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流》读书笔记
《心流》是一本研究某种心理现象的心理学著作,这种心理现象的特征是,当一个人全神贯注、身心两忘地做—件事时,会获得一种极其美好的体验。
编辑于2021-06-02 20:04:35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心流》读书笔记
1. 幸福源自内心的秩序
幸 福 难 求 ,但有方法可以获得
问题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人类的神经系统太发达了,感知和摄取信息的能力很强大
方法
塞利格曼说 ,不同的解释方式决定了不同的生命状态。
"解释"可以向乐观的方向调整。轻度悲观使 我们在做事前三思后行,但大部分时间乐观更好。
米哈里的药方是,面对太多的,包括负面的信息,你必 须找到一项能长久地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
这样你面对众多信息时便有了轻重之别,乃至可以完全屏蔽 无关信息
在此 ,二位的共同性是强调个体的主观能 动性
幸福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
最能让我们常人理解心理学上幸福概念的问题大概就 是 ,金钱能让人幸福吗?你的即刻回答是什么呢?
米哈里的答案是断然否定。他认为金钱能让人幸福的观感,是将幸福置换到了零和博弈时代财富占据的位置上,他们以为幸福是一种直奔的主题
真正的幸福 ,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 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好的生存状态",直译为英文wellbeing , 就是幸福的意思,是要同时包括生理满足与意识系统中的秩序。后者如何获得,是米哈里写作本书的主要目的。
米哈里是当代研究幸福的先驱。如何让人们获得好的 生存状态,正是他创作《心流》的目的所在。他认 为 ,人的神经系统如此发达,过量的信息进入带给人 的是困扰和无力。面对太多的信息,你必须找到一项 能长久地凝聚自己注意力的活动。他用这本书告诉我 们 ,幸福是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 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2. 负熵与精神熵
储 ,火字边,加一个商量的商,是米哈里在《心流》 中的一个绝妙比拟
什么是熵和精神熵?
物理学家以物体内部分子不断震动的频率来衡量大小,定义出概念说,这叫“熵”的大小。可见熵表达的是一种系统的混乱程度
热力学 第二定律,就是“熵增定理”,也就是孤立系统中的熵在不可逆过程中会增加。燔的增加表示系统从比较有规则、有秩序的状态向更无规则、更无秩序的状态演变。最简单的例子是,宇宙膨胀是宇宙中总体的熵值在不断增加。
米哈里正是借鉴了物理的熵,提出 了“精神熵”的概念
他说:〃每当资讯对意识的目标构成威胁,就会发生内在失序的现象,也可称之为“精神熵”,它会导致自我解体,使效率大打折扣。 这种状况若持续过久,对自我将造成严重的损害,使自我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现任何目标〃。
资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能导致我们内心失去秩序,这个你以前想过吗?体会过吗?还有重要的呢 ,米哈里还说"精神熵是常态"。
"外在事件进入意识时纯属资讯,不一定具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必须由自我根据本身的利害关系,对这些素材加以阐释,才能决定它是否有害。我们每接收—条资讯,都要经过自我的评判。它对我们的目标是威胁、支持、还是中立?"他举了个很生动的例子 ,"股市下跌的消息往往令银行家担忧,但对异议分子却可能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米哈里要说明的是,面对着常态的"精神熵",怎么办?他说,虽然"一条新资讯可能会让我们必须付出所有心力应付威胁,造成意识失序;但也可能强化我们的目标,激发我们更多的精神能量。"
最优体验“心流”
就这样,米哈里利用精神储,提出了它的反面概念 ,"最优体验",他还用了一个生动的词,称这种体验为"心流"。
参与试验的志愿者的描述——许多被调查者就用"一股洪流带领着我",来描述他们 获得好的体验时的感受。所以米哈里说"最优体验"是一种流动的"心流体验"。也可以说是精神负"熵"。
如何获得这种“最优体验”,心流
第 一 ,注意力。 米 哈 里 说 :"最 优 体 验 出 现 时 ,一个 人 可 以 投 入 全 部 的 注 意 力 ";
第 二 ,有一个他愿意为之付出的目标。 要紧的不是目标 是 什 么 , 只 要 目 标 能 将 他 的 注 意 力 集 中 于 此 ;
