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辛亥革命
这是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中外历史纲要,包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概况、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等。
这是一篇关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思维导图,包含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背景
1.清政府自救行动的失败: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1)清末新政(1901—1911年)
原因:
①客观原因: 经受义和团的震荡和八国联军的打击,以及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清朝已无法照旧统治。
②主观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通过改革实现自救。
措施:
A. 经济方面:颁布一系列商法,设商会, 鼓励工商业;整顿财政,改革币制,创办大清银行;发展铁路。
B.军事方面: 扩编新军,采用新式装备,建立军事学堂。
C.文教方面: 推行新学制,办新学堂,派留学生;1905 年,科举制最终被废除。
D.法律方面: 废除酷刑,修改《大清律例》。
E.习俗方面:禁缠足,禁鸦片,允许满汉通婚。改革的内容涉及面广,近代化程度甚至超过戊戌变法的内容;但未触及清朝根本的政治制度。
(2)预备立宪(1906—1911年)
①1905 年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②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③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④1909年,各省成立地方议会性质的咨议局。
⑤1911年,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预备立宪成为一场骗局,加速了清朝的灭亡。
(3) 评价
新政是为了继续维护清王朝统治而进行的改革,但客观上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推进了近代化进程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显著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政治上,政权机构开始向近代迈进;军事上,扩编新式军队;
文化教育上,废除科举制,出现办学及留学热潮,西方思想进一步传播,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结果加剧了社会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导致了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的崛起。
2.革命领导机构的建立:中国同盟会
(1)背景: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
(2)事件: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3)机关报:《民报》。
(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十六字纲领)。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3.革命运动的高涨: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1)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
(2)徐锡麟、秋瑾领导的浙皖起义。
(3)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4. 思想基础: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展开
焦点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
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政治;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意义
形成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三民主义广泛传播。
4.辛亥革命的有利条件:保路运动
(1)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将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团享有这两段铁路的修筑权和继续投资的优先权,激起粤、鄂、湘、川等省人民的强烈愤慨。
(2)影响:清政府调兵入川镇压,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成为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爆发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湖北新军。
2.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为都督。
3.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14个省和上海先后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的结果:“三大成果”与“一大遗憾”
1.三大成果
(1)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1912年为民国元年。
(2)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由临时参议院制定。
②目的
直接目的:以法律手段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
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③内容
a.国体(国家性质):主权在民。
b.国家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c.人民权利
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
d.政体(政权组织形式)
三权分立(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司法权属于法院。)
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的命令有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④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⑤特点:
2.一大遗憾
(1)事件: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2)原因:
①袁世凯得到英国等列强的支持。
②袁世凯耍两面派手段:一方面对清政府施压,一方面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诱使其展开和议。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被迫妥协退让。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
1.进步性
(1)政治上,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共和政体。
(2)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上,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2.局限性
(1)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大多数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