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之心血管系统疾病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病理学之心血管系统疾病思维导图,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06-13 20:49:10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特点
病变部位:一般为大中动脉
基本病变:动脉内膜脂质沉淀、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导致管壁增厚引起心、脑、肾等器官缺血性改变
原因及发病机理
原因
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致继发性高脂血症,遗传,其他
发病机理
脂质渗入学说
损伤应答
内皮细胞损伤后,单核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可以吞噬脂质,形成单核源性泡沫细胞和平滑肌源性泡沫细胞
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变化
脂纹
肉眼观:黄色、平坦或者微隆起 可看见脂纹和脂斑
光镜观:可见大量的泡沫细胞聚集
纤维样斑块
镜下观:外层可见由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纤维帽,内层可见大量大量泡沫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粥样斑块
镜下观:外层有纤维帽,下层有胆固醇结晶和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性物质堆积,钙盐沉积
继发病变: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主要的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
好发于主动脉后壁及其分支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
特点
易形成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导致主动脉大出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好发部位: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病变特点
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壁侧,多呈新月形,偏心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概念: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称为冠心病,指由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心脏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所以概念相同。多见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
临床表现
心绞痛
概念
由于心肌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症状
临床分型
稳定性心绞痛
一般不发作,但过度运动或者心肌耗氧量急剧增加时发作
不稳定性心绞痛
通常由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而引发
变异性心绞痛
无明显诱因,常休息或梦醒时发作
心肌梗死
概念
冠状动脉缺血,持续性供血不足导致大范围心肌缺血坏死
临床分型
心内膜心肌梗死
心壁内层1/3心肌并波及肉柱和乳头肌,广泛小赵性梗死。多发性,小灶性坏死
透壁性心肌梗死
又称区域样梗死,梗死范围较大,多累积全层心壁组织或未累积全部有2/3心壁组织缺血梗死
病变
肉眼观:贫血性功能梗死
镜下观:凝固性坏死
所引起的并发症
心脏破裂,心力衰竭,室壁瘤,附壁血栓,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包炎,心律失常
心肌纤维化
冠状动脉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颈动脉和脑动脉粥样硬化
部位:颈内动脉起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最显著
后果:脑萎缩、脑出血、脑梗死
肾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固缩肾
四肢动脉硬化
干性坏疽
肠系膜动脉硬化
高血压
概念
体循环动脉血压一直升高为主的临床表现,标准:动脉压大于140mmHg,舒张压大于90mmHg
分类
原发性高血压
发病率高,多见于中老年人,原因不明,发病年龄越来越低
继发性高血压
如:继发于慢性肾炎、肾动脉狭窄、肾盂肾炎、肾上腺肿瘤、垂体肿瘤等
病因及发病机理
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因素,体力,神经内分泌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
良性高血压(缓进型高血压)
特点:起病缓慢,多发病与中老年人,占高血压病的95%
功能紊乱期
动脉病变期
细动脉硬化——细小动脉玻璃样变性,是高血压主要的病变特征,较容易累积肾入球动脉,脾中央动脉、脑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小动脉硬化:小动脉内膜弹力及胶原纤维增生,中膜平滑肌增生,肥大
大中动脉硬化
临床表现
血压持续升高,心、脑、肾、等轻度器质性病变
器官病变期
心
早期:左心室血压升高,心脏代偿性肥大——向心性肥大
晚期:左心室失代偿肥大———离心性肥大
肾
肉眼观: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镜下观
肾入球动脉的玻璃样变和肌型小动脉硬化
脑
高血脑病
脑梗死
脑出血
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见的死亡原因,部位:基底节,内囊
基底节区域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呈垂直分支血压升高易破裂出血
动脉瘤破裂出血
视网膜
中央动脉发生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或渗出
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
占比较少,多发于青少年,起病急进展快,预后差
病变特点
坏死性细动脉炎:内膜和中膜发生纤维素样坏死
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内膜及平滑肌细胞显著增生,胶原纤维增多,使血管壁呈层状洋葱皮样增厚
风湿病
风湿病主要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贫血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及血管,常形成风湿性肉芽肿,常累及心、关节其次为皮肤、血管和脑
发病和机理
不是链球菌直接感染
目前是抗原交叉学说: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渗出期
纤维样坏死
增生期(肉芽肿期)
特征性风湿小体( Aschoff小体)
纤维期(愈合期)
风湿病各器官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内膜炎
病变部位:主要侵犯心瓣膜,二尖瓣最常见,其次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病变
病变特点:
大体形态:瓣膜闭锁边缘出现单行排列,直径1–2nm灰白半透明的疣状螯生物,附着牢固,不易脱落。(白色血栓)
镜下观:螯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
晚期:病变反复发作,螯生物机化纤维组织增生,瓣膜变厚,形成慢性心瓣膜病。McCallum斑
风湿性心肌炎
病变:风湿小体 儿童可发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外膜炎
部位:主要累积心外膜脏层
病变:呈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炎,当渗出物为纤维素为主时易形成绒毛心,当渗出液以浆液为主时形成心包积液。
结果:当渗出大量纤维素不能被溶解吸收,发生机化,导致黏连形成缩窄性心外膜炎。
风湿性关节炎
特点:成游走性、反复发作
临床:局部关节有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渗出物含有浆液和纤维素,滑膜充血肿胀。消退后不留畸型。
皮肤病变
环形红斑
皮下结节
典型风湿小体
风湿性动脉炎
Aschoff小体
风湿性脑病
主要病变:脑的风湿性动脉炎和皮质下脑炎
光镜下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结节形成,当锥体外系受累时患儿面部及机体不自主运动,称为舞蹈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的
赘生物主要由脓性渗出物、血栓、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混合而成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要由草绿色链球菌所引起
最常侵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通常在有病变的瓣膜上,赘生物松软脆,易破碎脱落,栓塞最多见于脑,常为无菌性梗死。还可引起肾小球肾炎,Osler小结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心瓣膜炎
概念:指心瓣膜先天发育异常或者后天性疾病导致的器质性疾病,表现为关闭不全或狭窄
二尖瓣狭窄
病因:风湿内膜炎
血流动力学改变:左心室变化不大或轻度萎缩
临床
倒置梨型心
心尖部舒张期有隆隆性杂音
肺淤血、肺水肿
右心衰
二尖瓣关闭不全
病因:风湿性内膜炎
临床
球形心
收缩期有吹风性杂音
主动脉狭窄
病因:多数风湿性主动脉炎,少数动脉粥样硬化或先天发育异常
临床
靴型心
主动脉关闭不全
病因:风湿病等
临床
舒张期有吹风样杂音
水冲脉,血管枪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