第 三 , 有 即 时 的 回 馈
第 四 , 因 为 全 神 贯 注 于 目 标 , 忘记、 屏蔽掉了日常恼 人 旳 琐 事 ;
第 五 ,进入忘我境界
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
人们通常以为,注意力集中会增加处理信息的负担,但对于懂得如何控制意识 的人来说,集中注意力反而更轻松,因为他们可以把不相关的信息都抛在一边。
他们的注意力有巨大的弹性 ,跟精神分裂症患者完全不由自主的注意到所有刺激 ,恰成强烈对比。这种现象称为'自得其乐的性格’,或许能提供神经学上的解释。"
一句话,能造就心流的活动 ,大多还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乐在其中。
中 国的高中生在应试的压力下不是也很专注吗,他们体会到心流了吗?我的判断是否定的。爱因斯坦就抱怨他的一次应试经历,说那以后很长时间他都不能复原。为什么这样呢?第一,应试是被迫的。第二,无数次重复复习,没有任何新的刺激,乏味无聊。所以 高考结束的日子,正是全体考生背叛之时,我们常能看到考生参加完高考,集体抛书的场面,他们不止在发泄,很可能还在庆祝解放。
造就心流需要挑战
关于心流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可以造就心流的 活动必有挑战,且挑战应该是动态的,也就是当挑战 与你的技能匹配时,就可能体验到心流现象。
当挑战的目标大大高过你的技能时,将产生焦虑,这时你该做的,是降低挑战目标。当你的技能高过设定的目标 ,继续持续这种活动将产生厌倦,那你就要提升目标 ,保证挑战和心流的持续。
正是在技巧提高、目标上调的过程中,当事者感受到了成长的乐趣。这大概就是幸福的精髓吧。
米哈里借鉴物理学中的"熵’,提出"精神熵'的概念,它的反面就是心流。由此总结出五点获得心流的方式:注意力、目标、即时反馈、全神贯注与进入忘我境界。实验证明,全神贯注能减轻脑力负担,因此专注是产生心流的关键,但前提是需要当事者自觉自愿,真正乐在其中。此外,造就心流还需要与技能相匹配的挑战,在技能不断提高、目标不断上调的良性循环中,感受成长的乐趣,就是幸福的精髓。
3. 如何自己寻找目标
现代社会 ,目标要靠个人自己去寻找
学会自得其乐
人生目标的获得不能抄袭,没有捷径。 米 哈 里 说 :获得 最 优 体 验 的 手 段 ,"不 能 浓 缩 成 一 个 秘 诀 ,也不能背诵下来重复使用。 每个人必须自行从不断的尝试与错 误 中 学 习 ,最后让自己能够自得其乐。 "
什么是自得其乐?米 哈 里 说 :"就是'拥有自我满足目标的自我’,大多数人的目标都受生理需要或社会传统的制约 ,也就是说 ,来自于外界。 而自得其乐的人 ,主要目标都以自我为依据。 ”
外界向你提供目标的同 时,也往往提供某种奖励的诱惑。 但 其 实 ,世 上大多 数 奖 励 的 动 机 ,都是为了控制你。 不 做 外 部 目 标 的 奴 隶 ,就要拒绝他们的奖励。 而拒绝外部奖励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内奖"机制,就是确 定 你 的 目 标 ,在 追 随 目 标 的 努 力 中 ,获得内心的秩序 和 成 长 的 乐 趣 ,这 种 内 部 奖 励 机 制 ,也就是自我奖励。
在 讨 论 心 流 与 目 标 时 ,米哈里还提出了 "自成目标"的概念 ,即目标是做你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这件事有什么现做现得的报酬。
总之,你得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劳作
米 哈 里 说 :"开始时靠目标证明努力的必要,到后来 却变成靠努力证明目标的重要性。 登上山顶之所以重 要 ,只因它证明了我们爬过山,爬山的过程才是真正 的目标。 "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
学会交际
人类最大的痛苦常常不是来自大自然,而是来自伙 伴 ,甚至亲人
所 以 哲 学 家 们 说 :"他人是地狱"。 但每个普通人又不能彻底离开他人,独 自 生 存 ,而 且 ,你 的 很 多 快 乐 ,甚 至 最 大 的 快 乐 ,正是来自与他人的交往。
所 以 如 何 和 他 人 交 往 ,就成了你的内心秩序的 重要部分。
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一大差别是,社会成员的巨大 流动性。
是你的合作伙伴和亲密朋友,不再是生来注 定 ,也不限于乡里乡亲、 同 学 故 旧 ,而是有了自己选择的巨大空间和机会。交友应当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的一门至关重要的技能。 当 然 在 这 之 前 ,首先要 力 争 学 会 ,并长久保持亲属间的和睦。
学会独处
