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政治——文化生活
高中政治学习笔记分享!这份文化生活学习笔记思维导图详细的讲解了文化生活的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建议立马收藏学起来!
编辑于2021-06-11 21:38:28文化生活
文化与生活
文化与社会
文化
内涵: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特点
与和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
与个人关系:逐步培养出来的,既创造发展,也获得享用
与物质的关系:实质是精神现象,离不开物质活动
社会作用
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个人、对国家民族)
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互影响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先进的、健康的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阻碍社会发展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完全一致
相互交融
与经济-科学技术
与政治
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防止文化渗透
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我国对策: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
来源:特定的文化环境、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潜移默化
不知不觉中、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
深远持久
难以抹去、持续稳定形成三观的结果
优秀文化对人生的影响
丰富精神世界
侧重广度和人的主观感受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侧重力度,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表现
民族节日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重要表现
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居民建筑、风俗习惯等
正确认识
地位——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既独特又是世界的一部分
个性和共性、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统一的关系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保持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态度——认同本民族文化、同时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任务——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的使者,增强国际影响力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现代文化传播的媒介
发展阶段——口语(最常见)、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
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标志——印刷术的推广
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特点——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信息
文化交流
意义——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高了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我国综合国 力、丰富发展了外国文化、增强了中外互信、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加强中外文化交流
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要热情欢迎,也要主动推动
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借助现代文化传播手段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传统文化
形式
传统习俗——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重要标志~凝固的艺术
传统文艺——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思想——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点
相对稳定性
保留基本特征,同时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纵向角度,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鲜明的民族性
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横向角度,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促进 消极作用——阻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必要性
传统文化自身: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
国家角度:只有发挥其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个人角度:才能是自己全面发展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如何处理二者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意义——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科学技术的进步
思想运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文化创新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意义
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根本目的)——实践角度
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文化自身的角度
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文化创造者应自觉投身于伟大实践中,关注人民利益,理解人民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
文化创新的途径
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基本途径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克服错误倾向
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方向
我们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建设学习型社会
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必要性
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 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内在要求 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我们的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内涵——是人类历史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明
见证
汉字
文字
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为什么——曾经在世界前列,近代衰微
怎么办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博大精深
内涵——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表现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关系: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包容性
求同存异——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
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为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如何
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