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四诊思维导图笔记
超详细的《中医诊断学》望诊内容思维导图分享!该图结合实用性与美观度于一体,包含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小儿指纹络脉和望排出物四大方面的内容并对重要知识点做了备注说明。
编辑于2021-06-11 17:05:27四诊
望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注意
光线充足
诊室温度适宜(病人气血运行畅通)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主要内容
全身望诊
望神
概念
神
广义:对生命活动表现于外的各种现象的高度概括
狭义:指人的神志,意识,思维,精神活动
望神是指医生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外在表现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
意义
神源于先天之精而产生,又依赖于后天之精滋养;气能生神 望神可判断脏腑精气盈亏和形体强弱,也可推测病情轻重和预后吉凶
要点
眼神
神情
气色
体态
类型
得神(有神)
反应脏腑精气充足;疾病状态下见则是脏腑精气未伤的表现,主病轻浅,预后良好
少神(神气不足)
正气不足,精气轻度损伤,脏腑功能减弱
失神(无神)
正虚失神
精气衰败,脏腑功能衰竭。多见久病重病之人
邪盛失神
邪气亢盛,扰乱心神,或肝风夹痰,上蒙清窍。多见危重患者
假神
病情危重时突然短暂好转
脏腑精气衰绝,正气将绝,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多见临终
神乱
为狭义之神的异常表现,包括神志不宁,癫,狂,痫
望色
面部色诊
原理
面部血脉丰富“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于窍
面部皮肤薄嫩,体内气血盛衰变化易通过面部色泽展露出来
面部易于医生观察
意义
判断气血的盛衰
识别病邪的性质
确定疾病的部位
预测疾病的轻重与转归
面色
常色
即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主色
客色
病色
晦暗枯槁,鲜明暴露
善色(五色尚有光泽)
恶色(五色晦暗枯槁)
五色主病
青
主血瘀,肝病,寒证,痛症,惊风
赤
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黄
主脾虚,湿证
白
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黑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望色十法
望色的 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夭 判断疾病的表,里,阴,阳,虚,实,新,久,轻,重
望形体
原理
形体依赖五脏精气的充养,而形体的运动能促进五脏的功能活动,并可反映五脏精气盛衰
内容
形体强弱
强壮
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
羸弱
内脏虚衰,气血不足,抗病力弱
形体胖瘦
肥胖
形盛气虚,多见于阳虚脾弱之人,痰饮水湿易于内停
形瘦
气血亏虚
形瘦食少——脾胃虚弱
形瘦多食——中焦有火
体质类型
阴阳平和质
偏阴质
易感阴湿邪气,多见阴盛,阳虚之证
偏阳质
暑热阳邪易感,患病多为实证,热证
局部望诊
望头面
头部
原理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内藏脑髓,脑为元神之府、髓之海,为肾所主;发为肾之华,血之余
囱门
前囱约在小儿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后囱约于出生后2-4个月闭合
囱门凸出(囱填)
多属实证,因火邪上攻,或脑髓病变,或颅内水液停聚
囱门凹陷(囱陷)
多属虚证,因吐泻伤津,气血不足或先天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所致
囱门迟闭(解颅)
多因肾气不足,常见于小儿佝偻病
头发
发泽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
精血不足
青少年白发,伴腰酸,耳鸣
肾虚
伴失眠健忘
劳神伤血
小儿头发稀
先天不足,肾精亏损,或气血亏虚,发失所养
脱发
突然片状脱发
“斑秃”
面部
原理
面部为心之外华,由脏腑精气所荣
望五官
目
原理
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五轮学说
瞳神属肾,为水轮
黑睛属肝,为风轮
两眦属心,为血轮
白睛属肺,为气轮
眼睑属脾,为肉轮
望目
目色
目赤肿痛
实热证
白睛色红为肺火,或外感风热
两眦赤瞳为心火
睑缘赤烂为脾有湿热
全目赤肿为肝经风热上攻
白睛发黄
多因湿热或寒湿内蕴,胆汁外溢
两眦淡白
血虚,因血液亏虚不能上荣于目
目胞色黑晦暗
肾虚
目态
瞳孔缩小
中毒
瞳孔散大
瞪目直视
伴神昏,为脏腑精气衰竭
目睛上视(戴眼)
多为肝风内动或脏腑精气衰竭,属病重
眼睑下垂(睑废)
双睑下垂——多因先天不足,脾肾亏虚
单睑下垂——多因脾气虚弱,或外伤
耳
原理
耳为肾之窍,耳郭上有脏腑和身体各部位的反应点
临床意义
对于诊察肾,肝胆及全身病变有一定意义
鼻
原理
鼻为肺窍,又为脾所应,与足阳明胃经亦有联系
临床意义
望鼻可诊察肺,脾胃的病变
口唇
原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手足阳明经环绕口唇
临床意义
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齿与龈
原理
齿为骨之余,骨为肾之主,手足阳明经脉络于齿龈
临床意义
可诊察肾,胃的病变及津液的盈亏
咽喉
