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思维导
教育心理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方便理解纯干货分享,让你了解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备哪些心理学知识,教师行业的心理宝典,各位老师,快收藏下图学起来。
编辑于2021-06-11 16:25:50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的概述
实质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学习不仅指学习后所表现的结果,而且还包括从不会到会的行为变化的过程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由经验引起的
学习的行为变化是比较持久的
学生学习的特点
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
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学习的分类
按主体
动物学习
认知学习
机器学习
学习结果分——加涅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辨别技能是最基本的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学习层次——加涅
信号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者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意识水平分——阿瑟雷伯
内瘾学习
外显学习
学习性质与形式——奥苏贝尔
学习进行的方式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学习性质
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
学习内容——我国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一般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试误说
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
经典实验——猫开笼取食
学习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试误,联结公式S-R
学习曲线
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做出动作所用的时间逐步减少
三学习规律
准备律
联结的加强或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状态
练习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
效果律
联结会因结果加强或减弱,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贡献
以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了西方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
缺陷
机械化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复杂学习过程简单化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
经典实验:狗进食摇铃实验
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无条件刺激
条件反射——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无条件反射/本能
有条件反射,学习后得到
第一信号系统——但是能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
基本规律
获得
消退
条件刺激重复出现而没有无条件刺激伴随,反应变弱最终消失
摇铃但是不给狗食物
刺激泛化
其他相类似刺激也能引起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刺激分化
对想类似情景做出不同的反应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
经典实验:迷箱实验
学习实质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基本规律
应答性行为
由特定刺激所引起,不反射性反应
操作性行为
不与刺激相联系,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
正强化——实施奖励
负强化——撤销惩罚
戴罪立功
强化程式
强化的时间和频率的安排
连续式—即时强化
对每一次或每一阶段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
间隔式—延续式强化
时间式
定时距式——时间间隔固定
变时距式——间隔是变化的
比率式
定比率式——强化与反应次数之间呈一定比例
变比率式——比例是变化的
教学注意
教新任务时要即时强化
任务早期对正确反应都进行强化,随时进行,逐渐转到间隔式强化
一开始不要求十全十美,要朝正确方向逐步去引导和增强学生的行为
增加好行为
2作用
逃避条件作用
例:闻臭离开
回避条件作用
对即将出现的刺激
例:感觉外面吵就不出门
都是对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消退
无强化的过程,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惩罚
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行为
新行为的塑造
通过小步子反馈来帮助学习者形成新行为的方法
链式塑造
终点行为
起点行为
步调划分
即时反馈
逆向链式塑造
倒序习得
程序教学
内容细分成很多个小单元
逻辑顺序排列,由易到难的多层次小步子
对生反馈要及时,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交互决定论
个体,环境,行为3者交互作用
观察学习
又称替代学习,是指通过对他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
过程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记住并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复制过程
转为外显行为
动机过程
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强化的分类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观察他人行为带来了奖励性后果而强化
自我强化
认知学习
苛勒—完形顿悟说
经典实验:黑猩猩拿水果
学习过程: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
学习结果:学习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
期望是核心概念
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外部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存在中间变量
潜在学习
布鲁纳—发现学习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
基本态度和方法
提倡发现学习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内部动力
好奇内驱力/求知欲
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
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外部动机
结构原则
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形式呈现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非人为,内在的,实质性联系
条件
材料的逻辑意义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联系
类型
表征学习
最低层次的学习方式
指学习一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代表的事物和意义——学习单词所代表的意义
概念学习
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是区分事物的关键
实质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
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观点的新意义
意义的同化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派生类属
相关类属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组合学习
组织学习的原则个策略
逐渐分化原则
整合协作原则
先行组织者原则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一种引导性材料,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陈述性组织者
比较性组织者
接受学习
加涅—学习信息加工论——八阶段
动机阶段——期望与实际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阶段——注意和选择性知觉
获得阶段——学的东西进入短时记忆
保持阶段
回忆阶段——信息检索阶段
概括阶段
操作阶段——反应发生阶段
反馈阶段——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代表人物
皮亚杰,科恩伯格,斯滕伯格,维果斯基
知识观
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只是一种解释假设
知识要针对具体情景进行再创造
理解基于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学生观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巨大潜能——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
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
学习观
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社会互动性
学习的情境性
教学启示
知识观——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学习观——学习具有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自主学习,学生共同体,理论联系实际
教师要了解学生状况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
强调人的价值,发展潜能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对新课改的启示
课程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完整的人
课程结构——整合课程,注重综合性
课程内容——适切性原则
课程实施——非指导性教学,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课程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