一个人若能从 独 处 中 找 到 乐 趣 ,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心灵程序,不需要靠文明生活的支持, 也 就 是 说 ,不需要借助他人、 工作、 电视、剧场等等来规划他的注意力,就能达到心流状态
—方 面 ,独处是建立自己内心系统的必要经历。 另一 方 面 有 了 独 立 的 内 心 系 统 ,你就有能力应对因偶然 原因陷入的孤独的处境中
米 哈 里 说 :"一个能记住故事、诗词歌赋、 球赛,统计数字、化学方程式、数学运算、 历史日期、 《圣经》 ,童节、名 人 格 言 的 人 ,比不懂得培养这种能力的人占了更大的便宜。 前者的意识不受环境产生的秩序限 制 ,他 总 有 办 法 自 娱 自 乐 ,从自己的心灵内涵中寻求 意义。 尽管别人都需要外来刺激一 - 电视、 阅读、谈 话或药物一 - 才 能 保 持 心 灵 不 陷 于 混 沌 ,但记忆中储存足够资讯的人却是独立自足的。 "
另一方面,适当的独处有利于形成"自我"。
我 一 直 有 一 个 感 觉 , 国人的"自我"要比其他民族弱。 表情反映性格。 国人的表情常常让人难以揣摩。 而 其 他 国 家 的 人 ,表情常常要真实得多。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因为国人的 "社 会 性 "太 强 ,打压了"自我"。 而缺少独处就缺少自 我 ,没有个性的人组成的社会不仅缺少严肃庄重,也缺少美感。
当 今 时 代 的 文 明 ,已经给人们提供了自己寻找目标的可能 ,而寻求目标的能力需要自己练习。 对目标的理解 ,需要认识我们与社会的关系、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在这种客观存在的关系中一方面寻得独立的自足 ,同时获得友情和爱。
4. 从工作中获得心流体验
更多的心流出现在工作状态,而不是休闲中,这一结论符合米哈里的一贯认识。他引用弗洛伊德的话解释说 :"快乐的秘诀在于工作与爱。"
工作中的心流体验
他在书中动情而生动地讲述了东西方两个劳动者在工 作中的心流体验
为何工作产生心流却又让人心生不满
既然工作时能够得到的心流体验远远高于休闲时,为 什么对工作的不满却是主流情绪呢?
最大的两项是自由度和收入。
米哈里从心流的角度触及到这一问题,他的思路是改 良的。他 说 :"通过工作提升生活品质,需要两项辅 助 策 略
这两项策略如果单独使用,都不可能使工作乐趣增加 太 多 ,但两者双管齐下,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最优体 验。
一 方 面 ,要重新设计工作,使它尽可能接近心流活 动 ,比 如 ,打猎、家庭式纺织、外科手术等。
另一方面,还得培养像庖丁那样自得其乐的性格,加 强 技 巧 ,选择可行的目标。
休闲将成为心流的主战场
米哈里的问题也将转化,获得更多心流的主 战场 ,将从工作转向休闲。
贵族阶层脱离生产,率先面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挑战。一部分贵族陷入物欲不能自拔,另一部分选择体育、音乐、诗词歌赋的艺术化生活方式。中西方在此高度一致。
米哈里认为工作而非休闲,可以造就更多的 心流。
5. 从游戏中获得心流体验
游戏王国中第一重镇是体育
体育具备造就心流的最佳条件:明确的目标,即时的 回馈,易学难精带来的上不封顶的挑战性。
体育的最大功能是帮助人控制自己,既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这很好理解,都要在控制身体上下大功夫;又要学习控制自己的精神,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在中西方古代贵族那里,音乐和体育是并重的
美育可以让一个人 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愉快地领受一种秩序。有了第一个秩序,才好顺利地接受第二个秩序,即道德伦理的秩序,否则道德就是强制。而音乐是精神世界中最神秘和美妙的秩序
游戏与当代人的刺激需求密切关联的“瘾”
闲暇必须与游戏结合,复杂的游戏必须经过学习,所 以学习游戏就是学习如何应对更多的闲暇。
现代人大规模地、义无反顾地陷入'瘾'当中,是有深刻的原因和功 能的。我们实际上面临的很可能是三种选择:空虚无聊、寻找肤浅的刺激因而不能真正摆脱空虚,对某种活动上瘾。或许瘾是帮助现代人解决这一尖端问题的归宿。
《心流》是一本新书,"心流〃也是一个新的学术名词。但作为一种技法的心 流 ,2000多年前,就在佛教和道教中广为流行,经过日本禅宗的发展,早已成了道中人修行的法门。但把它上升到一门学问,运用科学方法,通过海量调查、广泛测试来研究这种心理现象的,是齐克森米哈 里 ,他也因此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一一〃心流〃也随着,走遍世界,走向各个实践领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