原理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呼吸、饮食之要冲,足少阴肾经循喉咙,与咽喉关系密切
临床意义
可诊察肺,胃,肾的病变
望四肢
外形
动态变化
望排出物
望痰涎
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涎
涎为脾液,望涎主要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望呕吐物
望小儿食指络脉
小儿食指按指节分为三关: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望舌
舌的形态结构
舌由黏膜和舌肌组成
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舌诊原理
舌为心之苗窍
心主神明
舌体运动是否自如
心主血脉
舌质颜色
舌为脾之外候
脾主运化
脾化生气血
舌面脏腑分候
舌尖属心肺,舌边属肝胆,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
舌诊方法
体位和伸舌姿势
坐或仰卧,伸舌时面向光源,自然将舌伸出口外
顺序
舌质—舌苔—舌下络脉,按舌尖,舌中,舌边,舌根顺序观察
刮舌法和揩舌法(压舌板和手)
注意事项
光线充足
饮食或药物
口腔因素
正常舌:淡红舌,黄白苔
舌诊内容:舌质,舌苔
常见舌象
望舌质
舌神
荣舌
主气血充盈
枯舌
主气血衰败,属恶候,主病凶
舌色
淡红舌
主气血调和
淡白舌
主气血两虚,肾虚。枯白舌主脱血夺气
红舌
主热证
绛舌
主里热亢盛,阴虚火旺
青紫舌
主气血运行不畅
舌形
老、嫩舌
老舌主实证,嫩舌主虚证
胖、瘦舌
胖大舌
水湿内停
肿胀舌
主酒毒或热毒上泛
瘦薄舌
气血两虚,阴虚火旺
齿痕舌
主脾虚,水湿内盛
点、刺舌
主脏腑热极,或血分实热
裂纹舌
主热盛伤津,阴虚火旺,血虚不润,脾虚湿浸
舌态
痿软舌
主气血两虚,热灼津伤,阴亏已极
强硬舌
主热入心包,高热伤津,风痰阻络
歪斜舌
主中风
颤动舌
主肝风内动
吐弄舌
主心脾有热
短缩舌
主寒凝筋脉,热极动风,气血亏虚,肝风夹痰
望舌苔
苔质
厚、薄苔
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湿,食积
润、燥苔
润苔主津液未伤
燥苔主热盛津伤,阴液亏耗,或阳虚气不化津
滑苔(水分过多)为水湿之邪内停之证,主痰饮,水湿
糙苔主热盛伤津之重证
腻、腐苔
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
腐苔主食积胃肠,或痰湿蕴热
剥落苔
主胃气不足,胃阴亏损,或气血两虚
偏、全苔
全苔主邪气弥漫,多为湿痰阻滞之证
偏苔主邪气停聚舌所分候的脏腑
真、假苔
真苔——胃气尚存
假苔——胃气匮乏
苔色
白苔
主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
主热证,里证
灰黑苔
主热极或寒盛
舌象分析要点
神气
有神之舌
无神之舌
胃气
胃气盛衰可通过舌苔是否有跟表现出来
舌苔中厚边薄——有根,有胃气
舌苔似有似无——无根,胃气衰败
苔色侧重反映寒热燥湿的变化 苔质侧重反映痰食水湿变化
舌诊的临床意义
判断邪正的盛衰
舌有神者正气旺,舌无神者正气衰
辨别病位的浅深
病邪浅——多见舌苔变化,苔质偏薄,病邪多在表 病情重——舌苔,舌质均变化
区别病邪的性质
推断病势的进退
常见危重舌象
猪腰舌
多见于热病伤阴,胃气将绝,主病危
镜面色
深绛无苔——主胃气、胃阴枯涸
舌色白——主营血大亏,阳气将脱
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收集病情资料来诊察疾病的方法
听声音
语声
“金实不鸣”
新病音哑,多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滞,以致肺气不宣,清肃失职
“金破不鸣”
久病音哑,多属虚证,多因精气内伤,肺肾阴虚,虚火灼肺,以致津枯肺损,咽喉失滋
语言
谵语
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多为邪热亢盛,内扰心神所致,属实证
郑声
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
多为心气大伤,心神散乱所致,属虚证
呼吸
呼吸气粗而快——热证,实证
呼吸气微而慢——寒证,虚证
哮喘
哮以喉间哮鸣音为特征
喘以呼吸困难,气息急促为主
实喘
发病急骤,气粗声高息涌,胸中胀闷,以呼出为快,形体壮实,脉实有力
虚喘
发病徐缓,气怯声低息微,息短不续,动则喘甚,以长吸为快,形体虚弱,脉虚无力
嗅气味
气味酸腐臭秽
实热
气味不重,微有腥臭
虚寒
问诊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其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以了解病情的一种诊察方法
问诊内容
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问现在症
《十问歌》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切诊
切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病情资料的一种诊察方法
脉诊
脉诊即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形成原理
动力
心脏搏动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以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形成脉搏
基础
气血运行
脉为血府,脉管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脉道必赖血液以充盈
保证
脏腑协同
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调节全身气血运行
脾胃受纳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决定“胃气有无”
