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格心理学概述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人格心理学概述笔记,包括人格成因、人格评鉴、人格变化、童年人格和成年人格关系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人格心理学(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
人性哲学
人格心理学的6个理论学派
精神分析流派
特质学流派
生物学流派
人本主义流派
认知流派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流派
童年人格与成年人格的关系
1.童年人格和成年人格
2.临床群体和正常群体
人格变化
稳定与可变
1.人格变化与人格改变
2.人格稳定的形式与人格变化的特征
3.人格稳定的石膏假说
4.人格终生变化说
5.实体论与渐变论
人格评鉴
人生叙事
大数据
人格动力
1.满足和成长
2.回避与趋向
(成就动机:个体实现成就的内在动力。)
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阶段
稳定性
跨时间的持续性
跨情境的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其他,3个
可塑性
共同性
自然性
人格结构
1.人格结构模式
特质理论奥尔波特提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2.人格结构内容:气质反应了人格中由生理决定的成分,性格反应人格中由社会影响的成分。
3,人格特质数量
(1)五因素模型的竞争模式
(2)人格高阶模型
西方与东方不同理论的人性善恶观
精神分析(人是一个能量体受本能控制)
人本主义(人是自我实现的有机体,是积极向上的)
行为主义(人是环境变化的被动、机械适应者)
认知(认知建构决定了人的独特性。)
交互作用(文化影响人们,人创造文化)
儒家(善是人之本性,与生俱来,不需要后天形成)
道家(万物皆半好半恶)
法家(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积极与消极
精神分析(消极)
人本主义(积极)
行为主义(正常)
认知(正常)
人格成因
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1.数量遗传学方法
2.分子遗传学方法
2.人格与情景的交互作用
1.物质论与情景论之争
2.人格与情境的交互作用
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