题词,连接、合作、整合、激活与搭载才是互联网传播致效的第一要义。 腾讯CEO马化腾所说:“互联网改造世界的基本方式就是透过连接和再连接创造新的价值和创造新的功能。”
今天基于互联网新媒体的任何一项内容的有效传播必须具有“用户本位”的价值逻辑,并以“可感知”的形态和方式与用户的需求及基于需求的选择行为产生交集,传播致效的过程才能完成
建构一个综合性的 生活服务平台
麦克卢汉说:“任何内容也可以成为媒介。”内容也具有吸引人、汇聚人的巨大能力,可以成为进一步传播的触媒和载体,也即“媒介”。
再造主流话语形态的关键:用户本位、构建魅力、营造流行
互联网发展的“下半场”: 传媒转型的价值标尺与关键路径
价值评判尺度的根本转变: 从“物的逻辑”到“人的逻辑”
就传播领域的创新发展而言,“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我们现在和未来发展中创新价值的衡量尺度——一种新的传播形态是否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空间,主要是看它是否增强了人们社会连接的丰富性并由此带来更强的社会流动性;看它是否扩大了人们社会实践的自由度,使过去的不能成为可能(“赋能”);看它是否强化了人们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的把控力,简化了人们把握现实的成本代价(“赋权”)。
以直播为例:为什么说直播是一种具有巨大市场价值和社会发展空间的新兴传播形态
“数据标配”与场景化的内容触达: 现阶段传媒转型的两大关键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洞察:为“长尾”内容插上“数据路径”的翅膀直达用户
触达场景的认知把握与“知识图谱”式的内容构建:建设移动时代多点触达的信息服务的“接触介面”
刘庆峰 第八讲 顶天立地,人工智能迎来“黄金新十年”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分类
运算智能
感知智能
认知智能
产业应用
取代人类
信息完备
人机协同
信息不完备
机器辅助
信息完全开放
如何判断人工智能 当前发展是否能够 实现规模化落地应用
1.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应用案例
2.有能够规模化推广的产品
3.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证明应用成效
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 的关键创新点
技术延伸性创新
1.小样本学习技术
2.动态自适应技术
3.迁移学习技术
4.端侧计算与学习技术
5.情感计算技术
基础理论研究创新
1.新一代人工智能算法
2.脑科学研究
技术应用模式创新
人机耦合
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开放型任务下仍然存在局限性,人机耦合将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过程中长期使用的一种方式。 人机耦合是指机器辅助人类,利用技术帮助人类解决计算密集型和感知智能的问题,由人类对机器已处理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确认、处理和决策。
人工智能时代的 科技伦理和法律建设
1.人工智能的科技伦理问题
2.人工智能应用和训练时的用户隐私问题
3.人工智能应用时的市场准入和法律责任主体问题
4.人工智能参与创作作品的知识产权界定问题
周涛 第九讲 大数据创新实践与生态建设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态势
1.数据总量呈指数级爆炸式增长
2.数据结构发生变化,非结构化数据成为数据主体
3.数据组织发生变化,多源数据被打通
大数据产业生态建设
1.建设充分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 新型基础设施群
建设绿色数据中心
超算
图计算
类脑计算
量子计算
建设全域感知的 数据采集体系
信息通讯网络
建设大宽带光纤
建立5G
完成IPv6改造
推进卫星互联网
感知设备
整合原有感知设备
建设卫星、无人机、地表 采集终端一体化系统
2.建立数据要素交易市场, 有序开放政务数据, 融合各类高价值高可用数据
数据中台
创新特区
3.全面提升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 金融能力
产业基金
股权投资基金
投贷联动
风险基金
4.打造大数据新技术、新模式 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培养和支持重点行业方向
机会清单
场景是新技术的试验场,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载体,政府应该从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入手,挖掘、打造和富集大数据落地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定期发布机会清单,通过产品首购、试点示范、优先授予或共同运营拍照和资质等方式鼓励大数据企业参与到场景建设中来。
5.培养和引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亟需的梯度人才
6.加强大数据产业发展相关的 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