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知识点总结
本图为你一键解锁毛概的政治理论。本图涵盖了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者费尽心血整理出来,内容详细,条理清晰。考前复习就用它了!记得点赞支持作者哦!
编辑于2019-06-30 13:22:181-7章
毛泽东思想
一、发展和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二、主要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三、活的灵魂
1.实事求是
2.群众路线
3.独立自主
四、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革命理论
一、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的矛盾(最主要)
2.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3.封建主义的矛盾
4.人民大众的矛盾
“五四运动”为爆发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
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目的
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二、总路线
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
动力
1.无产阶级
2.农民阶级
3.城市小资产阶级
4.民主资产阶级
三、政治纲领
建立一个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四、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关系
1.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3.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社会主义改造
一、“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关系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翼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以重工业为中心
二、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领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段和阶层状况,指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确立(P61)
意义
1.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初步探索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
党的十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决方法
敌我之间
采用专政和民主这两种不同的方法
人民内部
1.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的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3.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4.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5.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两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邓小平理论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
概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形成过程
1997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
基本问题
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四项基本原则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4.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个有利于"
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内容
核心
坚持一个中国
问题
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分别属于中国和英国之间、中国和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形成条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发生严重政治风波,国际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
核心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内在联系
关键坚持与时俱进
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核心观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主要内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2.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3.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
科学内涵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主要内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社会主义荣辱观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