脾主统血,保证血液在脉管内循行而不溢于脉外
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还可促使气血运行畅通无阻
肾藏精,为脉象之根;肾精化血,是血液来源之一
部位
遍诊法
“三部九候法”
三部:上中下
九候:天地人
三部诊法
张仲景《伤寒论》
寸口诊法
始《内经》,详见《难经》,推广于晋王叔和《脉经》
三部者,寸关尺也,九候者,浮中沉也
寸关尺分候脏腑
左寸——心 右寸——肺
左关——肝 右关——胃,脾
左尺——肾 右尺——肾
脉象要素
四大要素
位
脉搏位置的浅深
数
脉搏的至数和节律
形
脉形的粗细,长短,脉管的硬度,脉搏往来的流利度
势
脉搏力量的强弱
八大方面
脉位
脉动显现部位的浅深
浮脉与沉脉
至数
脉搏频率
数脉与迟脉
脉长
脉动应指的轴向范围长短
长脉与短脉
脉力
脉搏的强弱
实脉和虚脉
脉宽
脉动应指的径向范围大小
洪(大)脉和细脉
流利度
脉搏来势的流利通畅程度
滑脉和涩脉
紧张度
脉管的紧急或迟缓程度
紧脉和缓脉
均匀度
脉动节律是否均匀;脉搏力度、大小是否一致
正常脉象
即平脉,表现为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随生理活动和气候环境不同而有正常变化
特点
有胃
脉象从容,和缓,流利
有神
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有根
沉取应指有力,尺部尤显
内外因素
四季气候,地理环境,性别,年龄,体格,情志,劳逸,饮食
常见脉象
浮脉类
浮脉
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
主表证,虚证
洪脉
脉体宽大而浮,充实有力,状若波涛汹涌,来盛去衰
主邪热亢盛,亦主邪胜正衰
濡脉
浮而细软,轻手相得,按之无有
主诸虚,又主湿
散脉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至数不齐
主元气离散,脏腑之气将绝
芤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
主失血,伤阴
革脉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
主亡血,失精,半产,漏下
沉脉类
沉脉
脉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主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伏脉
重手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
主邪闭,厥证,主痛极
弱脉
极软而沉细
主气血不足,阳气亏虚
牢脉
沉而实大弦长,坚牢不移
主阴寒内实,疝气癥(zheng)瘕
迟脉类
迟脉
脉率减慢,一息不足四至
主寒证,有力为寒积,无力为虚寒
缓脉
一息四至,来去缓怠,脉势纵缓
主湿病,脾胃虚弱
涩脉
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主伤精,血少,或气滞血瘀,痰食内阻
结脉
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主气血虚衰
数脉类
数脉
脉率增快,一息五至以上
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疾脉
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
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促脉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亦主脏器虚弱,阴血衰少
动脉
脉形如豆
主疼痛,惊恐
虚脉类
虚脉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主虚证
细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微脉
脉形细小,脉势微弱,按之欲绝,若有若无
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代脉
脉来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
短脉
不及三部
有力为气郁,无力为气虚
实脉类
实脉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
主实证
滑脉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主痰饮,食滞,实热
弦脉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而硬
主肝胆病,诸痛,痰饮,亦见于虚劳
紧脉
脉势紧张有力
主寒证,痛证,宿食
长脉
脉形长,超过本位
主有余之证
脉诊意义
识别疾病的病位与病性
推测疾病的病因与病证
判断疾病的进退和预后
按诊
始于《内经》
按诊方法
触摸按叩
比较:p95
辨别
促脉
脉来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结脉
脉来缓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代脉
脉来时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
记忆口诀
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 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脉
具体看中医通
舌苔——由丝状乳头脱落角化形成
常伴五软:头,项,手足,肌肉,口软 五迟:立,行,发,齿,语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