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自制)高中历史,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帮助大家加深记忆、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的同时梳理每个专题的知识框架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让我们一起冲冲冲!
考研政治,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喜欢的同学点个赞吧!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有的说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2021考研近代史纲思维导图知识点整理快收下!本思维导图主要是对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的知识总结。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果,了解 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探索和努力,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背景
中国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社会结构:族权和政权相结合
核心:宗族家长制
文化:儒家思想
世界
资本输出
殖民扩张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选择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后果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中英
第一个
《虎门条约》中英
《五口通商章程》中英
附属条约
《望厦条约》中美
《黄埔条约》中法
趁火打劫
侵略特权
补充: 割走香港的条约 3/4 1840年一鸦后,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1856年二鸦后,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
A 领土主权
B 领海主权
=领事裁判权
C 司法主权
D 关税主权
中国的社会性质(国情)
国情: 1840-1949 近代史、双半社会 1949-1956 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化三改) 195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半殖民
1 被殖民
2 中国是一个大国
3 中国人民的反抗
4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半封建
1 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2 民资出现,弱小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
1 外国侵略势力
2 中国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
政治
3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
4 民资产生但弱小
经济
5 经济政治文化不平横,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6 “三座大山”中国人民贫困不自由
社会
阶级关系变动
旧阶级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新阶级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先于资产阶级产生
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大资+民资
大资:官僚买办资本家 民资:革命性、动摇性-软弱性、妥协性
资产阶级:买办、商人、地主、官僚
主要矛盾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A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A1949年完成,B正在进行
区别:主题、内容、实现方式都不同
联系:A是B的前提、B是A 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广州三元里抗英(1841)
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太平天国
义和团(1900)
意义: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图谋破产原因
1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2 根本原因: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瓜分危机: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局限
1 感性认识阶段、笼统排外的错误
2 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3 存在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
4 小生产者局限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腐败
经济技术的落后(武器装备、军事)
民族意识觉醒
甲午前
林则徐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郑观应 《盛世危言》 君民共主
甲午后
康有为 君主立宪
严复 提出“救亡”口号;《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 “切扶大厦之将倾”;喊出“振兴中华”时代最强音
补充:工人、农民、小资、民资
小资:医生、教师、律师、学生、手工业者(小资不算资,劳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