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科学发展观
这是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思维导图,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编辑于2023-12-06 20:35:45科学发展观
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实践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在抗击匪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发展的必要性
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重要经验。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必须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必须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广大人民。
如何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 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含义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建设(中心和基础), 政治建设(方向和保障), 文化建设(灵魂和血脉), 社会建设(支撑和归宿),生态文明建设 (根基和条件) 是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协调推进。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还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地位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如何坚持统筹兼顾?
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必须认真考虑和对待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正确反映和兼顾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要求。
要牢牢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努力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统筹兼顾的本领,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
要求我们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
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党强调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战略。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坚定不移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繁荣文艺创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平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
党的优良作风是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接续发展
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理论成果。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健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唯物辨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 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
(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