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大纲及重点名词解释详细思维导图。每当老师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一些学生学得又快又好,而有的同学学得既慢又没有掌握,有的学习积极、听课认真、而有的同学不爱学习而表现迟缓。
编辑于2021-06-05 11:21:51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的详细思维导图,适用于大学生备考教师从业资格证,了解学习理论,未来更好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的详细思维导图,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详细重点内容和解释。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思维导图。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应用的详细思维导图,适用于大学生备考教师从业资格证,了解学习理论,未来更好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的详细思维导图,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的详细重点内容和解释。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思维导图。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学生的个体差异
个体的智力差异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与个体差异
英国心理学家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
单一的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这是一种假想的、被用于许多不同任务之中的、单一的智力能力,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的表现
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这些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验(如词汇、算术计算或记忆测验)中的表现
斯皮尔曼的弟子美国心理测量学家卡特尔及后来的霍恩
流体智力:是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晶体智力:是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智力的系统理论与个体差异
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
逻辑数学智力
语言智力
音乐智力
空间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关系智力
内省智力
自然智力
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于1985年提出,强调智力是一套相互关联的加工过程
分析能力
成分亚理论:解释影响智力水平的基本信息加工过程或成分(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取成分)
创造能力
经验亚理论:将智力与经验关联起来,解释与信息加工成分相关的不同水平的先前经验(相对新异情境和自动化)
实践能力
子主题情境亚理论:将智力与个体日常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解释个体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适应、塑造和选择环境)
三元智力理论的启示
教师需要关注每一种学习行为对发展智力三个方面的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智力的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学习风格的生理因素
生理刺激
声音:学习者对学习的背景声音(或噪声)的偏爱或承受能力是不用的
光线:由于生理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个体对光线的感受性有高有低,因而对光线的明暗要求不等
温度:不同个体对同样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或合适,或太冷,或太热。而太冷太热均会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学习。
时间节律:每个个体对一天之中学习时间的偏爱是不同的,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段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
感觉通道:依据识记材料时对某种感觉通道的偏爱而产生最好效果
视觉型:擅长于通过自己读或看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视觉刺激敏感,习惯从视觉接受学习资料
听觉型:善于通过听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者对听觉刺激敏感,对语言、声响、音乐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强。
动觉型:则以动手、动口来学习,效果最好
大脑的单侧化:这是指左侧或右侧大脑半球何者占优势的问题。
右侧脑与直觉、艺术、等倾向相联系,其加工方式是视觉的、平行的、整体的、模拟的
左脑则与逻辑和系统思维想联系,其加工方式是言语的、系列的、数字的、几何学的、理性的和逻辑的
学习风格的心理因素
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的典型方式
意动和情感因素涉及情绪表露、价值判断、行为决策等活动的方式及其特征,如好奇心、焦虑水平、坚持性、成就动机、志向水平、主动性以及冒险性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依存型: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外部定向者”,基本上倾向于依赖外在的参照(身外客观事物)
场独立型: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内部定向者”,基本倾向于依赖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
冲动型和沉思型
冲动型:学生一直有一种迅速确认相同图案的欲望,他们急忙做出选择,犯的错误多些
沉思型:学生则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做出的选择比较精确,但速度要慢些。
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深层加工:指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将所学内容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以获取内容的深层意义
表层加工:指记忆学习内容的表面信息,不将它们与更大的概念框架联结起来
整体型和系列型
系列性策略:有些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一步一步的策略上,他们提出的假设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每个假设只包括一个属性
整体性策略:倾向于使用比较复杂的假设,每个假设同时涉及若干属性。
分类风格:指当个体知觉彼此相似的物体时所采用的标准
相关的(或情境的)分类风格是根据事物的主题或功用分类(如空间的、时间的)
描述的(或分析的)分类风格指根据一些细节或物理特征进行分类
类别的(或推论的)分类风格是将具体事件归属于一个上位概念
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
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竞争与合作
成人支持
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
与正常儿童发展水平有较大偏离的异常发展儿童称之为特殊需要儿童。在心智特质、感觉能力、生理特质、社会行为和沟通能力方面,偏离一般儿童,或具有多重障碍的儿童。
超常儿童:也被称作天才儿童,指智力发展明显超过同龄儿童一般发展水平的儿童,智商130以上。美国心理学家L.M.特曼首创用智力测验来鉴别和研究天才儿童
超常儿童大多数都具有超乎寻常的意志力、情绪稳定性、道德感以及对美学的鉴赏力
超常儿童的课程设计形态主要有加速制和充实制
智力落后儿童:一般智力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并表现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
轻度智力落后(智商为50—70)
中度智力落后(智商为35—50)
重度和极重度智力落后(智商为35以下)
智力障碍常常伴随着其他障碍的发生,如情绪或行为障碍、脑瘫以及肢体障碍等。其中自闭症是比较常见的发展性障碍,表现为认知发展困难,特别是言语发展障碍和社交发展障碍
感官障碍儿童
听觉障碍:由于听觉器官的结构或功能障碍而造成听力上的损失
视觉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失而视野缩小,使得个体难以完成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学习障碍儿童:1962年美国特殊教育专家柯克提出,1988年美国学习障碍全国协会(NJCLD)提出学习障碍是不同学习异常的统称,包括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等方面获得和使用上出现明显困难者
行为特征:存在视听等感知觉的障碍,朗读与默读伴随着指读或倒错等现象
学业表现:多数儿童表现出阅读障碍,书写速度通常较慢,对数学符号辨认和数学空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存在不足
语言方面:发展相对迟缓,不善与人交流,回忆能力差
注意力方面:通常存在注意力缺陷,不专注、易冲动,常常表现出多动行为
情绪或行为障碍儿童:指儿童的行为在没有智力障碍和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与其所处的社会情景及社会评价相违背,在行为上显著异于常态,且妨碍个人对正常社会生活的适应
多动症(MB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情绪或行为障碍的症状。这类儿童智力一般正常,但存在着明显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冲动任性和自控力差等特征,以致影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