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年级上册地理前三章思维导图
根据书上做的笔记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图,可能不太完全,此脑图主要包含天气和气候、陆地和海洋、地球和地图等。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3-12-10 14:47:13七上地理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天气与气候
天气
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一些天气会带来严重灾难。台风、冰雹、龙卷风、寒潮,会对工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影响人们的着装,影响工农业生产,影响交通,影响旅游、战争
人类的活动也会影响局部天气(人工降雨,人工消雾……)
1.含义: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3.特征
时间短
时刻变化
2.描述
阴睛
风雨
冷热
气候
1.含义: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3.特点:具有一定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2.气候的描述
冬冷夏热
全年高温多雨……
天气与气候的比较
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
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
描述词语不同
含义不同
天气预报
2.卫星云图:没有白色的区域是晴天,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降水概率越大,白色云区一般是阴雨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1.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阴晴(阴天、睛天)
风(风向、风力、风向标)
3.天气预报符号
空气质量
1.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使用轻捷能源
减少建筑工地,扬尘污染
加强绿化,植树造林
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减少工业废气
禁止焚烧桔梗
不要焚烧垃圾
桔梗环田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5.影响气温的三个要素
海陆位置,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因为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气温升高快,降低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气温升,高慢,降低也慢
是地形,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度。因为地面是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海拔越高的地方气温越低
是纬度,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逐渐减少
2.地球的气温变化规律
北半球最高气温,陆地是七月,海洋是八月
南半球气温最高,陆地是一月,海洋是二月
北半球气温最低,陆地是一月,海洋是二月
南半球气温最低,陆地是七月,海洋是八月
4.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规律
南半球海洋广阔,等温线比较平直,变化小
受纬度影响,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等温线比较弯曲
青藏高原的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南极洲比北冰洋的年平均气温更低
3.什么叫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温线,等温线与等高线的原理相同,等温线的上高温中心一般是山峰等高线上高温中心一般是盆地,低温中心一般是山峰
1.什么叫气温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平均气温的差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要素
1.气温
2.降水
世界气候类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寒带
寒带气候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
低纬度地区气温高
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位置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降水: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洋的暖湿气流不能到达)
3.地形因素
海拔: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迎风坡:迎风坡降水多(在迎风坡气流抬升,容易形成降雨)
背风坡:背风坡降水少(在北峰坡气流下沉,不容易形成降雨)(世界的干极和雨极也是这个原理)
气候与人类活动
1.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日常生活
着装
饮食
建筑(降水多的地方,屋顶坡度较大)
交通(降水多的地方,交通工具一般是船;邯郸地区的交通工具是雪橇)
2.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1.农作物的品种
2.农作物的熟力(低纬度地区一年三熟,亚热带地区一年两熟,高纬度地区一年一熟)
3.气候的异常变化
1.持续干旱
2.持续降水
4.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有利: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
无利:过度砍伐(导致距地甚至全球气温的恶化)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不等于降雨
2.降水的等级
小雨<10
中雨 10~25
大雨25~50
暴雨≧50
3.降水的五种类型
1.全年多雨型:在赤道附近地区个月降水量都在200毫米以上(例如:我们亚洲的东南亚地区)
2.夏季多雨型:分布在南北纬10度~60度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天少雨(例如:新加坡,北京)
3.常年湿润型:个月降水均匀,南北纬40度~60度的大陆西岸,雨量适中,各月100毫米左右(例如:伦敦)
4.冬季多雨型: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例如:罗马)(一般是地中海式气候)
5.常年少雨型:中纬度大陆内部地区,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例如:埃及开罗)各月降水都很少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大洋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割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全球海洋面积的一半
七大洲的分界
亚欧分界
大高加索山脉
乌拉尔山脉
土耳其海峡
乌拉尔河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埃及掌)
南极洲,南美洲分界:德雷克海峡
亚洲,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
北美南美分界:巴拿马运河
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亚洲
欧洲
非洲
四大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大洲
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
地球?水球?
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板块的运动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板块运动的影响
板块运动对地球面貌的影响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产生裂谷和海洋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运动形成山脉
造成火山地震大多在板块交界地带例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1.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
3.内容
现在形成了七大洲四大洋,并且还在不断变化中(大西洋、红海在扩张,太平洋、地中海在收缩)
6500万年前,原始大陆开始分裂成若干块大陆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陆地
4.科学依据
太平洋上岛屿与美洲大陆以平均每年5.1厘米的速度在靠近
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相吻合
非洲和南美洲的古生物相似
非洲和南美洲的地层相似
2.猜想依据:非洲西岸与南美洲东岸轮廓线相似
1.提出者:德国魏格纳
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原因:填海造陆(局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图
4.五种基本地形
高原
面积较大,外围较陡,累部起伏较为和缓
海拔500米以上
等高线稀疏
山地
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等高线密集曲折
海拔500米以上
平原
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宽广平坦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较山地小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稀疏
3.作用:比较直观的展示出各式各样的地形分布状况,运用海拔的刻度表,判断地势的起伏
1.含义:在会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
2.颜色的代表
白色:冰雪覆盖的地方
深浅不同的黄色
丘陵
高原
山地
蓝色:海洋
绿色:平原
褐色:高山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
4.不相交,不重叠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闭合曲线
地形剖面图
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地形图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经纬线和经纬度
纬线和纬度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北极和南极各为90度
北纬用“'N”表示
赤道的纬度为0
南维用“S表示”
全球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经线和经度
经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度,是经线的起始线
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度
东经用“E”表示
西经用“W”表示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为了便于看到它的全貌,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
绕着一根假想的轴转动
方便知道地球的全貌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的概念及其三要素
1.比例尺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标记的说明
2.方向
③经纬网定向法
①一般定向法
②指向定向法
子主题
选择适用的地图
1.地图的种类
社会经济地图
人口图
交通图
工业图
农业图
自然地图
地形图
水文图
气候图
学校图
植被图
2.地图的选择
目的
选择地图类型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
时间差异
绕地轴旋转运动
自西向东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产生的影响
形成四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也是自西向东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