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希腊、罗马的教育(详细)
这是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教育(详细)的思维导图。古罗马的教育方式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从一个非正式的教育系统中,既知识是通过父母传授给儿童,演变成为拥有专门学校,并进行分层系统管理的系统,并不断从古希腊的教育实践获取灵感。想了解更多的小伙伴可以先收藏再看呀!本思维导图根据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和其他资料整理而得,仅作个人考研用途。
本图汇总了中外教育史课本中英国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领导体制的演变、初等教育的发展、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等。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中外教育史中中世纪的教育,包含西欧文明、拜占庭文明、阿拉伯教育的伊斯兰化,适用于考试复习!
学前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第八章,幼儿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的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古希腊、罗马的教育
古希腊
荷马时代(英雄时代):培养武艺高强、能言善辩的英雄,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而得名)
古风时代
斯巴达的教育
居民三种类型
拥有公民权的斯巴达公民(城邦的统治者和军队的来源)
生活在斯巴达境内的不享有公民权利的自由人(皮里阿西人)
斯巴达人征服其他地区所捕获的奴隶(统称为希洛人)
军事教育
政治教育
强调城邦的最高地位;宣扬斯巴达的英雄;除政治教育外,其他文化教育被认为无用
雅典的教育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教育机构有私立(雅典学园)、国立两种
制度化程度高
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
古典时代(古希腊城邦的鼎盛时代,雅典成为整个希腊世界的文化中心):
智者学派
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希庇阿
主要观点:受教育者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
成就:创立了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统称为“三艺”
希腊化时代(罗马时代)
三贤
苏格拉底
教育目的:培养新的政治家,应拥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具有深厚道德感
重视道德教育
美德即知识
教育方法论
鼓励青年人通过学习来”认识自己“
第一次提出对概念的辨析问题,提出"产婆术"(即通过规范思维方式,进而获得可靠认识的方法)
评价:西方启发式教育的开端,但是"产婆术"不适合幼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
柏拉图
培养哲学王为目标:《理想国》(P192页),哲学王即掌握真理,拥有杰出智慧、高尚道德的哲学家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作用在于唤醒、引导深藏在人灵魂深处的道德与真理
学习只是通过感受外部世界来唤醒灵魂对相关知识的回忆
回忆说、理念说,客观唯心
评价: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古希腊教育思想系统化、体系化的标志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论灵魂与教育(灵魂说):三种灵魂
植物灵魂:身体营养和发育的欲望——体育
动物灵魂:对本能、情感、欲望等非理性情绪的表达——德育
理性灵魂:最高级的,表现为人的判断力、理解力——智育
论教育的意义
教育的意义——培养公民的理性,理性对天性和习惯进行规范和引导,最终塑造一个完美的人
古罗马
王政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
家庭教育为主
教给孩子农耕的基本技能
教给孩子罗马人的性格和传统——忠诚、勇敢、坚忍不拔、务实、诚实、信仰虔诚
《十二铜表法》
共和国扩张时期
主要载体仍是家庭教育
加大了对角力、骑马、武器等战争技能的训练,以及对法律的研习
共和时期(公元前6~前1世纪)
私人创办的学校(公元前1世纪)
小学
设施简陋,私人创办,招收7~12岁的平民子弟
教授内容:识字、写字、算术以及道德格言和《十二铜表法》
文法学校
教学条件较好,收费较高,管理严格,招收12~16岁罗马青年;学生是罗马贵族或比较富裕的罗马公民
教授内容:教授基本语言技能,教授希腊语、罗马拉丁语
修辞学校
最高等级的学校,培养罗马政治家,巨额学费,学制4~5年
教育方式:参照古希腊的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实践性的教学(主要)
学习内容:修辞学和雄辩术
帝国时期(公元前1~5世纪)
雄辩术衰落,希腊语被排除在学校课程之外,修辞学校演变为培养能撰写优美公文的官吏的场所
宗教教育的出现和世俗教育衰落(公元325年,皇帝认定基督教为国教)
教育思想
西塞罗:《论雄辩家》
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论教育目的:培养国家需要的雄辩家
论教育方法
分班教学的理念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反对体罚学生以及给予学生过度的负担
提出启发式教学的理念
奥古斯丁:创建了基督教宗教哲学,将神学与哲学相结合
基督教教育
教育目的:为了指导信徒更好地理解上帝并为上帝服务
教育内容:《圣经》
教育观念:宗教道德
评价:深刻地影响了中世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